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国力的增强,人们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意识有所提高,关注和保护民族的文化遗产成为一股涌动的潮流,这时新民间艺术便应运而生。新民间艺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抵御西方"文化殖民"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它对于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及增强年轻人的民族自尊心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天主教绘画主要以辅仁大学"艺人之家"艺术团体所绘制的一批福音作品为代表。本文以辅仁大学"艺人之家"成员所绘制的《预告耶稣的诞生》绘画为例,从文本解读、艺术风格分析、中西绘画技法对比等多角度予以诠释,阐明民国天主教绘画在"中国化"方面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并从艺术评价角度分析艺术家在绘画中对天主教"中国化"的理解;试图去呈现在天主教艺术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碰撞和存在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李铁夫作为中国留学西方学习油画第一人,却未享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应有的历史地位。他坚持对革命的热情和信念;未能在民国时期跻身美术高等教育,未能以美术教学为途径传播自己的艺术思想;绘画题材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照;抗日战争期间生活颠沛流离缺少创作、展览和交流的机会等。诸多原因导致他的艺术成就隐没于美术史中。他的油画艺术应该引起美术界重视。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民族都有每一个民族的本土文化艺术。安塞民间绘画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一部分,两者必然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继承关系。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画家都不能凭空地产生和发展。在社会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中,民间艺术商品化严重,安塞民间绘画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对安塞优秀民间艺术家及其优秀作品的挖掘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社会艺术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薛玉琴传承的安塞民间绘画正是民间艺术门类的一种,所以它的发展必然遵循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5.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创造并享有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彩灯艺术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独特的审美韵味成为"华夏一绝"。然而彩灯艺术更多的是在中国传统节庆活动中,以独树一帜的民间艺术形式,作为传统观念的艺术审美体现被保留下来。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发展的需要,如何将中国彩灯的艺术元素和表现形式,通过人性化的现代设计观念,使其作为灯具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思想传承下去,还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和努力。鉴于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尤其彩灯取材自然、隐喻自然的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现代灯具设计中强调"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的理念得以寄托。结合民间彩灯的艺术资源和现代创新性设计,从而创作出新生代的灯具产品。  相似文献   

6.
台湾《天下》杂志给美下了一个有趣的定义:"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对一个社会而言,美的重要性,不止在于有多少个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戏剧家,而更在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怎样能够把美作为一个向前发展的创造力。长期以来,我们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追赶西方,  相似文献   

7.
"独立策展人"作为西方成熟的策展制度之一在20世纪后半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而我国独立策展人在"85美术思潮"中方初现端倪.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展览方式趋于多样化,很多策展人和企业家、美术场馆联手策划展览,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样一种运作方式还处于自发的"民间"阶段,尚未被官方接纳,更没有体制上的保障.因此,我们今天对中国独立策展人的关注,要基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基础之上,通过对艺术产业链和经营模式的研究,找到适合促进中国独立策展人队伍发展的方法,从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旭峰 《美与时代》2014,(3):140-140
作为与戏曲相结合的音乐,中国戏曲音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艺术的区别,在于它体现着适应戏剧的要求,要为表现戏剧人物、推动戏剧情节发展营造情感氛围服务。它是一种戏剧化了的音乐,同时也是区别一个剧种与另一剧种的重要的标志。这种戏曲音乐有自己特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具有强烈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美术的一个激变期。当代中国画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在一个相对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画界思想得到解放,西方现代艺术所体现的价值观,如强调艺术的纯粹性,追求自我、主观、直觉和潜意识的表现等,在当时被许多艺术家所接受。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的恢复与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导向作用和对民间艺术的借鉴作用等等,都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出现多元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民艺之美     
王娟 《美与时代》2015,(4):38-39
民间艺术是相对于正统文化和文人雅士的艺术而言的,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的美是平凡而走心的,它不用富丽堂皇的形式,没有华丽的"衣衫",它美得接地气,美得让人向往。民间艺术拥有最美的信念,继承了原始艺术的理念,永远将大众的审美理想,种族人群的生存状态和地域发展的趋势呈现在艺术作品中,并显现着"生命繁荣"的记忆。它的形式美是张扬而不张狂,大胆夸张,造型优美,意境崇高。民艺之美在于实用之美,创造者在制作之初多以实用为目的,从实用过程中体现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历史背景下,出于更加深广地发扬本土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需要,上海涌现了大量研究艺术的组织即美术社团。上海美专作为当时新美术教育的新兴之地,为许多美术社团的成立与发展提供了思想和人员基础,不仅上海美专的教学人员和社团人员是互动的,其学术思想和美术思潮也是互相影响的。民国时期影响力较大,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社团"天马会"正是由上海美专的教务人员成立的,所以文章以"天马会"美术社团为例,通过分析其成立背景和主要的美术活动等,来探讨上海美专与民国时期美术社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年画作为一项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它以丰富的题材、多样的艺术形式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在我国流传甚广.广泛开展对中国年画的搜集和研究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吸收年画艺术的精华,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年画艺术的价值,有利于年画艺术的更好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的中国,大批留学生出国学习,他们归国后带来了西方的知识和技术以求改变中国的落后现状,西方艺术流派也随之而来。"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团体,他们热切追逐西方现代艺术的"超现实主义"梦想,从日本东京到广州,最后落脚于上海。他们激情澎湃,比杭州的"艺术运动社"和上海的"决澜社"显得更为激进。他们直接树起超现实主义的旗帜,无论是以幻想诗的情意出现,还是以形而上学的超现实主义者面世,他们对于中国早期现代美术的呼唤都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对于这段特殊时期的上海城市美术资源的保护必将成为地域性文化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4.
"表现性"作为现代油画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艺术特点,逐渐吸引着艺术研究者的视线。"表现性"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西方的"表现主义"美学。在中国,表现性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传承于西方表现主义美学的精髓;另一方面接受着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文化的熏陶。中国现代油画的表现性审美意象是东西方表现性艺术不断融合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已被应用在现代的各种设计艺术中.它结合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在标志、书籍装帧、包装、服装、动画、室内装饰等设计领域中广泛使用,对现代的设计艺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指的是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这段时间,这一时期我国处于内忧外患的两难境地,然而战争的混乱并不能成为阻碍艺术发展进步的理由。尽管民国时期人民生活并不安稳,但是当时的外来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艺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得益于当时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广东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可以说是中国最早被外来文化浸染的地方,广东不仅经济上最先富裕起来,艺术文化也最先得到发展。研究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发展状况,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艺术文化的发展进程,还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文章主要对民国时期广东地区的美术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新女性艺术的崛起离不开现代形态的传播方式的影响和推动:首先,美术期刊成为了宣传女性艺术的重要载体;而美术社团作为民国女性画家群体兴起的重要标志,对民国女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现代化的美术展览模式是促进女性艺术传播的重要手段。综上,从传播学的角度解析民国女性艺术传播的具体内容,探究民国女性艺术的传播途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卍字会是民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慈善团体,与道院是合二为一的表里组织,院为主,会为辅;道院重内修,红卍字会着重推展慈业(最著名的是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大规模掩埋尸骸)。作为一个由社会精英为主体构成的民间慈善团体,红卍字会的行为实际上起到了自然清洁剂、社会减压阀的作用,在中国慈善事业史上影响非凡,应予以积极评价;红卍字会的发展经验为今天的民间组织与社会救济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其"维系社会而非变革社会的属性"值得大力倡导。  相似文献   

19.
陈方 《美与时代》2013,(6):60-62
民国时期留下来的绘画虽然很少,但值得研究的价值很大。它们新颖的艺术形式和方便快捷的流通手段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从其发展状况中可以窥探到民国时期社会经济的水发展平和中国民众的生活状况。它对民国时期商业性绘画研究的继续深入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进步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贡布里希艺术史研究的核心论题。虽然他并未明确论述"艺术是否存在进步"、"存在何种进步"这些问题,但其论述已经预设和暗含了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作为一门实践活动,艺术一方面朝着获取艺术实践的某种内在利益的方向不断迈进;但另一方面,艺术发展与科技进步不同,它并不具有向前推进的长程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