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前些日子是杨绛女士逝世一周年,许多人又忆起那些充满人生大智慧的话语:"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老人的"淡定"和"知足常乐",受到不少人激赏,大有"相知恨晚"和"人生顿悟"之感。亦有人云:"杨先生努力  相似文献   

2.
舍与得     
《天风》2015,(1)
<正>经文:王上17:8-16,18:33-35、45;约6:1-15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舍弃与不断获得的过程。基督徒的人生,亦是如此。作为基督徒,我们既要祈求上帝赏赐诸般恩典,同时也要懂得舍弃(奉献)。而且事实上,当我们乐意舍弃的时候,我们所获得的收获却是意外的丰盛。圣经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舍一小饼,得度过旱灾(参王上17:8-16)先知以利亚曾向以色列王亚哈预言:"这几年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8)
正"有人说,教书是一场苦恋,费尽心思去爱那群人,终究他们会离你远去。"又到一年毕业季,此时再读此话,真是备加伤感。虽如此,我还是为毕业的你们感到高兴与欣慰。此刻的结束,正是你们人生新历程的开始。在这新历程中,你们将会经历人生百态,或有喜悦,或有忧伤;或在高山,或在低谷……不过,亲爱的你们,  相似文献   

4.
根据著名作家虹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海王》于2017年国内公映后,并未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影片将原著"女性成长"的故事大幅删减,取而代之的是"上海历史";小说中原本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在影片中也极为刻板单一。从主题偏移和形象变化两方面分析电影《上海王》对小说的改编,并试图从电影本身及主流意识形态思考如此改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贾克梅第一生都在不停地"寻找",在不断的发现与否定中,他感觉到了这种"真实"的存在,并在不断地取得进步.这个不断追寻的过程好像成了整个行为的目标.艺术和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韩琦的定力     
古人说到一个人的修养功夫,喜欢用"喜怒不形于色"来形容,升官了,人生之大喜之事,可你看不出他高兴;受到小人的中伤,内心里燃起怒火,可你看到的就是平静如水。如此定力,历史上可谓凤毛麟角,北宋宰相韩琦就是其中之一。韩琦的定力有多高?从两件小事可以验证其成色。  相似文献   

7.
作为儒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性命论在晚明清初儒学转型进程中呈现极为复杂的发展形态。于晚明三教合流趋势中,部分儒者所持性命论主张对佛、道思想具有极高程度的包容力,由此引发大规模的"正统""异端"之争;于心学修正思潮中,东林学派及之后刘宗周对传统儒学"性命"之说秉持更为严肃的坚守态度,如此,"性命"的客观义、超越义得到强调;清初,在形上学渐趋没落之际,部分儒学人士对"性命"的诠释多从"材质之性"谈起——侧重对现实人生延续及发展等诉求的考量,此时性命论"天"字义渐次流失,"命"的世俗义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字"乐天",当然也还算得上是一个"乐天派",但是真正的"乐天派",当属苏东坡。东坡先生一生漂泊于黄州、儋州、惠州,起起伏伏,沉沉浮浮。人生有几度春秋,可以经得起如此折腾?翻开东坡先生履历与年谱,可以看到他一生几乎都是"在  相似文献   

9.
冯亚男 《美与时代》2013,(1):103-106
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著名漫画家中,长期活跃在上海漫画界的漫画家占71%左右,且这些漫画家中浙西人(尤其是嘉兴人)为最多。然而,这并不是浙江籍画家首次群聚于上海,第一次浙籍画家前往上海的高潮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海派"绘画的兴起之时。"海派"绘画给中国现代漫画的发展提供了养料,上海的报刊、杂志、广告等行业的发达使漫画的普遍传播成为可能,这是上海漫画兴盛的主要原因。浙江籍的"海派"画家在上海获得成功的历史因素对浙西漫画家的心理影响及上海丰富的西式教育资源是浙江籍漫画家前往上海发展的主要动力。浙西、浙东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俗艺术的长久差异所造成的不同性格和群体记忆是浙西尤其是嘉兴出现如此多的"海派"画家和漫画家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教科院梅陇附校以"为学生创造幸福有为的人生奠基"的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夯实基础,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将"人口导入区优质学校创建的研究"龙头课题作为抓手,以"阳光少年教育"为德育的工作主线,建构"智慧教学"的新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理想、有自信、有责任、有礼仪、懂感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  相似文献   

11.
德性教育问题之我见●魏英敏德性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古今中外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应当如此。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家、伦理学家马丁·路德金说:“知识加上品性——这就是真正的教育目标。”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  相似文献   

12.
草本的美好     
正"你文字中的美好,不是这世界的本质。想写出水平,你得写人生的苦痛、现实的无情……"朋友对我文字提出如此的批评忠告。人生的苦痛、现实的无情,我都曾经历,隔了几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它们的影子依然清晰。因为生活的烦恼,我曾独自彷徨在冬夜的冷风里;我去陌生的都市,光天化日下钱包被偷,钱卡证件瞬间全无,无助与恨怨齐生;我也曾被贫病缠身,困苦无奈,希望渺茫……它们是丑陋的毒树,是扎人的荆棘,挂着醒目的警示牌。回忆时再见,我匆匆瞥一眼牌子上的警示语,便打马扬鞭飞驰离开。  相似文献   

13.
教堂幽默     
<正>荣耀归主两位很久未曾见面的年长牧者偶然相遇,十分激动。甲:"哇,多少年未见,你看看我,头发全白了!"乙:"没事啦!圣经说,白发是荣耀啊!不像我,连白发都掉光了!"甲:"这样说来,你也不用介怀。你头发没了,那是荣耀都归主了啊!"[提示]如此调侃,虽是说笑,却也不关为一种人生的智慧与幽默。  相似文献   

14.
将商店的经营与人生的经营对比,许多问题让我们颇受启发。经商是为了成功,而非失败,人生亦如此,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读此文,你的人生或许将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15.
人生偶悟     
走在校园里,偶见路边的几株花木枝头寥落,心中不禁一颤,惊叹花期如此短暂。就在前几天,我还在满怀新奇地欣赏点染枝头的艳艳花朵。倏忽之间,已难觅芳踪,原来时节已到暮春。再一次想到林黛玉的《葬花吟》。在那个繁花开遍又悄然飘落的大观园里,黛玉的吟唱让人黯然神伤:"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的"咏絮才",面对落红片片的情景,怎不产生"红颜易老,人生易逝"的感慨?在黛玉的心中,人生如花,"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联想是如此贴切,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人生回顾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焦虑的影响。试验组实施人生回顾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人生回顾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焦虑,经重复测量统计分析,干预后2天及30天不同时间点、组别和时间点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实施人生回顾前后对死亡的认知和感受包括:正视死亡,改变"乐生避死"观念;减轻"谈癌色变"的恐惧心理;以较为积极的生死观珍惜当下,提高生活质量。提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肿瘤患者心理特点构建的人生回顾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焦虑。  相似文献   

17.
正《老子》中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大意是说,往昔曾得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清黄鷟来《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天地贵得一,清宁以定位。"意思是说,天地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们得到过道,以清宁来定位自己,清宁就是清明宁静的意思。天地如此,推衍到人,一个人能定人生的清宁位,并一以贯之保持之,也是可贵之人。定位清宁人生,体现着甘于低调、清爽对人、光明做事的处  相似文献   

18.
藏与露     
正人生说到底,就是在藏与露之间找到一种平衡。锋芒毕露,自然成为众矢之的。很多英才,都是毁在别人的毁谤之中的,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是也。记得阮玲玉自杀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人言可畏。"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要韬光养晦,深藏如海。在这方面,道家的庄子,说过一个很  相似文献   

19.
"道德形象与个人命运"问题,在人类思想史上,曾以"德福一致"的问题出现,大多数伦理学家主张"德福紧密联系"甚至"德福一致"。在现代社会,道德形象确实关乎个人命运。因为道德形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道德形象是把握人生机遇的重要因素;道德形象是创造人生幸福的关键要素;道德形象是追求人生幸福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包括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人生价值现、孟子以"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和荀子以"礼"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这些人生价值观对当代人全面理解价值、道德价值和人生价值,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人生的核心价值现以及对人生修养和人生实践,都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