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丰山洪氏家族是朝鲜王朝后期的门阀贵族之一。其家族成员收藏了大量中国古代书法碑帖,并曾跟中国著名文人有过密切的交流。这使得洪氏家族成员如洪良浩、洪敬谟等极为崇尚中国古代书法经典作品,也非常熟悉当时中国思想和文艺发展动态,养成了不同于普通朝鲜士人的书法美学追求,并由此成为朝鲜后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相似文献   

2.
18世纪大多数藏族民众为藏传佛教信徒,清王朝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由藏传佛教僧侣集团主管西藏政教事务。噶锡家族是18世纪西藏贵族首领,其日常生活深受藏传佛教影响。本文以噶锡家族为中心研究西藏贵族作为信徒如何进行相关宗教活动,探析藏传佛教与西藏贵族的密切关系。认为西藏贵族全力支持佛教事业并积极修行佛法,在贵族的率领下藏族民众虔诚的信仰藏传佛教,揭示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下藏传佛教兴盛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现代城市中,生者与死者的空间被截然分开,但这一区分在1950年代以前的北京是不明显的。清中期以后,北京市民的葬礼不完全遵循《朱子家礼》的规定,其民间实践有很强的系统性与稳定性,一般会经过三个阶段。相应地,亡者要逐次面对三种危险,生者需通过送别亡魂、暂厝和下葬三种手段来帮助亡者顺利过渡。这种死亡观念决定了尸体在下葬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与生者完全隔绝开来。送别灵魂的地方通常在水边,尤其集中在北京城内最大的水体:什刹海边,这一区域因此是黄泉之路的入口,是保留给鬼魂的空间。近百座暂时停放棺木的寺庙,同时也对外出租房屋,是生者和死者共享的"旅馆"或"廉租房"。而与此同时,坟地不仅属于死者,它也是重要的景观,是生者休憩、娱乐、团聚,或者回归祖先怀抱以"新生"的地方。处理死亡的方式深刻影响了人们对环境的感受和认知,并进一步影响了人们规划和使用城市空间的方式。日本入侵带来的现代性变革,从根本上颠覆了人对待死亡与尸体的态度,生者与死者的空间被严格隔绝开来,最终形成现代性的城市空间景观。  相似文献   

4.
清代统治者在首都北京修建了诸多皇家园林,其格局和景观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建造的最高成就和审美理想。此时朝鲜王朝派往中国的很多燕行使臣都曾观光游览过这些园林,并且它们的自然和人文风景及造园艺术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中国园林的这些印象体现了近世东亚士人共同的园林艺术审美观念,也体现了当时的中朝关系给使臣对中国园林的认知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包倩雯 《美与时代》2023,(4):123-125
选取公元5世纪至公元6世纪这个时间段,以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和西方的镶嵌画为例,运用图像学理论分析画像砖和镶嵌画的绘画表现,运用比较学的方法研究古埃及、古希腊艺术对于镶嵌画的影响,魏晋时期的文人风骨对于画像砖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各具特色的艺术样式。中国的画像砖始于战国晚期,发展至南北朝达到巅峰;西方镶嵌画最早出现在几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苏美尔人被认为是镶嵌画艺术的始祖,到了拜占庭时期镶嵌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两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发展特点,凝结了艺术家的理想追求与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山水画与风景画是代表着中西方各自文化艺术特征的一门重要画科。作为把中国山水画和地形图区分开来的第一人,王微反对"自然主义"的写生方法,提出"明神降之"的绘画思想,把人的主观精神引入创作中,对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很大;米勒是19世纪最受法国人民爱戴的现实主义画家,受当时巴比松画派的影响,其绘画思想在主张自然主义的同时也融入了主观情思。通过比较两人的绘画思想发现他们有异同之处,所以试图由此研究中西方绘画思想存在的相通和差异之处,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学会贯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7.
现代设计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可在清代,设计师除了追求审美层面,还更多地考虑到了社会功能。不仅如此,不同的时代所展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风格。清代宫廷后妃头饰的设计总体上是以材质服务于典制,工艺、材质服务于题材,其繁复堆砌的工艺常为艺术研究者诟病,但实际上在这些头饰中隐含着非常具有时代特点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都以自然景物为视觉对象,但在视觉形态上,风景画与山水画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而形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在碰撞交流中都有向对方进行借鉴,并引入对方的某些因素进行变革实践的现象,从而使我们认识到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共同以大自然为对象的两个画科,在艺术语言上进行沟通、审美品格上相互交融的可能性。本文以莫奈与郭熙为例,着重从视觉方式上,对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异同及其精神渊源进行探索,以期更好地了解其各自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轨迹,正确地认识各自的内在价值,并对中西方艺术的互识与互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这对新时期中西融合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第一次真实相遇是16-18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由此,开启了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中国文化成为启蒙思想家重要的思想来源。但当下中国学术界在理解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思想的关系时,要么从后现代主义出发,否认中国文化对当时启蒙思想的影响,把西方近代思想的形成说成一个自我成圣的过程;要么将启蒙思想与中国跟传统思想对立起来,无法揭示二者之间的历史和思想的联系,从而赋予儒家思想以现代意义。因此,本文将从历史与思想的角度说清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华南师范大学及彰化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为被试,抽取大一至大四共440人为预测样本及1493人为正式施测样本,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编制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并通过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两岸大学生适应性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1)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由目标规划、学习趋向、人际关系及环境认同4个维度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2)两岸大学生在总体适应性、目标规划、学习趋向及环境认同维度上差异显著;(3)不同专业的两岸大学生适应性差异显著,且校园活动对两岸大学生适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福建是中国风水信仰最为盛行的地区之一,也是基督教在中国的主要传教地区之一,基督教与风水信仰的冲突在福建表现得极为突出。在福建的风水)中突中,西方列强侵略和中西文化冲突两大因素仅作为全国性的背景环境起作用,基督教与风水信仰的冲突在更大程度上受到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福建区域社会的发展脉络的制约,特别是和福建传统社会中的突发危机的解决方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范正义,历史学博士,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广州市与台中市大学生为被试,抽取500人为预测样本及800人为正式施测样本,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编制生命意义量表,并通过t检验和潜在剖面分析考察两岸大学生生命意义现况的差异.结果表明:(1)编制的生命意义量表由存在意义、追寻意义、存在盈实、苦难接纳、死亡接纳以及求意义的意志等6个维度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两岸大学生生命意义总体无显著差异;存在盈实、苦难接受与死亡接纳维度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3)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显示,两岸大学生生命意义类型相似.Wald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死亡接纳”维度,台湾与大陆学生在各潜在类别的均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这一区域的宗教领域出现的若干异同情况,主要从历史记忆和当代民族一国家理论两个分析框架探讨了相关问题的成因及趋势,着重强调一种宗教的研究必须结合具体的文化模式、具体的场景条件才有可能得出较为客观公正的结论,这是提倡不同文化对话、增强"软实力"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然观作为古代中国美学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出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天人合一的向往。中国山水画从诞生至发展与自然有着密切关系,从地域特征视角研究山水画写生,梳理地域特征与山水画的历史脉络,论证地域特征对学习山水画写生的作用,有助于山水画的历史研究和探究山水画表现的新形式。通过对桂北山区和村寨实地调研与山水画写生,对桂北地区山水画写生的笔墨、构图、意境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地域特征与山水画写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后学者研习山水画提供有益帮助。研究表明,地域特征与山水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域特征影响山水画写生的发展,丰富山水画写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5.
徐忠明 《现代哲学》2012,(1):92-100
传统中国的“情”,不仅涉及到私人的日常生活领域,而且涵盖了国家的政治活动领域,从而成为整个文化的基础.这种“情本位”的文化类型,也与传统中国司法官员的思维模式相吻合,并对司法裁判的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清代官员袁守定编撰的《图民录》一书为例,爱民情感构成了全书的核心环节,作者以古人的“嘉行”故事来作为州县牧令追慕的榜样,阐明了“为政”必须以“爱民”为基础的道理.书中关于行政举措与司法技艺的具体阐述,也都是围绕“爱民”这一中心展开的.对具有循吏特色的清代州县官员袁守定来说,如何真正践行“为民”或“爱民”的政治理想,也就成了他心目中焦虑的问题.司法官员的这种“爱民情感”,构成了传统中国司法场域中“情”的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16.
儒道生命观比较研究——以《论语》和《老子》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的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生命的本源、生死的过程、人生的存在状态、人生的价值以及如何实现此价值等几个方面。本文以《论语》和《道德经》为例,从诸多方面对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所体现出来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认为,农村脆弱的经济基础、社会的巨变、文化多元化是当代民间宗教复兴的社会根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间宗教出现了主动融入主流社会、积极争取合法地位、加快民间信仰化进程等动向.论文分析了当代民间宗教的主要职能,充分肯定其社会价值,并剖析了民间宗教面临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认为从"大宗教观"看,应该把民间宗教纳入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从多元信仰的角度看,民间信仰是宗教文化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传统文化的构成看,民间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看,民间宗教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其正面的社会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背景 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老字号品牌都是具有独特工艺和经营特色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它们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在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在洋品牌的强大攻势下,中华老字号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老字号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宛如老树发新枝;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字号却在竞争中节节败退。  相似文献   

19.
郑飞 《周易研究》2020,(4):103-108
韦伯对中国进行过系统研究,在近代西方思想家中殊为难得。其中国研究是在文明比较视野中的理念型探索,根本特点是坚持文化论和制度论的统一,这种视角成为了各大文明比较研究的典范。韦伯从制度论角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传统主义特征,但他认为,文化论角度的儒家和道家才是制约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韦伯的论证构成了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理解系统,但并非无懈可击。今天,从文化论与制度论统一的视角来回顾、反思韦伯的中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艺术主要是指存在于公共空间,具有公众参与性的一切艺术形式。浙江莫干山镇顺应国家振兴乡村经济政策的要求,改变目前乡村经济发展和产业急需转型的窘态,在保护好本土生态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推动当地业态发展,成为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日本新县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艺术家主要从当地保存较完整、覆盖面积最大的自然风景"里山"和梯田景观寻找创意灵感,进而兼顾促进当地传统产业再生,最大限度发掘地方资源,以艺术的形式唤醒地区活力。两者都是探索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的举措和方法,认真研究,能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