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彼得.勃鲁盖尔是16世纪尼德兰最伟大的画家。勃鲁盖尔艺术的真正价值并非如何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农民,而是自身包含了对艺术本质的追问。他所向往的是用绘画的造型语言提示  相似文献   

2.
门采尔是德国著名的艺术家,他所创作的素描作品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生存的状态真实的表达了出来。门采尔作品的题材比较丰富,对于形象特点把握的非常精确,并且将人文主义的精神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之中。如今还留存在世上的门采尔带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素描作品中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对门采尔的素描艺术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所发挥的启示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林风眠是我国美术学史上伟大的教育家、美术家。林风眠不仅绘画风格鲜明,绘画技艺高超,而且,在教育方面,他一直试图让我国学子从中西方美学艺术的交流、碰撞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从根本上打破我国传统美术教育的禁锢。说起林风眠,不得不提他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刻画女性的代表作。为了向世人展示我国技艺超群的美术大师——林风眠,绘画女性作品的一面,为了让人们了解大师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走进艺术的殿堂,就从其画作中女性形象的成因谈起,展现其画作对女性美的诠释,并探究其画作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4.
17世纪早期,荷兰绘画从巴洛克风格的神话和宗教的局限中解脱出来,更多的是描绘当下荷兰人的现实生活,以表达对新兴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歌颂。在以小资产阶级家庭和市井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作中,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佣》表现出画家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对艺术的独特追求与创造。文章从作品有序的画面布局、独特的光影运用等视角分析出维米尔独特的形式语言,并结合画作的独特题材和时代背景,进一步探究作者艺术表现所蕴含的情感精神。  相似文献   

5.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出现,揭开了对之前中世纪宗教美术的批判,和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广泛关注的序幕,并在之后卡拉瓦乔主义和法国大革命的推动下激发了人们敢于描绘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事物的勇气,打开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想的大门,使画家的作品开始区别于其他画派而充满人性的光芒。这为后来的写实主义、新古典主义部分画家以及逐渐作为独立画派的现实主义提供了独树一帜的指导思想和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6.
张国英 《美与时代》2013,(12):94-94
何香凝是民国时期伟大的革命家,又是同时期画坛上的大师级女艺术家。其艺术生涯也始终与当时的革命斗争紧密联系并交相辉映,将爱国热情附注在画笔上,用自己的绘画艺术点染民族的觉醒意识,成为走在时代潮流前头的艺术先行者。她服务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画作,总是充满着革命激情与浩然正气,从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战斗精神和崇高气节。何香凝半个多世纪在美术创作道路上与时俱进,其绘画作品反映了近现代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作品中带有强烈的民族化气息,及她本人多姿多彩的战斗历程,堪称为"史画"。  相似文献   

7.
董继宁是我国当代山水画艺术的集大成者,他的山水画作品充满了艺术美感与艺术情致,他把对生命的体验和生活的情感赋形于艺术作品之上,彰显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追求。他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他的笔墨趣味既是艺术手段,又是精神气韵;他的色彩既是随类赋彩,又是随情赋彩;他的意境表达是艺术精神的揭示与阐释,更是文化涵养的因心造境。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周韶华评其画曰:"大地性、宇宙性、再造大千世界的当代性,是董继宁的山水画神韵之所在。"因此文章通过参考多部关于董继宁的书籍和作品梳理分析其情致在意境、笔墨、色彩方面的表现,读懂他在创作中的情致表达。  相似文献   

8.
张大千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大画家之一,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绘画题材,展示了他全面的艺术修养。作为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在其所开创的与前半生截然不同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艺术的形成过程中,画家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和艺术中求变创新的勇气与精神足以引起我们研究探讨的兴趣,而泼墨泼彩作品的时代精神则召示了一种全新的山水画时代的来临,其作品的艺术品格与美学价值给我们探索求新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克林姆画作,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新艺术运动和维也纳先锋艺术团队时空碰撞催生的产物。作为分离派的领军人,他的作品极具时代特征。画家付诸天才般的想象力和勇敢探索精神,将绘画之唯美和工艺之精湛有机融合,作品装饰意味浓厚。画家渲染和讴歌性爱和女性之美,又将自己对生死的理解和思考漫溢在画作中,作品虽然情色荡漾、烈火情挑,却始终笼罩着宗教般的悲悯和感伤。  相似文献   

10.
桥社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流派,表现主义更是在各个领域风靡全球,对于后世影响甚大。而作为表现主义的开端,桥社由最初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圈子发展成为影响艺术界的一个艺术团体,批判审视传统艺术,是美术史上重要的革新者。在德国的野兽派桥社中,一位优雅的诗人出现了,他就是奥托·穆勒(Otto Muller),他作为桥社艺术团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位成员,用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桥社更加多元化。国内对穆勒的研究甚少,文章主要基于一些国内著作和外文翻译中对桥社的艺术思想和精神,以及穆勒的画作解读,联系一些当时的思想背景和环境,研究穆勒在绘画上与桥社其他艺术家的不同,以及他自己的一些独特性思想和艺术风格,探寻画家的绘画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汪志杰是中国第三代油画家的代表人物,著名美术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美术学院前身)创办人。他在艺术上卓有成就,在画坛享有崇高的声望,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十多年的冤狱生活并未将画家击垮,在长时期与绘画隔绝后,他重拾起画笔,创作出一大批风格鲜明、技法精湛、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画作。文章阐述画家的艺术经历、艺术理想和艺术审美品格,并对他代表性的绘画创作进行艺术构思、表现手法及精祌内涵的研究。通过总结画家的艺术成就,探讨创作成果对于中国油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达利是20世纪艺术的表现者,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利用潜意识的幻觉来表达抽象的情愫与怪诞的意境。其画作营造了梦呓般的形象,充斥着魔幻般的色彩。他将绘画作品作为交流媒介,用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观者对话,在这一过程中绘画对观者的视觉心理产生了影响,高于视觉表象层面的精神思想领域的互动交流也就由此诞生。达利的作品有他自己的艺术特色,而这种艺术特色为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世界艺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工业社会的喧嚣带来了文化艺术的震荡,许多艺术家的作品笼罩着梦呓、和令人不安的气氛,他们绘画的主要目的是抒发情感和表达个性自由。自我个性的泛滥,普遍性的不被关注,使得人们的内心对画作失去了最初的崇敬感。莫兰迪寻找着这个时代正在失去的东西,他努力创造深远的具有普遍价值的物体。文章旨在结合色彩、形式等元素,分析莫兰迪在画作中对简化和丰富手法的运用,深入探究他的艺术思想,寻找他绘画表象之下的永恒形式。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与清初八大山人在时间上相差了一个世纪之久,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运用不同的绘画媒介,在各自画坛大独具影响,然而他们却用着同样晦涩难懂的绘画语言、以极其隐喻的绘画形象来表现主观情绪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本文通过梳理两位艺术家绘画风格和绘画意向的异同来探究俩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提高,大众对于各类艺术审美的需求也日益增强。美术绘画作品作为一门历史悠久且品类繁多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人群群众对美术绘画作品这一美的艺术形式的追求也逐渐升温,从目前全国各地所创办的美术长廊、绘画展、绘画培训班热等种种现象也可窥探一二。文章中,立足于大众审美能力,从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角度,来探讨美术绘画作品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影响,以期提升美术绘画作品的质量,让美术绘画作品以更完善的形象和审美功效来切实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之一,蒙德里安提倡"新造型主义"艺术。他认为艺术应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的绝对精神,追求人与神绝对统一的境界。蒙德里安的抽象画作主要通过对纯净色彩的还原和几何式的黄金构图来表现,构造出极具生命力的绘画作品。蒙德里安用一生的时间表达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其画作中的纯粹形式是为了表现自然的生命力,从而探索自然普遍的内在真实,以此观照理性世界中绝对均衡的"永恒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些画家已经渐渐陷入了浮躁、狂勃、贪婪和失常状态,虽然他们的画作功力不逮、水准不高,但他们懂得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他们伙同画商用重金收购了美术评论家和媒体,不择手段地对民众进行史无前例的误导和诱惑,掀起一股炒作哄抬和巧取豪夺的世风。而一些美术评论家在金钱  相似文献   

18.
上古时代,美术指石器时期之后至形成稳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之前的美术,也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形成的开端,处于中国艺术的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艺术主要表现在岩画、陶器、青铜器等之上。与西方古典艺术追求科学严谨及完美的人体塑造不同的是,上古时期的中国美术表现出一种与之截然相反的抽象写意性,且越往后发展意象性越明显。上古时期的艺术特性为后来中国画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画的写意性与当时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艺术精神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布歇画作,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前,王宫贵族末路狂欢下的应景之作。画作代表了洛可可艺术的全部精神和内涵。画面刻录了那个时代,穷奢极欲的贵族们的真实趣味;也记录了一位忠贞爱情的女人身陷边缘处境中,用心挽留情人的壮丽篇章。艺术和爱情、画作和背后的故事、布歇和成全他的蓬皮杜夫人,成就了一段"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的佳话。布歇画作浓情艳香中,实有人性的无奈。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以木心的绘画作品为中心,从他作家之外不为人知的画家身份入手,结合他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哲思观点,更全面地分析他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象。同时从绘画技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他独特的绘画方式,结合当下中国画的笔法,从中获取新意。通过对他画作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深入了解木心的艺术观,他"另类"的作品中有着古老的华夏文明的沉淀和国际性的艺术视野,我们从中能找到中国画现代之路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