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漫长的美术教育发展中,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对师承关系非常重视。师承关系不仅对中国画的继承和发扬有影响,而且也对培养实用性的工艺人才影响深远。这种美术教育模式在当今的学校美术教育中已被班级授课制取代,但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今天,也应重新探索师徒传承的教育模式。通过回顾古代师承关系的发展,并分析师徒传承模式与当代美术教育相辅相成的可行性,提出有效借鉴这种模式对培养当代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关于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不绝于耳.有人提出建立专门的中国画学院,有人提出中国画教学应从学校取消,交给民间.虽然主张不同,其实内核都是一样的,即回到过去的传统中国画师徒制模式.也有一些学者进行了有关师徒制的理论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在继其他系设立工作室制以后,中国画系也于2002年开始实行了教授(导师)工作室制,包括以探索中国画多样表现性行为为特征的李少文工作室等.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中国传统美术的教育方式,而中央美院的做法可以说从理论到实践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立足从地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同中来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就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建设上,强调对企业、社会双重目标的满足。"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使校内实训工作室、校外实践工作室的协同建设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双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实现了学生专业实训、企业岗位实践与分层教育的对接,更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满足社会、企业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零距离、同步调融合。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与"工作室制"都是基于现代职教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受制于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投入不足、企业不愿参与等现实问题,对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两种模式内涵、要素及特点的分析,明确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互补作用,这将为我们针对各自院校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现代学徒制"与"工作室制"试点,探索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今美术教育进入了多元化时代,现代先进的与丰富传统的艺术思想相互融合,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现代的、传统的文化元素都已经融入到了教学内容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于美术教学质量的标准也有了崭新的认识,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是传统美术技术能力的培养,也是传统美术的传承、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难度不断加大。文章从传统美术的教学出发,探讨关于传统美术教学的基础的创新思想和继承理念。创新传统美术不仅是迎合当前时代的课题,同时也是为现代化社会培养出全能型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保证。传统艺术延伸到今天,对于不同年代的人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更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想实现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跟随时代的脚步,就必须对美术文化继承和发扬,推陈出新,创造传统美术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6.
近年,美术创作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也越来越被关注,以学科竞赛作为美术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与载体,全国性美术竞赛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对提高中国当代美术创作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美术院校以全国竞赛为抓手,是加强作品与市场项目对接,实现成果转化重要的手段。高校教学应深度挖掘全国性美术大赛的内容,整合各项社会资源及动力,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手法;通过多元层次的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加强竞赛引导,整合各方资源服务美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将竞赛项目引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加强教学理论与竞赛实践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美术学科建设,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促进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形成培养技能型美术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路径。让学生在全国美术竞赛创作中,学会深入美术设计、考古、调研,开拓视野,提升审美,形成具有正能量、有感染力、有精神高度、有文化内涵、有艺术价值的竞赛成果,为我国文化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培养新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极大变化和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美术教学理念的应用与渗透,对美术教学的开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基于现代美术教学理念,开展美术教学,可以为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美术人才,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基于现代美术教学理念的美术教学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比较适合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的"T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改进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进一步强化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及实践性,提高美术课堂学习活动的具体性和针对性,并为美术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创作人才培养是艺术创作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给新时期的粤港澳美术发展提供新生力量。推动美术教育改革创新,防止美术人才断层,推进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播,提升民众审美素养,有利于建立新时期粤港澳文化形象。新时代的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形式多样,粤港澳三地有各自的特点与培养方向。文章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美术创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促进新时代美术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现代学徒制下的"双导师"教学模式,将学校和企业共同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以及"双导师"的联合教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这对促进实践教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艺术家面临西方文化入侵,也承接着传统文化自我审视的开始。寻求中国与西方的平衡是"历史"中美术学校的命题,也是我们"当下"语境中的基本共识,也中西互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创造力在社会发展需求中的作用不断增大的前提下,对于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传统的专业型人才培养转为以实践技能型为主要原则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针对在素质教育下实行创造型人才教育模式更为值得思考。因此,为了美术人才的发展,要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更有效地采取措施全面培养实践技能型的美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绘画技巧提高、创造能力培养、艺术修养养成都有着重要作用。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审美观念有了新的发展,传统的素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美术的发展需要,学校和老师必须立足于学校和社会的现状进行美术素描课程改革,采取更新颖的教学方法,更科学的教学模式,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民间美术作为中华传统文明的集中体现,对其的继承、延续、发展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塑造学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审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将探讨在继承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将其与学校美术教育结合的可行性方案——美术兴趣班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山水画课程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受限于课时,有"满堂灌"的倾向,难以兼顾浅绛山水画和青绿山水画,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课双选"模式的实施,既可以回归中国画师徒式的授课传统,又切实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美术教学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激发学生内在艺术潜力,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人才。我国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然而,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在阐述高校美术及创造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了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现状,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创造力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作品展示方式相比,"微展示"是"微时代"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美术成果展示和评价形式,它不仅解决了传统作品展示方式不能达到的方便、迅速、时效等问题,还为美术教学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展示和交流的自由空间。"微展示"的主要模式有网站、微博、微信、QQ、微课等。通过微展示,可以实现学习共同体的自评和他评、创建课堂教学的素材库、搭建优秀作品推送平台、形成成果展示型微课等。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传统作品展示模式和"微展示"相结合,充分展示学生的优秀美术成果,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职业院校落实坚持育人为本、职业素质为重、技术技能为核心培养原则,实现各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实施"工学交替"的"分段式"教学模式,是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通过设计艺术类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输出"双创"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美术专业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审美素养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基于"双创"背景,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美术课程体系、美术课程实践、美术人才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建议,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综合型美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师徒相似性是师徒配对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以15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察了师徒之间性别和种族这两种浅层的相似性以及师徒间人格特征这种深层的相似性对师傅指导徒弟意愿的影响。实验中被试承担师傅的角色,对不同性别、种族和人格特征的徒弟做出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师徒间的性别、种族和人格的相似性显著影响师傅的指导意愿。师傅对与自己具有相似性别、种族和人格的徒弟的指导意愿显著高于与自己不相似的徒弟。研究结果支持了相似—吸引理论对师徒关系研究的解释力,对我国现代组织中师徒制的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