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皮影戏结合了戏曲与工艺美术,在过去娱乐形式匮乏的情况下,它带给了人们欢乐,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在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成为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丰富的娱乐活动对皮影艺术产生了冲击,其处境岌岌可危。为了保护优秀的民间艺术,弘扬皮影文化,将数字动画作为民间皮影艺术发展与创新的有机载体,使其在动画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泰山皮影戏在泰山传唱三百多年,与诸多皮影艺术相比,它在题材、表演、制作、唱腔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堪称皮影戏之最。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分析法,以田野考察作为最核心的资料收集手段,结合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地方文化语境,对泰山皮影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皮影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传统社会中深受人们欢迎的娱乐活动之一。和其他一些民间艺术相比,皮影的价值颇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传统皮影戏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表现之一,拥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在美术设计教学中也有着丰富的应用。文章在对中职学校美术设计教学进行研究时,对皮影艺术的应用方法和皮影美学的传播发展方向进行了充分论述,希望能够借助皮影戏当中的人物造型,使美术设计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传统艺术的美学认知和热爱。  相似文献   

5.
皮影戏曾被人誉为"世界最古老电影",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皖南皮影是安徽宣城的一支颇具南方韵味的影戏,其传承有序,艺术特色鲜明,目前还经常活跃在乡间、城里和不断到高校演出。本文通过对其起源的追溯与皮影造型的分析解构,探索其内在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从而加深对皖南民风民情中蕴含的艺术精神风貌与审美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一群年纪已经达到奶奶级别的舞蹈演员和小朋友们共同表演的舞蹈<俏夕阳>在一夜之间变得家喻户晓.一群身着色彩绚丽、宽口衣裤的高龄舞者用"前弓后倚皮影步"跳完整个舞蹈,以一种新鲜的表演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受.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人们渐渐遗忘了原生态民间艺术,这个舞蹈正是传统皮影戏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把这种流传已久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艺术再次推到台前.  相似文献   

7.
皮影是优秀的民间艺术,其起源久远,发展甚广,在全国均有分布。它经过千百年的传播,因地制宜地衍生出了众多派别,且各具特色。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皮影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代社会的皮影有着自身特点,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艺术的功能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是不断前进的,具有变化性和向前性,因而对于皮影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收集与保护,而应将其特色的一面融入当今的社会文化中,真正地做到发展与再创作。  相似文献   

8.
皮影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地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凌源皮影属滦州皮影派系,是中国北方皮影戏的重要一支。凌源皮影戏的影人造型根据皮影戏角色主要分为生、旦、净、髯、丑。同时,除影人以外,凌源皮影的场景和道具也是门类繁多。凌源皮影包含有夸张性和程式性的对立,同时以二维平面来体现三维立体之感,具有独特的造型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陕北道情是陕北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地方小戏,它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要素于一身,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小型戏曲剧种。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陕北道情以其特有的方式承载着地方民俗音乐文化风貌,记录了过去和现在的人民大众生活的样态和艺术情趣。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品市场也逐渐兴盛,黑龙江麦秸艺术这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以其环保性、手工艺性、永久保存性和自然朴素的艺术表现,受到了人们的青睐。黑龙江麦秸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枝独秀,是黑龙江独具特色地方艺术中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继续发展与传承下去,理清黑龙江麦秸艺术目前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于探析黑龙江麦秸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传承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静 《美与时代》2006,(2):67-69
陕西皮影,是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它不仅有着黄河流域民俗的文化积淀,而且有着令人震撼的声腔艺术魅力,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刻工细腻、精巧别致、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的皮影造型,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相似文献   

12.
作为打通图像(造型艺术)与表演(戏剧艺术)之间的跨媒介史学研究,戏曲图像研究作为二者之间的桥梁,是戏曲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戏曲图像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媒介叙事研究的新兴热门课题,对文学、哲学、历史乃至艺术学科的发展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以"乐、图、文"三位一体的中国艺术史研究思想为切入点,探讨图像(造型艺术)与表演(戏剧艺术)之间的互文关系,通过梳理国内当前戏曲图像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范式,以期能够对戏曲史学研究的多元化、系统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西方书籍不断涌入中国,西方传教士在国内兴办各种展览、艺术会,中国有志之士对艺术向前发展的推崇和呼吁,换来的是一大批艺术群体和新兴艺术思想的迸发。在民国时期,国家乃至民间艺术团体对于艺术的追捧和热爱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艺风社"顺应时代的潮流诞生于这个政坛动荡却艺术百家争鸣的时代,它所拥有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它作为一个艺术团体在民国时期对民国的艺术时事、艺术作品进行收集整理,更在于它作为一个民间艺术团体坚持不懈地将艺术展览发展下去,为后来中国展览的向前发展起到了铺垫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槚山皮影是清朝末期从湘潭传入攸县槚山,将中国古代民间剪纸造型美术、传统的戏曲唱腔及民间雕刻工艺技术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使其具有独特的工艺美感及艺术审美价值。独特的造型特点、复杂的工艺以及古老的唱腔,在攸县地区的各种民间艺术当中,乃至中国民间造型艺术或戏曲艺术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赵旭峰 《美与时代》2014,(3):140-140
作为与戏曲相结合的音乐,中国戏曲音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艺术的区别,在于它体现着适应戏剧的要求,要为表现戏剧人物、推动戏剧情节发展营造情感氛围服务。它是一种戏剧化了的音乐,同时也是区别一个剧种与另一剧种的重要的标志。这种戏曲音乐有自己特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具有强烈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动画逐渐进入发展迷茫期,"中国学派"在世界的辉煌地位不复存在。如何再现辉煌,紧跟时代发展,成为近年我国新一代动画人迫切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皮影戏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造型独特,能为动画造型创作提供灵感。皮影艺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思考、对信仰的不断攀升,由于不同皮影戏的角色都承载了人们不一样的精神信念和感情思维,故而这些角色是鲜活的,有生命的,这恰恰特别适合用动画艺术形式来创作表达。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各行各业都改变了原有的运行模式,从而展现出新业态。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保护、传承与发展山西侯马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和娱乐方式,切实将山西侯马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永续传承,是侯马皮影保护传承中的新的课题。从构建"互联网+"的数据库、教育、文创产品、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及营销五个方面,能够更好地探讨"互联网+"视野下山西侯马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一、简析河南罗山皮影戏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等,它起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关中地区.有着现代"电影始祖"之美称的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影画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据<中国皮影志>介绍,我国皮影戏共分为河南、山西、陕西、唐山四大流派,各流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中河南皮影戏则是以罗山皮影戏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种类繁多、底蕴深厚,侯马皮影作为一项古老的文化艺术有着独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涵。侯马皮影不仅在国内皮影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关注。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同时也对传统皮影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以侯马皮影文化艺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同样遭到了巨大的冲击,侯马皮影文化艺术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视野,处于低迷、甚至濒临消失的状态。如何在"互联网+"模式下对传统皮影文化艺术加以协同创新、保护和传承研究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时代发展之中,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与欣赏能力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并且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与欣赏能力的变化对于人们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人对于艺术有不同的见解,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民间艺术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以后的艺术设计专业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