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图像盛行的媒介霸权时代,神性遭遇流放,被科技驯化的人类失去了对图像的敬畏之心,图像沦为了被动的工具客体。回顾圣像时代,图像同样免不了作为媒介的困境,但与现代不同的是,中世纪宗教语境中的图像,既被当成一种与文字具有相似功能的布道工具,也被虔敬地崇拜着。回归圣像时代,不难发现,圣像同它的表现主体(上帝)之间隐含着巨大的张力,由于图像所固有的被观看的特性,信徒在观看圣像的过程中,必然会迎来肉身之眼与神性目光的撞击。在双重观看的权力之间,在经历了两种目光碰撞后引发的战栗和"自我"的缺席之后,信徒们最终走向了圣像崇拜和圣像破坏的两极。  相似文献   

2.
字体设计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字在艺术设计中已成为倍受注目的元素.字体设计教学应从四个方面设置课程,着重从情感、空间、象形和会意等方面培养学生文字创意的能力,体现了文字创意的无限空间魅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研究发现,书中图像与文字有多处不符,图像中人物服饰具有宋代特征。因此,该书现存文本的文字与图像当非同一人所作,假如司马承祯确为原编撰者,其图像亦非原貌。  相似文献   

4.
一种文字图像的发展,是由它所依存的民族文化与语言所共同构成的社会生态环境来决定的。原始刻划符号服务于宗教,有较明确的使用价值,带有古先民强烈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中国传统绘画中图像艺术也折射出其所处时代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具有的民族特殊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阅读和审美文化的特色。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文化的滥觞导致了人们生活秩序的改变以及视觉文化盛行的现实语境。当代艺术的阅读方式开启了一种新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绘画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丰富了艺术的形式。在技术上,人工智能能够通过文字生成一幅作品,那么它所使用的文字是否具有指称意义?显然,只有人使用的文字才有指称意义,而人工智能绘画中的文字不具备指称意义。在哲学的视角下从三个方面来研究这一问题:人工智能绘画技术中关于文字的转化;从"缸中之脑"的假说对人工智能绘画中文字指称分析;人类绘画创作中文字指称分析。  相似文献   

6.
泛图像时代削弱了人文传承中的民族性,给教育带来诸多挑战。立足于"闽南人文",通过探究式的儿童美术教学实践,充分挖掘中国传统人文以及本土人文和非物质人文遗产中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人文资源,使得儿童美术的课程在一种人文关照下进行。  相似文献   

7.
美术教科书中的范图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表达形式,作为美术课程的重要载体,教材范图在磨砺成长的同时,也呈现出诸多不足之处。如图文格局布设有待优化,呈现方式的逻辑性有待商榷,学生群体对教材所载的范图兴趣趋低,等等。其图像良莠不齐,图像的可接受性与易消化程度波动大,势必会对处于青春危机期的初中生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美术教育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就需要通过优化范图资源来应对读图时代学生的需求。本文试图从范图的功能、现状、实施、呈现策略等角度阐释优化范图的必要性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传统教学模式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制约 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用录音机和磁带,而磁带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和图像,没有“视”,只有“听”,缺乏生动的交际环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的媒体手段只注重了学生的听觉,长时间使用听觉器官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听力的培养,同时也妨碍了学生运用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朱磊  郭秀艳  杨治良 《心理学报》2010,42(6):633-639
人们总是会根据他们对记忆工作模式的原有假设或图式来进行源检测, 这使得图片—文字源检测测验中出现图片偏向, 即人们更多倾向于将以文字方式呈现的项目错误归源于视觉图像形式呈现, 而不是将图像形式呈现的项目归于文字形式呈现。实验采用标准的源检测范式, 考察了学习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 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10.
数码时代给传统摄影专业理论和课程安排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日新月异的数码影像时代,目前国内相当多的院校开始调整摄影专业的课程,更多的是把摄影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既懂得前期摄影和摄像又懂得后期文字和剪辑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摄影专业经过长期研究,探索,提出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总结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提升与快节奏的生活发展,文字传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接踵而来的图像、影像信息正在一步步地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直观、快捷的获取信息是现代视觉传播中的第一要义。在当今融媒体时代的驱动下,城市宣传片无疑是综合宣传本城市最好的途径之一。以符号学视角分析湖北宣传片的视觉传播策略,对宣传片中的传播符号进行了解读并探索了符号化传播过程,通过对抽样出的湖北宣传片进行视觉传播剖析,在湖北宣传片中符号的选择与嬗变上有许多共性,同时又有众多个性符号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丁舒格 《美与时代》2014,(11):53-53
东巴文字作为一种亦字亦画的文字,在当今的读图时代,不再只是规范于文字的范畴,亦可用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创作元素来传递信息。通过浅析东巴文字的审美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对于平面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延安文化旅游视像地图是一种融图像、文字、数字、声音、动画和虚拟现实为一体的新型主题性地图。设计内容再现红色圣地、黄帝渊源、黄河地域、黄土风情的文化原本,艺术表现图像、色彩、文字、声像等符号元素的模拟功能。此类地图的设计推广对延安,乃至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4.
这套学具是一本没有文字的“书”,它主要不是通过文字,而是在科研人员指导下,通过直观具体的操作,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各自从中悟出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道理和方法.它是架在科研人员与广大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视觉艺术经历了由古典艺术向浪漫艺术的转变。现当代的艺术过多地追逐眼球经济,建立在大众娱乐的基础媒介之上,间接也导致了艺术的没落趋势逐渐显现。莱辛的《拉奥孔》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对我们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不论何种艺术形式,艺术所追求的都是和谐美,所以,我们仍要以美学的视角和诗意的定位去重新解读图像与文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图像艺术价值的形成有时候也可来源于某些历史继承或精神需要等方面。当图像对一些特定的语境做出表征性的意义时,图像的价值就超越了图像本身而幻化成类似图腾符号一样的"神"。在传达信息方面,图像与文字不同,图像之所以被约定俗成地接受只是因其自身携带的信息隐喻能够得到受众的认同,甚至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逻辑方式。  相似文献   

17.
当今读图时代,视觉艺术及艺术媒介日渐趋于数字化,普通中小学普遍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日常教学,在提倡素质教育、强调视觉艺术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图像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为宗旨的教学实际需求中,作为中小学美术老师培养基地的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保证传统绘画教学的强度之外更应该加强学生数字艺术创作能力和数字手段运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当今时代的教育教学发展之需.  相似文献   

18.
图形本是最古老的文字的记载传播方式,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传播似乎又走成了一个螺旋式的曲线,由图画到简化的文字,然后又从文字走向了当今的“读图时代”。“画语传播”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人类的行为模式、思考方式及审美观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带给大众传播的不仅仅是冲击,还有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从教近二十年以来,一届届的学生从我眼前毕业,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有一种感受想要诉说已久,那就是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和习作水平一届比一届低,班里真正能把文章写好的只有几个平时爱看书,学习态度相当认真的同学。为什么教材没有变,教学方法没有变,学生的质量却逐年下降呢?究其根源,由于时代的影响,随着网络视频手机以及各种现代化媒体的不断普及,导致现在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沉迷于漫画等,孩子们满足于一种肤浅文化的侵蚀,能够钟情于书本的学生少之又少,文字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在下降,尤其是长篇大论的文字。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深知,阅读和写作之间一衣带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张阳 《中国宗教》2021,(3):84-85
一、互联网传播对当代道教研究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的道教研究中,"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这一概念已经备受学界关注。通过"数字化"将道教文字、图像、声音等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利用网络建设数字人文平台,为道教研究提供上传、下载、检索等方面的功能,为道教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方便的文本资源。同时,运用音视频的形式,将道教音乐、科仪等活态化影像进行采集,可以更加形象化地保存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