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出现于英国的拉斐尔前派是维多利亚时代发生的重大文化变革之一,其绘画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是其重要的绘画风格特征。拉斐尔前派艺术作品中的自然主义美学倾向与英国工业革命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有着深刻的联系。罗斯金《现代画家》的问世,不仅为浪漫主义画家透纳辩护,更影响了一批拉斐尔前派的画家。由于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拉斐尔前派的画家绘画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也不尽相同。以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对拉斐尔前派画家产生的影响为基础,探究拉斐尔前派画家在不同创作角度和形式下的绘画作品中不同的自然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2.
《潇湘卧游图》传为李公麟所作,现藏于东京博物馆。自董其昌提出《潇湘卧游图》为李公麟笔之后,可以说后世对此深信不疑,直至今日,才有相关研究对此提出疑议。实则早在明末清初,吴郡古玩商人吴升就已在其书画著录《大观录》一书中对此画的用笔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此画应是南宋人笔法。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在《死水》中的色彩运用,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它的色彩明亮实暗,具有一种病态美;具有很强的主观化倾向,也运用了新印象派的绘画手法。许多人谈论《死水》,都有所谓“化丑为美”的说法,实则是望文主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就《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所收斯二三八《金真玉光八景飞经》中存在的校勘及标点问题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5.
《洛神赋图》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文学性叙事题材绘画,采用连环画式的构图方式,通过山石树木作为衔接点将画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自然地串联起来,使得一个个孤立的画面相呼应,不仅打破了诗画界限,还发挥了艺术想象力,完成了文学艺术向绘画艺术的转化,营造了浓郁的诗画情意。同时,《洛神赋图》作为魏晋时期绘画风格的最典型代表,其表现出来的注重传神、超凡脱俗的基本审美倾向,树立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典范,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雏形,对于中国早期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绘画基础课程作为高校艺术设计大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与后续课程的逻辑往往被忽略,在很多院校中被设计成造型训练,即倾向于绘画本体上关于全因素的讨论,或局限于结构研究——从课程设置中的结构素描、设计素描的名称可以看出来。文章以交谈为起点对自由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吴冠中先生是中国当代颇负盛名的绘画家。他的画作,既融汇了古今绘画精华,又聚合了中西绘画精髓,有力地创新了绘画思路。从吴冠中先生的绘画风格、《高桥》的自然美、《高桥》的形韵美三个层面出发,探究吴冠中绘画作品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在形韵美层面,重点着墨点、线、面、画面切割、对称与均衡等细节,力图全面展现吴冠中《高桥》的与众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童仪 《美与时代》2023,(5):79-81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山水画家,《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是文征明园林绘画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拙政园的原始形态和探索文征明园林绘画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以《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构图、笔墨以及布景,分析文征明园林题材的绘画特征。  相似文献   

9.
马欢 《美与时代》2023,(4):48-50
浙派绘画与明代宫廷绘画同宗南宋,浙派更是直取马远、夏圭,并在不断的摸索发展中带入了一些北宋的绘画构图风格。在糅合了多家绘画长处之后,浙派绘画显然在画面的呈现上变得更加完整和丰富,其打破了早期因模仿南宋院体绘画所表现出来的生硬刻板的用笔,使画面更加生动、充满活力。浙派绘画发展的中期应该是其艺术的顶峰时期,经过了不断的摸索和创作,逐渐以其潇洒恣意,而且收放自如的绘画风格走入大众视野,在绘画发展的高潮期,也反映出了逐渐区别于宋院体绘画的审美倾向,尤其是在绘画构图、笔墨、线条等的审美倾向上有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神经症躯体化倾向的绘画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侃  申荷永 《心理科学》2004,27(5):1236-1238
通过问卷、绘画测验和回归分析,7项绘画特征被验证能够有效反映神经症躯体化倾向。根据这些绘画特征建立的回归方程经检验具有中等的解释效果。同时,评分者一致性程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树人绘画测验”,能够建立对神经症躯体化倾向进行有效测量的临床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1.
道教文化与传统医学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可以从丹道炼养学经典之一的《黄庭经》中明确地看出来。中医认为,人体是以脏腑为核心,赖经络而维系,以气为中介,兼以神为主导的一个整体。正是以此为基础,《黄庭经》以体察到的人体内部气化过程(内景)为依据,系统地提出了人体的三部八景二  相似文献   

12.
吕伟涛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86-87
《煮茶图》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王蒙唯一存世的茶主题绘画。作为王蒙晚年由沉郁隐晦转变为开阔雄浑的代表作,《煮茶图》代表了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水平,表达了王蒙与好友陈汝言共同的归隐志趣。王蒙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煮茶图》是他存世的唯一茶主题绘画。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教》2009,(2):57-58
容志毅在《化学通报》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唐代道士最先发明火药的说法似乎已为学界所普遍接受,但是通过对东晋道教炼丹经诀《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降生神丹方经》的研究发现,还在东晋时,道士炼丹配方中所用的雄黄、雌黄、硝石和薰陆  相似文献   

14.
《煮茶图》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王蒙唯一存世的茶主题绘画。作为王蒙晚年由沉郁隐晦转变为开阔雄浑的代表作,《煮茶图》代表了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水平,表达了王蒙与好友陈汝言共同的归隐志趣。王蒙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煮茶图》是他存世的唯一茶主题绘画。  相似文献   

15.
抑郁倾向的绘画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侃  徐光兴 《心理科学》2008,31(3):722-724
通过问卷、绘画测验和回归分析,8项绘画特征被验证能够有效反映神经症抑郁倾向.根据这些绘画特征建立的回归方程经检验具有中等的解释效果.同时,评分者一致性程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房子树人绘画测验",能够建立对神经症抑郁倾向进行有效测量的临床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世纪50年代新国画运动的兴起,画家张晋走出画室,深入生活,立足苏州本土人文风貌,创作了《枇杷黄时》《银杏林》《太平枫叶满山红》等作品,其创作实现了从延续古典到表现自然的转变。这一转变也是张晋对于青绿山水画改造的回应与实践。基于此,以张晋早期苏州地区写生作品为例,分析其绘画技法和绘画风格,以期促进当代绘画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绘画被普遍认为是视觉艺术,以空间为载体呈现,莱辛在《拉奥孔》中给出定义。20世纪艺评家格林伯格将绘画的纯粹性定义为"排除一切非绘画因素"。然而大卫·霍克尼、达尼埃尔·阿拉斯等近现代艺术家在历史研究中对时间因素在绘画中的意义予以肯定。司徒立、金观涛在《当代艺术危机与具象表现绘画》中首次提出绘画时间性的问题。从创作论的角度纵观世界绘画史不难发现,绘画的具象形式从绘画诞生起历经千年,直至今日依然具有实践意义与发展可能性。文章对绘画中的具象因素与绘画中的时间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为当下乃至未来的绘画创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祁自敏 《美与时代》2023,(1):102-104
《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其中不仅富含传统绘画的知识和观点,更重要的是,在很多情节的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深受绘画意象的浸染。“黛玉葬花”作为《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更是具有超凡远尘的画境之美。  相似文献   

19.
张宗登、张红颖的《潇湘竹韵:湖南民间竹器的设计文化研究》一书关注了传统民间竹器的设计文化问题,本书抛砖引玉,为中国当代竹产业的设计应用打开了思路,也为设计创新的多元途径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20.
《写山水诀》是黄公望的一篇论述山水画画法的著述,是其绘画经验和艺术思想的总结。《写山水诀》中主要论述了画面的结构布置、笔墨设色、画法画理等内容,较全面地记载了其对前人山水画的风格技法的阐述及自身创作过程中的经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元代绘画理论的基本方向和实践状况,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写山水诀》中黄公望的山水画绘画观的传承与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