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画发展具有时代的特殊性。文章从古今与中西两部分,根据微观生物学的细胞概念对中国画发展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说明当代中国画"变"的历史必然性,并以细胞的基本构成类比中国画的组织结构,提出中国画传统的继承包括思想精神层面与物化实践层面两个部分。我国当代艺术发展应坚持传统精神内涵和实践探索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第二部分提出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具有学习性,艺术存在差异性。针对中国画与其他画种的差异性提出对人、自然与社会本身进行自主探索,提出以他国艺术发展经验和规律为镜促进本民族艺术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不断地变革,人们艺术观念发生急速的转变,无论是我们历史上的画家,还是现代的艺术家,都会受到不同时代大环境下所产生的新的绘画方式的影响。如今带着不同的时代因素和不同环境下的个人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画的技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性研究。"空白"利用它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得我们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得以完美体现,这是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无法代替的,它在我们民族传统绘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现今,研究中国画的特点与特色,发现中国画与其他画种的不同,在大家追求创新的同时,笔者觉得这一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积极的将中国画的特色明确化,才能更好地继续传承下去,才能创造更多的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3.
张锐 《美与时代》2023,(5):58-60
中国画既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与艺术体现。以中国画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简要论述中国画创作中的笔墨观,重点从骨法用笔、笔墨线条、留白、主客观融合、意境营造五大方面阐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现代发展中面临着笔墨精神溃散的现实困境,唯有扎根民族土壤,坚持民族寻根,弘扬与传承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进行传承与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就传统的中国画教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传承方式,在现代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各大院校的中国画教学也做出了各种探索,中国画归根结底还是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因此在中国画教学中促进现代与传统的巧妙结合,促进对中国画的文化根源的了解,掌握中国画的基础,促进中国画教学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针对传统文化浸润下的中国画教学展开一系列的思考,首先分析了高校中国画教学的溯源及具体特点,然后分析现今中国画的教学现状,最后就传统文化浸润下的中国画教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赵洲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06-206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物画又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世界艺术之林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我的综述中主要针对中国近现代国画人物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综合各家所谈进行论述。本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简述《论素描教学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当代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创作教学模式研究》、《也谈国画人物画问题》三篇文献;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近现代中国人物画在发展中出现的争论与问题;第三部分阐述自己在对待中国人物画改革方面的态度,及对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希冀。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是近代中国画发展过程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这与中国画精神和当代文化在总体精神趋向、生活与审美方式及价值层面等方面的内在矛盾有很大关系,认清这一现实或许会令我们对中国画精神的传承作出更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个世纪以来,改革中国画的呼声此起彼伏,一些中国画的改革者们总试图从中国画的命根子上开刀,改变或取消其赖以存在的工具和材料,赶走书法,打倒笔墨,取消传统。其实,这种观点既武断又幼稚。无论中国画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其产生、发展始终都离不开博大精深、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丰厚的滋养地。其中,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书法,进一步说是书法的笔墨精神,乃中国画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撑。因此,取消了书法,取消了笔墨精神,中国画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成为畸形儿,甚至最终走向灭亡。为了正本清源,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多角度探究书画的内在关系,并结合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及艺术发展规律来论证中国画。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保障,即有书法、有笔墨的参与,中国画的发展前景应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8.
西方艺术思潮与绘画手法的涌入极大丰富了中国画的题材与形式,影响了中国画的思维模式和精神理念,这些革新直接反馈在画面当中,体现在对不同构成元素的学习和发展当中。在新时代、新背景的要求下,中国画不仅应当传承传统精神文化精髓,还应当根据时代的需求和艺术审美的需要发生新的变化。西方绘画艺术作品中的构成元素能够极大拓展中国画的表现维度,丰富其对不同题材的表达和呈现。只有勇于创新、勇于学习,才能够使中国画一直走在世界绘画艺术的前端,使中国文化永远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前半期,徐悲鸿与林风眠对我国现代美术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大意义。由于徐悲鸿先生与林风眠先生的艺术观念与艺术探索都大相径庭,因此其中国画的艺术创造道路也截然不同,对中国画的改良也有很大区别。徐悲鸿先生将西方的写实造型与中国画结合,改变其因循守旧之风,开辟了中国画写实主义表现路线;林风眠先生则将西方现代派中表现主义的色彩与构成元素利用起来,大力改革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通过比较两者对中国画的改良,以期为当下中国画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新的文化交流和国际化的趋势,使得中国的绘画艺术将以史无前例的丰富内容和坚定自信的姿态去迎接意识形态前沿的冲击。多元格局形成的趋势,促使中国画必须在国际现代化进程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又能被国际化社会所接受的形式。保持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大胆地对中国画进行实验,加强中国画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既要保留纯粹的审美精神、宇宙观文化哲学,提高中国画的现代韵味,又要在中两交流中兼容并蓄,并注重拉开与西方艺术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悠久的历史渊源,而线条作为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作为中国画重要的造型手段与情感媒介,其承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抽象符号层面,基于此,文章围绕中国画中"线"的审美特征展开系统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艺术文化气息浓厚,蕴含着深切的情感表达。中国画创作利用奇特的艺术手法,营造强烈的情感氛围,引发观众的共鸣。文章对中国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绘画创作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笔墨是中国画艺术特色的重要部分,它已成为整个中国画的代名词。笔墨是中国画发展的最核心焦点。从中国画笔墨线之美、中国画笔墨结构美、中国画笔墨风格美三个方面来阐述,讲述中国画笔墨的继承与创新,并进一步研究笔墨美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白描指的是用单色线对物体加以勾画。中国画白描艺术家凭借敏锐的艺术之洞察力、创新精神以及对"真、善、美"执著的追求精神不断地打动着世人,并且影响了很多的绘画艺术家。本文从书法用笔、单线绘画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画的白描艺术,提出了白描要试着走出传统,将现代化绘画技艺与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有机结合,找到继承与创新的契合点,从而推动中国画白描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富有传统意义的色彩国家,从中国画诞生以来就一直秉承着传统中国的审美原则,并根据这样的审美原则产生了自己特有的色彩观和施色的方法。由于受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熏陶,在漫长的时间内中国画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和思想理念不同,他们对于绘画艺术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中国画色彩偏向于内在的意向性,而西方的色彩则偏向于用绘画外在的东西表达作者的思想,将中西方的绘画色彩理念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绘画色彩审美观相较于西方具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特征。根据我国中国画的色彩探究以及现代审美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意义进行思考,集中对传统中国画色彩以及当今时代审美下的中国画色彩发展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对中国画色彩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画坛表达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观念的多样化,中外交流的频繁,绘画条件和环境也更加有利于中国画的发展,因此我们理应充满信心,走出一条现代意识与传统笔墨结合的道路,把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画家艺术风格完美融合。在传统笔墨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道路上体现出中国画的传统文脉,续写中国画特有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画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进程中,构成原理的运用举足轻重。笔墨以点、线、面形态出现在二维空间,结合一定的程式和法则,加强分割和组合,从而使良好的构成形式在中国画创作中得以形成。在多元化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家也对艺术价值的独创性予以高度重视。在当今艺术时代,对中国画构图进行深入分析,集中整合平面构成和当代中国画构图的关系,将中国画构图提升到创新领域,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拓展开来,促进当代中国画的健康发展,并且实现中国画在继承中探索求新的目标。文章主要针对平面构成原理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融合展开深入研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可行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国画中所营造的"幻境"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与自然之道,同时也是艺术家的个性风采与精神生命的体现。文章主要探讨传统中国画中的"幻境",以丰富现代中国画的技巧和艺术语言,并对当代中国画只顾描摹现实的现状进行反思。画家需要用心造"幻境",其所创造的"幻境",不仅具有美的价值,更富有对人生哲理,对人产生深入心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绘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作为中国文化精神载体的一部分,中国绘画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其独有的形式面貌与高贵的精神气质。单纯地说中国画的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可以中国画分科及立意、中国画的法则、中国画的空间处理及中国画艺术的美学价值几方面试来分析中国画传统文化精神,并就当今中国画面临的新挑战探讨中国画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从宋元文人画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社会、历史及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依旧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美术界还是设计界,中国画都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名词。我们从中国画的演变历史中也可看出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亦能领略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通过对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特别是从文人画向现代中国画演变的每一处细小变化着手,来分析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和文人画永恒的笔墨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