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把握越来越来自视觉图像。图像世界正在重塑艺术家的观看经验和创作方式,绘画与媒体图像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其边界也因为图像的介入不断拓展。自后现代艺术诞生以来,西方很多新的绘画艺术潮流都是对图像的不同回应结果,而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艺术的发展也与图像密不可分。图像在绘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利用图像资源进行当代绘画创作成为每位画家都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加之匠心精神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其中"独特"尤为重要。"独"为独一无二,"特"为特别,这饱含着不断的创新精神与真实的自我感受,这是画家绘画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动力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新工笔"的成功使我国的工笔画再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对各大院校的工笔画教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只看到了"新工笔"画家的成功,却忽略了画家背后的文化积累,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显得削足适履。对于"新工笔"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应对当前我国工笔画教学现状进行理性反思并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懂得明辨美丑、去伪存真,在绘画上能够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4.
自2011年全国"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高研班"招生以来,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画家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索中走过了四年的历程。前期的少数民族青年画家,由于学术积累的局限,创作风格始终是单纯的审美标准,缺乏地域性的艺术特质。后期画家通过系统研习,在创作道路和情感表现上都融入了地域和民族的特色,诸多青年油画家在全国展览中异军突起,作品表现出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业界的肯定。试对历届少数民族高研班的作品进行梳理和对比研究,从而洞悉少数民族高研班教学对青年油画家创作的影响,并对新疆油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上海是一座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国际化大都市。开放多元的"海派文化"与多姿多彩的生活,激发了艺术家无限的创作灵感。青年画家传承弘扬了前辈艺术家求真求美的精神品格,从现代视角切入都市母题,在写实油画创作之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创作出一幅幅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作品。本文聚焦上海青年画家创作的现代都市题材写实油画,力图对创作的思维方式、创作理念、表现手法作梳理研究,从而为相关的绘画创作探索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作品中的意境是指画家的感情结合外界景象的统一体,"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画家创造的艺术意境。从艺术家的综合素养、章法论中"藏"与"露"的关系等角度谈对中国画意境美的影响,并从创作素材准备、构思到创作表现各环节阐释"藏"与"露"的审美概念贯穿于中国画创作的始终。"藏"与"露"的和谐关系在谢赫"六法论"中亦有体现,并对中国画意境美的影响深远而全面。  相似文献   

7.
自信不败     
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画廊里展出,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一个方式试试看。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画廊上展出,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他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同样的画,却遭到不同的命运——先是视为一无是处,后被认为天才杰作,幸好这个画家有着充足的自信心,否则可能被批评的潮水淹没了。我常常把这个故事说给人听,比如屡遭退稿却有创作天分的作者,那些胸怀大志去求职却  相似文献   

8.
当下画坛随着各级美展和各层次画家的个展、联展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美术创作可谓是"空前繁荣,名家备出"。当我们认真品读这些美展作品和画册后,发现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高大上"作品,都统一呈现出画风之精细、尺幅之巨大、视觉之强效的面目。当下画坛这些"高大上"作品以正式取代了已有千年历史的中国绘画的最高标准"文人画"的地位,这其中的原因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油画的创作离不开表现形式和画家自身的情感流露,油画技法在创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油画技法和油画创作的形式相得益彰,整体体现画家的个人风格和情感表露。每一位画家作品中的风格、技法、情感都不一样,作品表现出来的效果都带有画家自身的主观思想,包括受到的教育,对事物的认识,都会让每一位成功的画家主宰自己的作品。相反,缺少技法和表现形式或风格的作品是站不住脚的,这样的作品没有传达出画家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新疆以其强烈而鲜明的、区别于中原地区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了无数画家的关注。各民族画家都通过创作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绘画作品,来表现和反映新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不管时代如何转换,成功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作品,其创作初衷都是艺术家听从生活的召唤,将自己对生活的热诚与真心熔铸到画面中,这样的作品才具有了"惊天地、泣鬼神"、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这再次证明,画家们必须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踏在现实的土地上,紧紧贴近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迎合艺术消费者,才能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翻阅中国古代绘画史时,总会发现画家占据到的是一个更为主动的地位,他们借助手中的画笔挥斥方遒,以写胸中逸气。但我们是不是应该发问,作品中除了画家的主体性,是否还有客体性也就是经济社会层面的影响?受现实所迫时画家在创作时又会做出怎么的决定?以唐寅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画家在艺术创作时所面对的诸多情况。  相似文献   

12.
观看高茜作品,每每都有不同感受,通过分析作品了解画家创作背景,给自己更多体悟,与此同时,也对当代中西绘画融合发展现状情况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13.
童年意识对画家绘画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童年记忆对每个人都非常珍贵,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会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对艺术家而言,童年意识更是其创作的源泉。达芬奇的创作,以他笔记中描写自己童年记忆的一段文字为出发点;米罗无论是绘画表现手法还是创作题材均来自他的童年意识;达利儿时养成的特殊性格和心理影响着他整个的创作思维与生涯;蒙克的作品中充满了悲情色彩,与他不幸的童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三远法"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空间构造的三种不同视觉感受及所传达出的意境之美,是以老庄"游"的美学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审美观照方式。"远"是山水画家对自然万物客观物象的表现手段及主观意象的体悟方式,最终实现人文精神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绘画创作中材料的作用不言而喻。在绘画创作中要准确掌握材料的特点,为绘画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中西方优秀画家众多,如鲁本斯、伦勃朗、董希文、冷军等。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细致研究,可以看出画家对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也让我们对材料及其使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在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材料,并且有了新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更高效地将材料应用在绘画中。  相似文献   

16.
清初画家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一经出世,便引人侧目。这部集大成立有新意的画论的理论核心"一画论"概括总结出了中国画最高笔墨法则为"我法"亦即"无法",揭示了画家作画时不从门入、顺应我心、自性进化、体察妙悟的主体意识法则,这种创作观也藉由此达到了中国画论的顶峰。受多重文化熏陶及出佛入道经历的影响,石涛在自己的画论体系中也形成了独特的精神面貌——使"万物见性"。"见性"既是画家的创作理念,也是其个人的哲学思维的呈现。文章试从石涛之前中国画论的重要发展节点演进来引出石涛画论中主体意识创作观的合逻辑性,并从《石涛画语录》的主要章节内容对应分析画家的主体意识和"见性"精神,努力呈现石涛的绘画追求和人文理念。  相似文献   

17.
前言 黑格尔说:"艺术家形象表现的方式正是他的感受和直觉的方式,正如画家把他的情感马上变成形状和颜色."[1]艺术作品是画家情感和思想表达的外化形式,而情感作为一种能够唤起读者心灵深处细小涟漪的载体,无疑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尤特里罗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张力的画家,他在创作时将自己的内在情感因素置于其中.  相似文献   

18.
一幅优秀的书籍插图能钩起人们对书籍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文学书籍的插图绘制不能停留在看文识图上,而是要经过再创作,使其具有艺术的个性和感染力。插图的形式多样丰富,每位画者的插图都有自己风格,即使是同一文学作品,也会因为各个画家的艺术修养、对原著的理解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插图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插图,才让我们的阅读变得更加充满想象力,也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19.
以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瑞奈·马格利特极具个人创作特色的"矛盾性"绘画为例,浅析马格利特作品的表现方式以及其背后所揭示的内涵,不仅局限于画家本人,更将其作品放入超现实主义革命的语境中,力求对马格利特的作品进行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20.
石涛是清代画坛的一位非常伟大的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直在自然中思自然,对近代的影响深远,推动了山水画创作的发展,并且石涛在山水画构图中有许多新的创新和突破,通过画面构图方式的不同去精心布景,构建一种诗意空间,营造不同氛围。对石涛山水画构图理论进行分析,有利于在将来的山水画绘画创作中更好地通过构图彰显创作意图,因此分析和研究石涛的山水画构图,对于我们今后的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