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陆画是供举行水陆法会时使用,它既是宗教绘画,又是民俗艺术。本文通过对毗卢寺水陆画的宗教文化与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初期三教融合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并与民间信仰、民风民俗融为一体,民间艺术家们正是借助宗教题材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念。因  相似文献   

2.
《夷坚志》130余则四川故事是研究南宋四川地域社会民间信仰的重要史料,从中可见四川民众丰富的信仰世界与信仰行为.官员、士人、手工业者、术士等在民间信仰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他们共同参与民间信仰活动,扩大了神祗队伍,拓展了信仰的地域,协调了地方信仰与国家信仰互动,促进了部分神祗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南宋四川民间信仰的盛行,与四川的军事、教育、宗教及民间巫风传统密切相关,四川独特的地域环境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包括年画、剪纸、皮影、木偶、雕刻和各种民间雕刻等,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作品为创作装饰绘画的人物形象和装饰提供了很大的资源和灵感,把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运用于装饰绘画的造型设计中可以提高艺术审美高度。  相似文献   

4.
<正>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在佛教神祗中位居诸菩萨之首,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也最大。为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他可化为三十三种应身,水月观音是其应身之一,也是在中国佛教信仰和民间最为普遍、最为熟知的形象。反映佛教的艺术作品基本可分为雕塑造像和绘画两大类,其中特别以反映观音信仰的艺术作品数量和样式居多、艺术成就也最高。水月观音造像、绘画集中蕴含着观音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祠庙碑刻,对明清时期张掖的民间信仰进行考察,发现其最显著的特点有三:第一,祠庙林立,神祗繁多,民间信仰兴盛;第二,职掌雨旸的神祗在张掖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三,具有消除寇盗、保边安民功能神祗的信仰极其繁盛.这些特点的形成,既与当时政治背景有关,又与张掖的地理交通、自然气候和社会历史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6.
民间剪纸艺术的外在形式、造型、色彩等元素,内在寓意、审美体现、民俗民风等内容,如何在教学中学习借鉴?如何体现当代艺术与本土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结合和创新?文章对民间剪纸图案进行了解析,并思考了剪纸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中如何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人类探索未知社会的智慧及勇气,可以表现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种精神力量。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深,文化沉淀历经千年,每幅画作中都承载着独有的思想理念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自古迄今,许多艺术作品都能表现出自身的文化价值,都可以不同程度体现出某一特定时期的艺术精神以及大众审美。绚烂多彩的中国古典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众多文化作品,均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在艺术造型表现方面也反映出显著的美学特征及独有的精神文化。绘画与精神理念相互交融,从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我国古典哲学艺术精神。文章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与"天人合一""有无相生""君子比德"的哲学思想理念相结合,分别探讨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中艺术精神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俗艺术根植于民间,具有独特的审美形式与审美情感,是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精神的承载者。民俗艺术引入高校艺术教育,将丰富既有教学内容,改变单一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审美视野,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也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发展。灵活选取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是民俗艺术教育走进高校课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海南籍华人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祗有天后、水尾圣母、108兄弟公、冼太夫人等。在马来西亚,海南人普遍崇祀的海神已逐渐"变味"或"变质"。海南人的民间信仰是辨别其方言群的象征,也是划分华人社会中各方言群边际的一种明显符号。马来西亚海南籍华人的地域性信仰影响了其他华人方言群;更为重要的是,海南人的民间信仰更多受到其他方言群民间信仰的影响。海南籍华人的民间信仰具有混杂性、包容性乃至随意性。  相似文献   

10.
儿童美术与民间美术这两支独特的艺术奇葩,以稚拙夸张的造型、鲜艳热烈的色彩及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所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独特的美学享受。儿童美术教育是儿童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能够有效将审美和创造、情感合而为一。儿童能够利用绘画的方式展现自身对于世界的认知,他们以自己异于成人的独特方式,将稚拙的画面与富有节奏感的高纯度色彩结合,形成了儿童画鲜明的艺术特征。民间美术是生产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经过世代传承和不断创造,蕴含"乡土味",生动有趣,雅俗共赏,同时也具有民俗性,带有民族文化特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对比两者,就会发现它们在造型、色彩、构图以及绘画形式美感、情感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相似处。就两者之间的相似特点进行浅析及探索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风俗画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上层阶级出于"礼失而求诸野"、粉饰太平的目的,同中下层百姓在物质要求得到一定满足时转向对文化艺术欣赏需求的大文化氛围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并以其自身观照社会民风民俗的绘画内容和丰富的绘画风格对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个社会在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增强对一般历史的记忆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风俗画给我们提供了不同于文字记录的直观的了解历史和社会风貌的途径,同时也在艺术绘画史上极大地扩展了艺术的表现范围和表现能力,成为最贴近生活,贴近普通百姓欣赏和审美需求的绘画形式。而风俗画创作内容的社会性、人民性正是当今绘画创作发展的方向之一。画家们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关注这些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用更加贴近生活的艺术方式去记录这些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化,营造一个更加绚烂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艺术表现语言的多样化让世人看到更加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和合神考论     
和合神是民间信仰中一位影响较大的神祗,本文分和合神的起源、演化、信仰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和合神的起源与傩戏有关;和合神的演变过程极为复杂,其中"和合二仙"是在民间影响最大的和合神;和合神信仰多样,但主要集中于男女情事与财富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信仰与习俗、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想象,所有这些都交融、呈现于古老的冰雹会。在历史的曲折变迁中,大义店村的冰雹会能留传至今可谓历久弥坚。村落生活经验中保留着关于神灵信仰的集体记忆,记忆使得信仰仪式能够恢复和传承,传承中又不断丰富着集体记忆。在记忆与传承的历史演进中,民间信仰衍变为一种民俗,于村落之中建构和谐的空间。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既有稳定的内在系统,也蕴含着和谐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艺术呈现多元化,材料与技法手段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格局,表现方式更为自由,审美需求和艺术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绘画也在不断地自我发展和革新,许多从事坦培拉绘画的艺术家对坦培拉绘画的技法、材料、题材等进行探索,转变了坦培拉绘画作为传统绘画在当今艺术领域的尴尬状态。坦培拉绘画中引入综合材料,在丰富绘画材料技法、艺术表现力及对传统绘画的传承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凤画是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绘画,有着自身独特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特色,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是中国民间绘画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将通过对凤阳凤画在用笔、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析其别具一格的技法表现与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这一概念的提出,大约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中国画是相对于西洋绘画在绘画风格、风貌以及艺术精神上所作出的一个界定。其表现内容、语言形式、审美精神等,都是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是最具东方审美特征与艺术趣味的最高代表和艺术典范,在世界艺术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文章是通过对中国画传统绘画中的语言——线与形进行梳理,辅助以具体作品分析,并结合吴剑珊老师的绘画作品展开分析与探究。通过对中国画绘画语言线与形的艺术表现语言的具体探究,集中从吴剑珊老师绘画作品的三个系列进行赏析。通过对老师作品的赏析发现在创作过程中除了以线造型之外,还利用了当代对线的表现方法,学会用线性语言表达画面效果,使其画面更具艺术的魅力与感召力。这些在画面中的艺术语言的表达,对笔者的创作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民俗观念中,万物有灵的观念是各种信仰的基础。信仰与民俗是民间美术的发展核心与载体。民间美术依附于民俗文化,信仰是民俗形成的主导,民间美术也正是信仰习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城隍是中国民间的城市保护神。城隍在宋代被纳入道教的神灵系统,它作为道教吸纳的民间神祗之一,在道教民间神灵中颇具典型性。因此,城隍神民间信仰的形成,城隍何以衍化为道教的神祗,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兴起,许多传统民间信仰常被视为"迷信""落后"的代表以及社会和国家进步的阻力,受到猛烈批判和抨击。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国家和知识精英试图通过批判和改革,颁布相应政策、法规,在媒体中发表观点等方式,达到规范和改良基层社会信仰民俗的目的。各种举措,的确让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产生了变化,但传统依然显现出深厚的民众基础。受固有观念、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限制,面对许多难以抗拒的天灾人祸,民众往往不会选择用"科学"方式去解决,而仍倾向将其迫切的物质、精神需求诉诸传统民间信仰。在这样的矛盾中,政府不得不时常做出一定让步和妥协以"顺应民意"。部分知识精英也表现出同情和困惑,并开始反思他们曾经的批判言论。种种现象,在民国成都地区城隍信仰和祈雨活动的改良、禁止和复苏交织过程中,都有着较为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戏剧艺术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是一个跨学科话题,也是一个文化人类学话题。城隍信仰遍及全国,祭拜城隍老爷的民俗氛围自古浓厚,与之相关的戏剧文化事象也相当丰富,为研究者不可忽视。结合历史文献与当代田野,深入考察城隍信仰与民俗戏剧之间的关联,并在百年回眸中就其随时代社会变迁而升降起浮的命运进行透视,由此反思文化遗产及民俗艺术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