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两类根本不同的矛盾,这在学术界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悖论是什么?它内含什么矛盾?这些问题在悖论研究中迄今尚未取得共识。黄展骥先生在《悖论内含什么“矛盾”?》一文中对此做了评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黄先生关于悖论可同时兼含“两类矛盾”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他在论述中出现的逻辑混乱,既与混淆悖论和其他两类矛盾有关,又与他没有分开悖论的矛盾归属和悖论的构成问题有关。下面,先指出黄先生论述中不应有的混乱及产生这一混乱的原因,然后论述悖论的矛盾归属和它的构成问题。 一、不应该出现的逻辑混乱。黄先生认为,“‘悖论’是极殊的逻辑矛盾(甲)而非辩证  相似文献   

2.
评黄展骥先生“简朴悖论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学者黄展骥先生。自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悖论问题。91年以来,他出于繁荣祖国学术事业的迫切心愿.或者采用与内地学者联袂出论集的形式,或者直接利用内地众多的学术刊物。相继发表了自己在悖论研究方面的大量著述,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承蒙黄先生厚爱,将他的这些著述悉数寄笔者。细心研读后,黄先生在悖论研究中的那种独特的视角和笃深的造诣,以及他与众不同的评点式的行文风格,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不揣浅陋,拟对黄先生的悖论观作一评析,以求正于黄先生及其他同道。什么是停论?这是悻论研究首先要触及但一…  相似文献   

3.
香港学者黄展骥先生,自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悖论问题。91年以来,他出于繁荣祖国学术事业的迫切心愿,或者采用与内地学者联袂出论集的形式,或者直接利用内地众多的学术刊物,相继发表了自己在悖论研究方面的大量著述,在学术界产生了颇广的影响。在这里,笔者不揣浅陋,拟对黄先生的悖论观作一评析,以求正于黄先生及其他同道。  相似文献   

4.
在伦理学研究中,道德想象力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术语。对许多学者而言,道德想象力的合理性是一个悖论:我们既无法想象贫乏的道德,也无法任由想象力在伦理学领域的任意驰骋。康德关于两种同情的区分,承认了具有情感联结能力和理性认知能力的道德想象力(同情)的合理性,否定了同情心的道德价值。认知的与移情的道德想象力分别与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具有密切联系,二者对道德影响和作用的机制不同,将二者视为同一事物近乎矛盾。实际上,二者的矛盾与道德固有的高远性与卑近性的特质是相关的,我们可能无法破解这一矛盾,可行的选择是通过探究这一矛盾所形成的张力以确定道德想象力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刊1998年第4期发表的沈跃春就悖论问题同张金兴商榷的文章,涉及黄展骥先生的观点,引起黄展骥先生的兴趣,特投来此稿,希望能引起“争鸣”,促进体论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何谓悖论?就一个形式系统而言,出现“如果p则非p;如果非p则p”(即“pp)这样的循环的“怪圈”,这就是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悖论的逻辑形式。 长期以来,人们曾把悖论看成是一种文字游戏,但是自本世纪以来,西方已兴起了对悖论的科学的探讨。这种“兴起”与现代科学的发展相关。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使得普通逻辑的分析性思维一下子显得不够用了,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转而去  相似文献   

7.
杨武金 《哲学研究》2023,(3):79-86+127
中国古代典籍中究竟有没有出现过严格意义上的悖论,这是中国逻辑史和悖论研究领域中,学者们一直热衷讨论的重要问题。作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最为重要的代表性典籍,《墨经》讨论了言尽誖、非诽、学无益、知知之否之足用、仁义之为内外等悖论。本文通过准确考察这五个悖论的含义和基本来源,初步认定它们多来自儒家或道家的主张。墨家对这五个悖论形成了或语义或语用角度的理解,并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其作了消解。通过分析悖论这一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可以看出,墨家所提炼和消解的这些悖论在本质上是逻辑矛盾,而儒家或道家所主张的论题则属于辩证矛盾,属于某种严格意义上的非逻辑悖论,即渗透了独特思想文化内涵的哲学悖论或科学文化悖论。区分两种不同悖论,或许更有助于把握墨家和先秦儒家、道家各自思想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悖论”(Paradox)一词是有岐义的。在关于演绎逻辑的讨论中,悖论是指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从命题A可推出非A.从非A又可推出A。但在关于归纳逻辑的讨论中,悖论不仅包括一切逻辑矛盾,而且包括那些与人们的直觉或常识相违的推论亦即怪论。这种广义的悖论在归纳逻辑中是为数不少的,其中最基本的并且至今悬而未决的悖论包括认证悖论和绿蓝悖论。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两个归纳悖论。一、认证悖论认证悖论(the Paradoxes of Confirmation)是由著名逻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亨佩尔(CarlG.Hem. Pel)于1937年首先提出,以后他又在“认证逻辑研究”(即[1],此文最早发表于1945年)和  相似文献   

9.
"道德悖论"是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是中外学界数十年来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外学界在"道德悖论"的指称对象、解决路径和研究价值等方面持有共识,但在研究风格和志趣方面存在差异。国外学者偏重"道德悖论"的现象揭示及其内在结构的逻辑分析,而国内学者更关注"道德悖论"的内涵界定、矛盾性质和类型特征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悖论的一般定义的讨论,发现关于悖论的传统观念即“悖论是矛盾”本身也是一个悖论。这表明悖论是不可避免的,但悖论又具有不矛盾性。作者据此提出“悖论不矛盾”的概念并运用它来解决公理系统的不矛盾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知道者悖论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逻辑学家Richard Montague和David Kaplan合写的这篇文章,是当前西方悖论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文献之一。文中在历史上第一次为“知识”概念构造了两个严格意义的悖论——“刽子手悖论”和“知道者悖论”,揭示出一些看上去十分合理的认知原则之间的不相容性。这两个悖论特别是知道者悸论一经提出,立即受到西方哲学、逻辑学、人工智能研究及其他与“知识”概念密切相关学科的学者的广泛关注。以知道者悖论为代表的认知悖论和以说谎者悖论为代表的语义悖论,以及以纽科姆悖论为代表的对策论悖论,共同构成当前西方逻辑悖论研究的重心。文中所预言的认知悖论的重大作用,已逐步成为现实。然而,在国内学术界,对认知悖论研究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谨将这篇名作译出,供读者参考。 为印刷和读者阅读方便,译文中将标准名称符号“E”改为“”,某些逻辑常项符号改用了国内较通行的记法,并将原标题A Paradox Regained更为现名。另删去了参考文献以节省篇幅。  相似文献   

12.
道德悖论研究述要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道德与文明》2008,(2):103-106
"道德悖论"是人类道德生活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道德悖论的界说、特征、形态及其生成情境与因由、道德悖论研究的意义,乃至其认知路向的拓展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探究,发表了一批积极成果。道德悖论研究需要从廓清其概念外延边界、注重学科交叉成果的应用、密切结合道德建设的实际问题等方面加以拓展,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悖论”是什么?它就是挑战(或违背)常识的“大”理。所谓“挑战”,就有“矛盾”存在。所谓“矛盾”,当然是指“逻辑矛盾”:某一属性既属于同时又不属于同一对象。 这个简朴的“悖论”定义,比日常理解(和普遍辞典)只多添一个“大”字。无论是我这个定义,还是历来的绝大多数的权威定义,都认定“矛盾”就是“逻辑矛盾”,所以不时都可以省略“逻辑”一词,只不过,大家都认为,悖论不是普通的矛盾,而是一种“特殊”的矛盾。我要补充的是,  相似文献   

14.
“矛盾”只有一种!——兼答沈跃春先生黄展骥(香港学者、现为深圳大学哲社研究所客座教授)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同是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通常认为这两者是历史上两大逻辑体系。前者在亚氏那里已基本成型;而后者却一直到黑格尔那里才具较完备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思维的最深邃之处,有一个诱人的黑洞——悖论。早在公元前,古希腊的麦加拉一斯多葛学派就提出了严格的“说谎者悖论”,这个著名的悖论吸引了后世一大批学者为之殚思竭虑。十九世纪末以来,一系列重要的逻辑悖论被发现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悖论是一个带有终极哲学意义的根本性问题,就像物理学上包含时空奇点的黑洞,而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思维训练或时髦的语言游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三值逻辑方案遭遇强化型说谎者悖论反击而导致解悖失败的案例分析表明,只要是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的逻辑系统,包括所有严谨合理的经典与数理的以及那些扩展的和异常的逻辑系统都要遵守的一个基本规则,那就是强化型二值原则。金岳霖先生说:"二值原则不过是对命题的值引用二分法的结果"。因此,同一律和二分法是比二值原则还要更基本的逻辑设定。依据分离公理和戴德金分割,可以确定二分法的操作步骤。在对二分法操作步骤的逻辑分析中,如果按照"逻辑必然的实质就是穷尽可能"的要求,会发现通过母项内部的一个分界点来划分,并不能百分之百地确保得到的都是真正的二分。在两种特殊情况下,两个子项之间会出现一个遗漏元素或一个重叠元素,使二子项的关系成为上反对关系或下反对关系,而不是矛盾关系,这样就导致了二值原则普适性的失效。将这个发现应用到对理发师悖论的分析中,就明白理发师正是那一个重叠元素。更深入的考察,还会发现只要具有统一特征"矛盾等价式"的逻辑悖论,其结构就与理发师悖论相同。这些悖论的统一特征恰恰就是那一个重叠元素的特征,从而给出了说谎者悖论、集合悖论、格雷林悖论、理查德悖论等同一类型逻辑悖论产生根源的一个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
道德悖论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道德悖论普遍存在的事实及道德进步其实是社会和人走出道德悖论的结果这一客观规律,缺乏理性自觉,没有形成关于道德悖论的普遍意识和认知系统,伦理思维和道德建设的话语系统中缺乏道德悖论的概念,社会至今没有建立起分析和排解道德悖论的机制。因此,研究和阐明道德悖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对于认清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失范的真实状况,促进社会和个人的道德建设,是很有必要的。一、道德悖论的基本特性悖论是一种特殊的矛盾,道德悖论是悖论的一个特殊领域。所谓道德悖论,就是这样的一种自相矛盾,它反映的是一个道德行为选择和道德价…  相似文献   

18.
悖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矛盾,几乎涉及抽象科学理论的每个领域。由于逻辑、数学、语言学和哲学,以及某些现代科学(如一般系统论、量子力学、相对论等)都是抽象程度较高的理论,它们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上均涉及对人类思维本性的研究,因而,在这些科学理论体系中就相继出现了悖论。然而,把悖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进行研究,一直是逻辑界和数学界争论不休的哲学问题。在国外,悖论研究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值得介绍的理论有:罗素的“类型论”、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论”、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赫兹贝格的“朴素语义学”、雷歇尔和布兰登的“不协调逻辑”、普里斯特和罗特列的“超协调逻辑”,等等。在国內,近些年来有的同志已经开始对悖论进行思考和研究,现将有关理论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待悖论,西方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从形式逻辑的视角出发,以逻辑的矛盾律为中心,坚持世界是协调的,即无矛盾的;矛盾只存在于思维之中,而思维的矛盾包括悖论都是逻辑矛盾,因而都是必须消除的。另一种则是超形式逻辑视角的,认为世界并非是协调的无矛盾的,矛盾律并不是普遍有效的,悖论是以世界的矛盾性为其存在的前提的,因而对悖论只能容纳或接受,而无法消除。前一种是传统的,目前仍占统治地位的  相似文献   

20.
<正>众所周知,悖论一直是数学、逻辑学、语言哲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形形色色的悖论极大地挑战着人类的常识与直觉,使不少人为其绞尽脑汁;另一方面,人类天然的好奇心驱使着许多学者不断研究并试图解决悖论。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将悖论称为"思维的魔方",它非常恰当地刻画了悖论对于人类巨大的吸引力。2014年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波教授所著的《悖论研究》就是这样一本对于悖论进行深度研究的专业著作,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