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关于消费者信息加工的新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的消费行为特点及其主客观影响因素,一直为西方学者所重视。把个体的消费 行为视作信息加工过程,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认识。近年来,西方学者对该过程中消费者的感 知觉、注意、信息分类、记忆、信息搜寻以及态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值 得关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自我威胁无处不在, 以消费应对自我威胁是个体采取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自我概念的多维性、应对威胁过程中认知、情感、情绪等多因素的介入, 以及威胁源和应对行为的交叉性等原因, 当前的研究呈现出结论分散、不连贯, 甚至矛盾的情形。基于导向-路径的整合模型回顾了消费行为领域自我威胁研究的动态, 归纳出个体的多种自我威胁应对策略, 揭示了不同应对策略间的多层次交叉补偿机理, 以及自我威胁与消费行为间的多重关联方式, 并揭示出个体通过产品的全价值系统和自身的全感知系统进行自我威胁应对。基于导向-路径整合模型有助于对消费行为领域自我威胁应对研究形成整体连贯的认知, 揭示其内在规律, 并有助于理解当前环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个体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3.
儒家礼学思想在西方汉学界的传播跨越了宗教对立与现代价值质疑双重障碍。在芬格莱特开启了用西方哲学架构"礼"的先河之后,对礼学的关注与探讨在西方学界形成了对话的形态。其中,"波士顿儒家"南乐山尤为推崇儒家的礼学,他以实用主义的符号理论为桥梁,对儒家礼学思想加以诠释与重构,对儒学传统话语加以拓展与更新,力图使之作为一个"活的传统"移植到西方,以此来解决西方因个体本位而导致的社会困境。在这一过程中,南乐山的构想始终面临着如何在移植后的"礼"中保留其原始价值意蕴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孤独感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消费者行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个体的孤独感会对补偿性消费行为、回避性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行为及独特性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会受到消费者亲密关系状态、营销策略、产品属性及消费情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交替代理论、控制感理论、补偿性消费行为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人格特质理论可用来解释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当关注孤独感对利他型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类型和程度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调节因素、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消费行为对孤独感的反向影响等方向。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为是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消费行为, 主要包括食品消费、医疗消费、体育消费、旅游消费以及文化消费等类型。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本因与近因。本因关注人类进化心理的影响, 表现为趋利避害的倾向; 近因则反映了现实性因素的影响。其中, 近因中的现实性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展开:生命历程视角关注童年期家庭经历对后续消费行为的累积影响; 生态机制探讨个体所处生态系统的层层渗透作用; 动力机制则阐述了健康驱力的内部形成过程。文章最后, 我们构建了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为形成的综合模型, 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权力感是个体感知自身控制他人的能力,它在消费行为中无处不在。现有权力感对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主要围绕权力感影响消费者心理感知、消费者价值观、消费者行为倾向以及消费者信息加工和说服四个方面开展。社会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可用于解释权力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应区分不同类型权力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探讨权力感对自我控制行为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加强中国本土化的权力感研究,以及比较不同操纵办法下的权力感所导致的消费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7.
从进化心理学视角探究童年环境、成年人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的关系,为培养健康理性的消费行为提供有益启示。通过专项问卷调查收集1028个样本,运用方差分析、线性回归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个体童年SES显著正向影响成年后的绿色消费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二者之间起显著中介效应; 传统价值观显著正向影响绿色消费,且在物质主义影响绿色消费过程中起调节效应; 绿色消费也会随着代际、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和当前SES的不同而呈现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Precision Medicine"代表了从抗击疾病转变为维护健康的未来医学发展方向,具有如下四个特征:首先是全局观,要提取个体的各种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个体形成一个精确的全局性判断。基于这种特征,"Precision Medicine"应该翻译为"精确医学"而非"精准医学"。其次是整合型研究策略,在对个体的研究中,要实行多组学研究技术、表型分析技术和其他研究技术的整合。第三个特征是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模式,即注重研究单一个体在时间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第四个特征最为重要,"关口前移",即把研究重点放在研究个体的健康状态以及从健康到疾病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校园环境以及该年龄特殊的心理特征等因素使得这一阶段的个体有着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对当代城市中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作了分析讨论并提出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寻求幸运的行为从古至今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幸运感知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理论成果为消费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发现, 个体的幸运感知会对冒险行为、独特性寻求、传染效应、特定事物的态度和幸运消费产生影响。归因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知启动理论、反事实思维、社会比较理论、控制感理论和启发式决策可以用于解释幸运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深化幸运感知影响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拓展边界条件及其双向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杨骏 《心理科学》2013,36(6):1435-1440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风险偏好如何影响信息加工过程;同时呈现信息的完整性是否影响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以31名正在求职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他们在信息板上进行职业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结果显示:(1) 低风险偏好者比高风险偏好者更关注与概率相关的线索;(2) 当信息不完整时,个体在决策中增加了对概率相关线索的关注;(3) 信息完整性对个体决策信息加工过程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信息加工与情绪障碍——西方关于情绪障碍研究的新尝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汪新建  付翠 《心理学动态》2001,9(2):163-167
西方学在运用信息加工偏向对情绪障碍进行研究的时候,主要侧重于三个过程,即感知性编码过程,对问题的理解过程和记忆存储过程。该介绍和分析了近年来西方学从信息加工偏向的角度对情绪障碍所做的研究,探讨了此项研究对心理治疗的启发,并指出了此种治疗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神经经济学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神经科学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只是在最近若干年,这一学科才用于回答关于决策、选择、偏好、风险和快乐等问题。这一新的研究领域,被称为神经经济学,它试图揭示广泛的经济和消费行为的神经机能。该文主要回顾了神经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发展过程、主要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4.
有关冲动性消费行为研究的文献众多,但难以从内在联系上进行统一。最近,利用提升调节点对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的揭示是该领域的一个突破,从而有望把一些相关文献统一起来。作者介绍了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过程;综述了用于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研究的相关理论;从内在机制这个角度对有关冲动性消费行为文献进行评述。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利用调节点等相关理论,特别是调节适应理论对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知觉中,人们会较多的根据个体的行为表现推论其所具有的人格特质(归纳推论),较少根据人格特质来推论个体的行为表现(演绎推论),Maass将这一现象命名为归纳推论-演绎推论的不对称性,并在西方文化下验证了这一现象。刻板印象在这一不对称性现象中起着调节作用,行为信息与刻板印象是否一致影响了归纳推论,对与刻板印象一致的信息更易做出归纳推论,而对演绎推论没有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归纳推论-演绎推论的不对称性表现存在差异,东方文化下的个体对两种推论过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本文介绍了这一现象的表现,并总结了产生这一社会现象的内在原因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山东省城乡居民医疗消费行为的差异,基于EKB模型设计城乡居民医疗消费行为调查问卷并入户调查,应用交叉表分析城乡居民医疗消费行为差异,运用路径分析法研究收入与受教育程度对居民医疗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医疗消费行为过程存在显著差异,且其收入、受教育程度差异显著影响医疗消费行为。建议政府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深化对农村的卫生政策支持及其医疗市场监管;医疗机构推进智慧医疗。  相似文献   

17.
余樱  景奉杰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0):1663-1669
随着全民关注幸福的时代到来, 享乐适应理论作为研究幸福的钥匙, 引起了多学科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从享乐适应的内涵、与幸福感的关系、发生机制、减缓方式出发进行文献梳理与评述, 接着重点探讨享乐适应理论在消费行为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以期为个体提升幸福感及企业通过提升消费者与员工的幸福感来强化他们对企业的正面认知提供帮助。未来应不断扩展享乐适应理论的应用范围, 重点关注各领域中变动的主体及形式对享乐适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信息显示板(IDB)实验在消费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显示板(Information Display Board, IDB)实验是一种过程跟踪技术,以m×n矩阵方式呈现信息阵列,通过观测被试信息检索和浏览的一系列行为,来研究被试问题解决和决策中的信息获得(information acquisition)过程。Mouselab是常用的IDB计算机化程序。消费者是有限理性的问题解决者,因此IDB实验被用于消费行为领域的研究。应用不同的IDB实验设置,研究者探索了消费决策中消费者信息获得的模式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开阔青年大学生、研究生的理论视野,增强对当代外国思潮的鉴别能力;促进不同学科的信息交流,南大研究生会举办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系列讲座。该讲座于4月5日开始,5月8日结束。全讲共分十个专题。主要内容有:美学与丑学、萨特与存在主义、《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量子力学的哲学论战、弗洛伊德的学说及影响、西方  相似文献   

20.
"境遇学"是如何应对境遇的"学问",其着眼点在于提升个体生命的"境界".<周易>是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境遇学"的一部代表性著作.<周易·大象传>所预设的境遇是方方面面的,其应对之方也是随宜变化的,其中体现着非凡的道德智慧.但它属于"不占之易",可操作性不强.当代西方的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作企业战略研究与个人生涯规划分析,与<周易>境遇学有很强的互补性.本文尝试将中国古老的"<周易>境遇学"与当代西方"SWOT分析法"相结合,提出<周易>境遇学SWOT分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