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法音》1996,(4)
《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出版《藏外佛教文献》主要发表经过整理的、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的佛教文献以及佛教文献学方面的研究论文。《藏外佛教文献》为连续出版物,由藏外佛教文献编委会编辑,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编委会自办发行。初步计划每年出版两辑,半年一辑。但随着...  相似文献   

2.
方广 《法音》1995,(12)
《藏外佛教文献》出版前语方广《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出版在即,朋友们要我写几个字谈谈筹办经过与感想,真是酸甜苦辣,感慨系之。一我是由专攻印度佛教转入专攻佛教文献学的。所以当我进入佛教文献学这一领域后,第一个感觉就是中华民族真可谓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自觉的...  相似文献   

3.
祝贺《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出版方立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图书馆、中国藏学中心等单位一些有志于佛教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的学者,采取研究班的形式,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整理、研究散逸在汉文大藏经以外的佛教文献,令人无限感佩。他们在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环境下...  相似文献   

4.
何:你们的研究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活动的?方:从去年五月开始的,已经一年多了。何:对在第一辑中发表的文献,你还有什么要介绍的吗?方:第一辑中发表的文献,绝大部分是从敦煌遗书中整理出来的,绝大部分是初次发表的。有的以前虽然有人整理过,也都是残本,而我们发表的则是完整的全本,研究的价值自然要更大一点。对于这些文献的具体研究价值,在第一辑的《卷首语》及每篇文献的题解中都作了介绍,这儿就不多说了。我想特别提出的是,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注意到,我们在第一辑中纠正了大藏传本《俱舍论》的一个错字——“可”。这个字…  相似文献   

5.
著名佛教学者蓝吉富教授主编的《禅宗全书》是中文禅宗文献的汇集。分为史传、宗义、语录、清规、杂集等五部,共收集六世纪迄二十世纪禅宗典籍五百七十余部。凡一百册,外加总目索引一册。其中,以语录部最多,史传部居次,是迄今为止,中外各国收录汉文禅宗典籍最多的禅宗类丛书。《禅宗全书》所收内容分藏内禅籍和藏外禅籍两类,所谓“藏内”,即系指收在各版大藏经中的禅宗文献;至于“藏外”则是指以外的坊间本。此处的“藏内”本主要取自《 续藏》、《嘉兴藏》与《大正藏》,少数取自《普慧藏》、《频伽藏》、《金藏》以及《龙藏》。 中国大陆出…  相似文献   

6.
<正>《思溪藏》是宋代湖州王永从家族出资镌刻的一部佛教大藏经。《思溪藏》继承了《崇宁藏》和《毗卢藏》,又对后来的《天海藏》《碛砂藏》《普宁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深远影响,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又因其为第一部在湖州刊刻的藏经,故又称“湖州藏”,所以《思溪藏》还是湖州重要的历史贡献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去年四月,《中国佛教》第一辑由知识出版社出版。多年来我国知名的佛教学者专家们辛勤劳动的结晶,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终于开花结果了。这部书内容翔实,装璜精美。它的问世,生动地体现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起了国内外佛教界、舆论界的广泛关注。上海《文汇报》首先于五月二十四日在头版《上海新闻集锦》中作了报道。随后,香港《大公报》于五月二  相似文献   

8.
我以十分喜悦的心情,全神贯注地读完了《佛教基本知识》,叹为希有。达本由中国佛教协会福建省分会印行的书,是正果法师于“文革”前在中国佛学院授课时编写的讲义。它系统地阐明了佛教关于境、行、果的基本理论,把千百年来笼罩在佛教表面上的那层“迷雾”拨开,还其本来的面貌。因此,本书的出版,很快地引起了佛教界的重视,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本书共四章。第一章教理:主要介绍三宝、五位百法、蕴处界三科、四谛、十二有支、  相似文献   

9.
正主编:魏道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世界佛教通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主编,国内外20多位学者参与撰写,包括魏道儒、郑筱筠、何劲松、纪华传、尕藏加、杨健周贵华、李利安、(越)释清决等。该书共14卷15册,800多万字,在国内外学术界尚属首创。《世界佛教通史》主要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魏道儒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世界佛教通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外20多位老中青年佛教研究学者参与撰写,全书共800多万字,历时8年完成,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该书论述了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衰演变主要过程,在国内外学术界属于首创。《世界佛教通史》由14卷15册构成。一至二  相似文献   

11.
这本书是我近四十年前开始写的,因为事务冗忙,时作时辍。原来计划,除现在书中的五章外,还有三章是有关中国与外国佛教关系史的,因佛教协会已有这方面资料的编辑和著作,所以不重复了。我写成第一章后,曾以《楞严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句话中提出“饮水”二字作为笔名,陆续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有一位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小题目?”我说:“我喜欢‘小题大做’,而不愿‘大题小作’,更害怕有题空做。”这本书名很合我的心意。几年前,一位青年僧人用日文翻译这本书,我应他的要求写《序》时,曾记下与本书有关的一件事:一九五…  相似文献   

12.
首辑四本分别为《印度和锡兰佛教哲学》、《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隋唐佛教文化》、《修剪菩提树》。四本书的作者为英、法、日、美的著名佛教学者,或以印度学或以汉学闻名于世,或以佛教哲学或以宗教思想批判见长。这四本书原著出版时间跨度约百年,代表了东西洋佛教研究  相似文献   

13.
《道藏》是道教经典、论著和文献的大总集,不但收有各种历史文献,还辑入了多种圣经天书,可与佛教的《三藏》(即一切佛经总汇)相媲美。《道藏》的“藏”字,原是佛教用语(梵文藏字Pitaka 是储藏所的意思),后指佛学(相当于法藏),最后演变为指佛教经书。虽然“藏”字在意思上有这么一连串的演变,但道教使用这个  相似文献   

14.
台湾、港澳近些年来掀起了《周易》研究热潮。1968年11月12日,台湾政府明确规定孙中山百龄晋一诞辰这一天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节”,自此以来,文人学士莫不注重《周易》以及诗、书、礼、春秋四经的研究。一“易学应用之研究”“台湾中华民国孔孟学会”理事长陈立夫以“易学应用之研究”为题,邀约海内外精擅易学者撰写易学文稿。1975年,台湾中华书局出版了由陈立夫主编的《易学应用之研究》第一辑。1982年6月,又出版了本书的第二辑。这两部书写作历时8年,收入论文21篇,计60多万字,为近年来台湾学者对《周易》研究的主要成果。该书称:“本辑之旨,重在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佛教画藏     
“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教文化,将佛教文化之主要内容绘制成连环图画,系统地、全面地介绍给一般读者,使之体现生活,净化心灵,以大众化之形式,达到化大众的目的,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爰是编辑出版《佛教画藏》。本书兼顾到佛教教义和佛教美术的  相似文献   

16.
江灿腾先生新的力作《台湾近代佛教的变革与反思——去殖民化与台湾佛教主体性确立的新探索》一书,显示出江氏学术研究一贯厚重的历史意识,更充满着透过历史审察而对当代台湾佛教之主体性的深刻反省。江氏新著由“战前篇”、“战后篇”、“相关研究与批评反思”和“相关访谈录及重要参考文献”等四个部分即四辑共二十一组文章汇集而成。其主体部分都是他在出版历史巨著《日据时期台湾佛教文化发展史》之后最近三年学术研究与学术对话的记录,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最近三年来,当代台湾的各方面,包括佛教发展的大趋势在内,却正逢二十世纪百年刚…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04,(9):18-18
本刊讯由中国佛教协会编辑的《中国佛教》第五卷近日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佛教》第五卷是继《中国佛教》一至四卷之后编辑出版的重要文献。《中国佛教》的文稿原是五六十年代受周总理委托,由赵朴初居士任主编、吕澂居士任副主编,汇集国内著名佛教学者为斯里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外20多位老中青年佛教研究学者参与撰写的《世界佛教通史》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世界佛教通史》共800多万字,历时8年完成,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衰演变主要过程,在国内外学术界属于首创。《世界佛教通史》由14卷15册构成。第一卷和第二卷叙述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发展、兴盛、衰亡乃至在近现代复兴的全过程。第三卷到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其中,作为中国佛教主体部分的汉传佛教分为四卷,藏传佛教为一卷两册,南传佛教独立成卷。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7,(8)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后记面对这部即将交付出版的书稿,不禁思绪绵绵。我这一生竟然会与佛教研究结缘,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有种自我惊异的感觉。佛陀说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我与佛教研究的因缘起码要从考上北京大学东语系说起。1960年金秋时节,我怀着欣...  相似文献   

20.
佛教与社会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雷 《法音》1998,(11)
由台湾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和台湾现代佛教学会联合举办的“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其论文集由前者在1996年1月结集出版。我们曾以《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为题,摘编了其中《环境保护之范型转移过程中佛教思想的角色》、《从“境解脱”到“心解脱”》、《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