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企业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随机抽取郑州市15家企业医院医务人员828人,采用OSI-R量表对其职业紧张进行测量.企业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任务过重和工作环境较差,个体紧张反应较高,人口学特征是职业紧张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较高,控制或消除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紧张因素,是减少职业紧张危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医院管理因素、医务人员因素和患方因素三个方面对妇科门诊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伦理学分析,提出加强医院管理;医务人员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水平和加强宣传,改善医务人员社会形象是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增强医疗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医院和医务人员出于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进行的个别、具体、直接行为层面考量的“微观设计”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措施.进行“微观设计”的关键是将外在社会要求内化为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行为自觉.首先,激发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同情心,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其次,提高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工作特征、控制感及职业紧张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理论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紧张(()ccupatiollalStress)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造成对人的能力的新要求,责任制的普遍实行给人以心理上的压力,这些都成为职业紧张的潜在根源。如何从组织和管理的角度,提出解决职业紧张的方法,保障企业职工的身心健康,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成为组织行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职业紧张的理论研究主要是按照两个基本的思路开展的_种是环境定向的研究,着重探讨职业环境中各种变量及个性特点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包括Co…  相似文献   

5.
职业紧张因素的结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经修订的库珀职业紧张量表对不同职业和性别的我国职工的职业紧张作了研究,发现不同职业和性别对于职务感受和个人因素解释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各有显著影响,通过对量表的结构关系分析后认为目标要求、应付工作压力的策略和职工的内部控制感是影响职业紧张的深层原因。从而对现今国外有关职业紧张的理论提出了新的看法,为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政府、媒体、患方及医方等多方面的因素所构成.通过对上述诸因素的分析认为解决医患矛盾,关键在医疗机构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增强医务人员责任意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这是改善医患关系最为客观公正、简单快捷、成本低下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论医患之间的信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几年来,在我国发生了患者或其家属殴打及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造成这一暴力现象有众多的因素,其中医患之间信任机制的缺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改善医患关系,首先,需要增强医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其次,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诚信约束机制与医患沟通机制;再次,亟待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最后,在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传统的医师职业精神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以新疆某医院医师作为调查对象,对医师队伍职业道德行为及职业精神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院大部分医师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身份的患者;当个人私事与处理患者二者发生冲突时,部分医师对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持保留态度;此外,医师以病情轻重收治患者现象在该院比较普遍。在此背景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途径亟待重建,一方面是尽量减轻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降低职业倦怠和职业精神退化;另一方面是探索新形势下医师职业精神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9.
从医方角度解读医患信任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对广东及海南省3个市不同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抽样调查,揭示不同等级医院的服务模式、医务人员权利保障情况及患者社会人口特征等都会影响医惠信任,进而为各级医院开展医患沟通培训和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权利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72,自引:1,他引:17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以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教龄6-10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职称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性别、所在学校是否重点以及是否班主任对教师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我国发生了患者或其家属殴打及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造成这一暴力现象有众多的因素,其中医患之间信任机制的缺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改善医患关系,首先,需要增强医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其次,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诚信约束机制与医患沟通机制;再次,亟待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最后,在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比较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医生职业认同水平及影响因素。选取河北某二级医院和北京某三级医院医生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量表,医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为调查工具,分析医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医生职业认同三级医院医生得分(3.47±0.46)高于二级医院(3.32±0.40),P0.05。三级医院医生社会支持总分是职业认同的主要预测因子(P0.05),R~2=15.7%。二级医院医生,月均收入和社会支持总分是职业认同的主要预测因子(P0.05),R~2分别为10.7%和15.2%。结果提示应重视社会支持对医生职业认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医患关系由“双输”到“双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日趋恶化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无奈、天使流泪、医院苦恼、政府尴尬,可谓"全盘皆输"。实现和谐医患关系达到"全赢",必须解决影响医疗服务水平的这一关键障碍,需要政府、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多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日趋恶化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无奈、天使流泪、医院苦恼、政府尴尬,可谓"全盘皆输".实现和谐医患关系达到"全赢",必须解决影响医疗服务水平的这一关键障碍,需要政府、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多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论述医师职业精神的特征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分析当前影响医师职业精神构建所需的诸如社会、环境、法律等外部环境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得出结论为:构建医师职业精神,仅靠医师群体的自律和行业自省,而忽视社会、体制和法律等外部环境对其影响作用和保障作用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社会、法律、医院以及医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沛  康廷虎 《应用心理学》2005,11(2):143-148
通过对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因素的基线调查,编制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进而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及大学生择业观。结果表明(1)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因素依次为工资福利、自我价值的实现、专业及个人兴趣、工作环境、社会需要、工作稳定性、生活环境等;(2)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个维度,而且大学生更倾向于个人取向;(4)不同性别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择业标准的认识上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以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调查烧伤住院患者家属需求和医务人员对家属需求的认知,寻找差异并提出对策,以期使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家属需求。结果显示,烧伤住院患者家属需求与医务人员对家属需求的认知存在28项差异(P0.05);影响家属各维度需求差异的因素是家属年龄及患者是否曾入住其他病房(P0.05);影响不同医务人员对各维度需求认知差异的因素是从事专业年限及职业类别(P0.05)。因此,目前医务人员对烧伤住院患者家属需求有相当一部分无法给予认知和满足。建议建立基于家属教育和视频探视系统的探视制度,设置母婴同室病房;并引入医务社工,开展家属教育小组和巴林特小组。  相似文献   

18.
医疗活动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一对内在矛盾,由不确定性引发的医疗过失等是影响病人安全的主要因素。在目前以医院为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建立医院内部风险基金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意识,减少医疗过失的发生,是保障病人安全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9.
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是违法行为,但是否适用以“受贿罪”刑事处罚存在司法争议。分析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的定性争议,提出以受贿罪论处存在的法律矛盾。认为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以批评教育为主,必要时给予行政处分,甚至吊销其职业医师(药师)资格而免除刑事处罚是妥当而合法的。对于医院管理者收受回扣,可以按受贿罪论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肿瘤科和老年科医务人员对尊严死的认知程度和态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应用自制问卷,采用整群抽样对成都市15家医院肿瘤科及老年科医务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医务人员对尊严死不够了解,甚至存在误解,这影响了医务人员对尊严死的态度。了解尊严死的医务人员多对尊严死持支持态度。要推动尊严死在中国的实施,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强死亡教育和对尊严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重视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