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系—证本质研究的新视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从证本质的现代研究说起证本质研究涉及中医阴阳、藏象、气血等基本理论 ,对揭示中医诊治原理 ,促进中医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几十年来 ,中医现代研究一直把证本质作为主攻方向 ,特别是继美国学者Goldberg自 1973年提出环核苷酸的环—磷腺苷 (cAMP)和环—磷鸟苷(cGMP)这一对矛盾物可能是东方医学阴、阳的物质基础之后 ,国内学者遂以极大的热情开展了环核苷酸与证本质关系的研究 ,并将这一研究方法推广开来 ,以期发现与中医证候相关的特异物质成分。这些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中医证候必然有其物质基础 ,证候的本质肯定与相…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是临床实践很强的经验医学,临床实践一直是中医理论创新的源泉,现代中医理论创新研究必须基于临床疗效为导向,以中医有治疗特色的重大疾病和难治病为突破口,借鉴现代科学和技术,深入开展证候构成要素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既是构成病证的核心要素,又深刻揭示了病证的本质,它体现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维,是中医治病理论的结晶和精华浓缩,抓住重大疾病和难治病中医病证病因病机的本质和核心问题进行现代研究,必将导致中医药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释中医意会性知识现象的本质,基于情境植入理论,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从人与情境互动关系上深度剖析中医意会性知识的内涵意义。中医知识概念是在中医文化视阈的模塑下形成的,与传统文字语言的形成有关,探究中医意会性知识的本质,必须从中医药文化与临证实践中探究意会性知识存在的内隐性、经验性、情境依赖性及与动态性认知关联的特征,真正把握传统中医意会性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为意会性知识的表征与传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证候存在的逻辑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存在的就是客观的,包含了自然客观、思维客观和理性客观;把疾病现象和疾病本质划等号,在症状层面规范证候标准,抛弃中医辨证思维,就等于否定中医。物质不能等于客观,不能取代存在。证候属于理性客观,发生于中医学,是中医“阴阳神气”观念临床实在化(还原)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病证周一论     
中医和西医是两大立体网络系统,虽各自有其发生发展过程,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同一,如同一病人中西医两种诊断,中西医病名证名,其概念的外延相交叉,相交部分呈现交融状态,即是二者同一的条件。就客观而言,两系统之交融状态是病证同一的前提,就认识而言,只有先认识病证同一,方能认识这二系统之交融同一。所谓病证同一,是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西医疾病全过程本质认识,移植西医病名转化为中医的基本证,初步实现中医病证与西医病名在理论与临床上融汇同一,进而实现中医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改善症状是中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优势,但简单的对症治疗显然体现不了中医的特色;辨证论治虽然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但在对癌病本质的把握上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单一的辨病论治强调以毒攻毒,却不能改善症状及预后。本文作者以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为例,认为抓主症,将病证与辨治相结合,有望较好地解决“症”“证”“病”三者的关系,在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7.
状态病与器官病--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证,是人类疾病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证的本质,是人体全身的综合反应状态.因此,用现代的语言,把证称之为状态病,它与器官病是临床疾病性质迥异的两大类别.  相似文献   

8.
改善症状是中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优势,但简单的对症治疗显然体现不了中医的特色;辨证论治虽然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但在对癌病本质的把握上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单一的辨病论治强调以毒攻毒,却不能改善症状及预后.本文作者以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为例,认为抓主症,将病证与辨治相结合,有望较好地解决"症""证""病"三者的关系,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循证医学——中医临床研究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1 1 循证医学与辨证论治的相通性辨证论治至今仍是作为中医的临床特色之一在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 ,是中医临床的核心与准则。无论是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 ,还是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等 ,都是以“证”为主线 ,去搜寻资料 ,探其本源 ,直到揭开疾病的本质。所以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就是其对临床征候 (证据 )搜集、分析、整理的过程。当然 ,中医的“证”与循证医学的证是有区别的 ,中医的证是宏观的、定性的 ,有时甚至是模糊的 ;而循证医学的证是“最好的、最可靠的证据”。但中医学上“证”的确立 ,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  相似文献   

10.
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立场探讨中医现代化问题;讨论了中医学的现实和理论危机以及当前对中医现代化的若干不正确认识;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分析中医学的本质,认为中医学的两个本质在于面向"状态"和充分依赖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治疗方式,中医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坚持这两个本质特性而扬弃传统中医中的古代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现代化可能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用现代医学理论阐明阴虚证的本质和发病学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现代医学理论阐明阴虚证的本质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但我国半个世纪的研究未能取得根本突破。用现代医学理论阐述了阴虚证的本质和发病学机理,即阴虚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其发病学机理是由于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强、生物学活性相对升高,引起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形与神俱论与西方心身医学、五脏藏神说与情绪生理心理学、精神内守法与西方精神分析及生物反馈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中医心身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文化特质及其蕴涵的现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医学建立在整体论、有机论范式的基础上,难以与近现代科学融为一体,具有封闭性,总体上更接近于经验医学.西方医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范式基础上的技术医学,以现代科学成果为依托,并以大众的广泛参与为基础,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4.
对纳米结合医学及中医药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目前纳米与医学及中医药学结合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探讨。首先分析了纳米中药、纳米医学以及纳米中医药学的定义,认为纳米与中医药学的结合将对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以及中药行业的产业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对纳米医学及中医药学研究的现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索了纳米中医药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中医院校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青年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影响了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等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于中医学科教育的全过程,处理好几个关键性问题: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人文哲学基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中医学的思维特征;探索中医学的现代发展等,对广大师生均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中医药研究人员苦苦思索着中医学的本质,探索着中医学的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医学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回顾和总结现代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们认清中医学的发展形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药现代研究是当前医药学界的热点和重点研究领域。在面对中药现代研究取得的某些方面”突破”的同时,也须正视中药现代研究的困惑。从中药研究所面临的困惑出发,探究中药现代研究的出发点、立足点、关键点和突破点,有助于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确定研究方法与目标,促进中药现代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理论是一门哲学与自然科学高度结合的理论,其核心理论阴阳理论直接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理论,其本质就是对立统一。但因学科原因,又有自己的特点。从中医阴阳理论的概念、内涵、理论的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对中医的阴阳理论与辨证法的矛盾理论作一表浅的比较,旨在找出其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没有古代的中国哲学,就没有现有形态的中医学理论.中国哲学发展的终结,决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中医学理论与中国哲学的交融决定了她的自然哲学属性.发展中医学理论的关键是将其从自然哲学框架中解放出来,建立自己的概念体系.中医学存在和发展的多元化应当得到尊重.杨振宁先生对待中医学的观点应当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20.
中医的科学属性近年来备受争论,从辩证哲学、科学观念、中医的人文哲学特色等角度剖析中医的哲学内涵和科学隶属,澄清观念,得出结论,中医本身就是一门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古代科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互融互动,合而不同,新世纪发展中医的认识观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