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旭艰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1):87-93,95
多道心理测试(CPS)是一种利用被测谎人说谎时植物神经系统产生的生理参数变化进行测谎的刑事技术,为现在的刑事司法实务所普遍应用;脑电波测试(ERP)是另一种利用被测谎人说谎时人脑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进行测谎的刑事技术,其仍处于实验研发阶段。本文试通过对两种测谎技术的比较论述,引发关于整个法律和程序的形成背后人文内涵与技术背景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2.
心理生理测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郭晓娟  苏彦捷 《心理科学》2000,23(6):752-753
测谎是心理生理学应用的重要领域。1926年,美国科学家Keeler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测谎仪,并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测谎问卷。七十多年来,测谎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更增加了它的精确性,对测谎的研究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刺激强度与个体差异对心理生理测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彦捷  郭晓娟 《心理科学》2001,24(5):541-543
探讨不同说谎经验的被试在完成不同刺激强度的任务时,其生理反应和说谎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测谎过程中,任务刺激强度不仅影响测试结果的有效性,而且与被试的生理反应和说谎分数成正相关;不同类型被试的说谎分数没有显著差异,测谎应对任何人群都普遍有效。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脑成像技术, 其凭借生态效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测谎技术.研究者使用了被动说谎和主动说谎的实验范式, 验证了fNIRS技术在说谎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揭示了其在探讨年幼儿童说谎行为和真实互动情景中自发说谎行为的神经机制中的优势.未来研究应综合运用多种指标和方法, 考察说谎行为的神经网络, 加强真实人际互动情景下自发谎言神经机制和儿童说谎认知发展神经机制的研究, 这将有助于揭示说谎的本质, 提高测谎效力.  相似文献   

5.
说谎行为及其识别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关于说谎行为及其识别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对说谎时行为表现的研究、对说谎识别准确率的研究及测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说谎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研究显示人们对说谎行为的识别准确率并不显著高于随机判断的概率。说谎者通常所表现出来的与说真话时不同的特点被称为“线索”,人们对说谎线索的看法与说谎者的实际行为表现并不一致。动机、互动特点、个体差异、沟通情境等因素对说谎和识别行为都会产生影响。网络沟通方式下的说谎行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ERP,尤其是P300测谎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在很多研究中达到较高的鉴别准确率,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考察说谎相关的P300效应是否会受到动机准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一个指示性说谎的范式考察了动机准备对说谎和诚实反应相关的P300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动机准备条件的反应更快,旧词反应比新词快,诚实反应快于说谎反应。ERP结果发现,在动机同步条件下,P300波幅表现出了欺骗效应和新旧效应,其潜伏期对欺骗效应不敏感,而在动机准备条件下,P300波幅只能反映新旧效应而不能反映说谎效应,但是,Cz和Fz点的P300的潜伏期可能能区分说谎和诚实反应。  相似文献   

7.
说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及时有效地识别说谎, 在人际交往和司法安防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说谎的自主性, 将说谎研究的实验范式分为被动说谎范式、主动说谎范式和混合说谎范式三大类。个体说谎时具有较高的认知负荷、较强的情绪唤醒和刻意的自我控制等心理活动特点, 这些心理活动会导致眼睛运动、面部表情、姿态动作等非言语视觉线索的变化, 且非言语视觉线索存在个体差异。未来研究应深入考察说谎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非言语视觉线索的心理意义, 加强真实情境下说谎行为的研究, 并借助新技术实现对非言语视觉线索的精准测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隐藏信息测试是检测被测人是否具有某个特定事件隐藏信息的一种测试技术,目前已成为测谎研究领域的主流方法之一。反应时指标作为心理学领域研究最广泛的行为指标,也慢慢被纳入隐藏信息测试的研究之中。研究表明,使用基于反应时的隐藏信息测试(RT-CIT)具有良好的测试效度,同时有助于理解和探索个体在说谎时的认知加工过程,但其测试程序要求严格,易受到反测试的干扰。未来的研究应考察RT-CIT在实棠测试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完善测试程序以对抗反测试的干扰,并与自主神经指标相结合,扩大应用范围;同时选取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以更有效地提升测试效度,更好地解释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
董安邦 《心理学报》1994,27(2):176-183
在心理测验过程中,有些受试者往往会说谎,作假答案,导致测验结果失真。本文使用逻辑推理的理论,探讨了在测验量表中设置“逻辑陷阱”来捕捉说谎者的方法。详细论述“逻辑陷阱”的测谎原理、设计方法。并给出具体推理过程的数学描述和证明。  相似文献   

10.
鬼谷子的测谎心理思想其目的在于帮助统治者考察权变、征召远近人才、谋划国家事物、献说陈情、决安危、定亲疏、察同异、辨真伪。其基本依据的是阴阳观。他认为阴阳是宇宙变化的一贯之道,把握了阴阳之道,就获得了开启人内心隐秘的基本原理。其所遵循的原则是:知己知人原则,隐秘性原则,把握时机原则。其具体技术有捭阖术,即根据阴阳变化原理提出的开启和闭藏的技术;钩言术,即通过语言表达的动静状态窥探他人内心情报的方法;飞箝术,是以激励、褒扬的言语诱导对方获得实情而抓住对方心理的一种测谎技术。揣摩术,又分揣术和摩术。揣术是根据情感的两极变化和惯常行为表现推测对方心理真实情报的方法。摩术是指将内在情感与外在符验相结合进行推测、切磋、体会获得对方真实情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经验总结、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方法,认识到犯罪心理测试仪(即生理心理多道仪)是作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系统主要的设备子系统而在犯罪应对领域加以运用的科学仪器。针对该类仪器在现实中存在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的问题,科学认识和使用犯罪心理测试仪需要在掌握中国犯罪心理测试理论基础上规范化地实测。  相似文献   

12.
传统测谎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在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传统测谎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并从心理测量的角度,对传统测谎技术的研究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回顾与探讨,认为传统测谎技术中有待深入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1)模拟研究的代表性与现场研究的准确性,(2)测谎检测非标准化产生的高“虚报”率,(3)测谎检测信、效度的衡量标准,信、效度的提高,(4)有效的防止反测谎。据此,该文探讨了今后传统测谎技术可能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眼动研究法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具有无损伤、生态化的特点。而基于眼动方法的测谎技术与传统测谎技术相比,也是一种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的心理测试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对眼动行为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考察"谎言"机制,一些眼动指标,如首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回视数、瞳孔直径、兴趣区、眼跳潜伏期、眼动轨迹等,都具有一定的测谎价值。但眼动测谎方法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仍存在一定不足,亟待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GKT原理的卡片测试范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设计了三种包含不同说谎和认知成分的回答方式,以无意义字母串为刺激材料,以60名被试为对象检验GKT对犯罪嫌疑人的识别是基于认知还是说谎反应.研究结果表明:(1)仅包含认知成分的"重复"回答方式条件下,GKT能够区分关键信息和控制信息,表明认知成分存在于GKT测谎模式的运作机制中.(2)包含相同认知成分、不同说谎成分的回答方式条件下,GKT对知道关键信息的"犯罪"者的反应判定准确性不同:"不是…"回答方式下反应判定的准确性最高.重复回答方式下的判定准确性最低,由此证实说谎成分存在于GKT机制中.(3)仅包含认知成分的回答方式反应判定准确性最低,说谎成分的加入显著提高判定准确率.说谎成分与认知成分在GKT原理中的比重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杨越  傅根跃 《应用心理学》2009,15(4):322-328
本文从测谎的GKT范式出发,将目光投向认知神经科学、反应时以及虚拟现实背景下测谎的新近研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成果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就问题范式、认知神经取向和多指标结合等测谎研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探讨欺骗机制和开发测谎技术中的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前者使用多种范式来考察假装失忆、故意错误及人际交互中的欺骗行为的认知和神经机制,而后者主要沿用传统的GKT和CQT范式检测欺骗行为。已有研究突显了前额叶和顶叶这些参与执行控制过程的脑区在欺骗中的核心作用,但基于这些脑区信号进行测谎时,得到的准确率不容乐观。未来研究应探索除执行控制过程外的欺骗的其它认知成分,尝试从"记忆痕迹"和"欺骗结果"等方面寻找测谎的新线索。并应揭示"欺骗特质"的神经基础,以启发"忠诚度"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对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技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方法设计和应用探索方面,而从原理上来看,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技术主要涉及记忆的再认和欺骗反应两个认知加工过程。本研究对记忆的再认和欺骗反应这两个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论述了个体在这两个认知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脑电效应及成分(Dm效应,P300等)和相关研究,深层次阐释了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技术的原理,为进一步提高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技术的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心理物理法提供的参量只是人们的感觉阈限(DL),而信号觉察论所提供的参量却有人们的辨别力(d′)和主观判定标准(β)。关于信号觉察论与心理物理方法的关系,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证明两种方法有着一致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孩子说谎,一般起于3—4岁,尽管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不外乎“趋乐”和“避苦”两大类。 “十个孩子九好强”,为了博得赞扬而说谎,就是由“趋乐”心理导向的;而孩子更多的说谎是  相似文献   

20.
谎言可测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生活在谎言的世界里。为了自尊说谎,为了虚荣说谎,为了掩盖失败说谎,为了某种利益说谎,为了爱说谎,为了恨说谎。说谎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成就”之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统计,每人在每周中至少撒较大的谎达13次之多。乔伊斯·布拉泽博士则指出:一个美国人平均一天要说200句谎话。 诚然,并非所有的谎言都是有害的,正因为如此,人类还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