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兴起的道德悖论研究虽然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但对道德悖论的概念即"什么是道德悖论"的问题依然存在疑义,这是因为没有注意从学理上认同道德悖论的界定阅限、明晰道德价值实现结果之悖论与道德价值标准选择之悖论的关系、划清道德悖论与逻辑悖论的界限,以及理解道德悖论之现象与道德悖论之直党(思想)的区别.把握理解这几个学理的问题,是把握道德悖论概念、规范道德悖论研究并展现其应有价值和意义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2.
官德层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德是领导干部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是一个由多重道德要求组成的复合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公民道德,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守和履行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第二层次是职业道德,是国家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官德的底线规范;第三层次是行政道德或行政伦理,是从行政工作作为一项特殊职业的特点中引申出来的特殊职业道德,是对领导干部较高的道德要求;第四层次是共产主义道德,是官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要求.强调官德的层次性,目的是用共产主义道德统领官德建设,要求领导干部用最高层次的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相似文献   

3.
师德及一切职业道德 ,并不是存在于做人之外的另一种道德 ,而是通过职业行为表现出的道德人格。构成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是两部分 ,即做人的基本素养与履职的特殊素养。前者为职业道德的基础 ,后者也是职业道德不可缺少的成分。仅有前者 ,不能称之为职业道德 ;仅有后者 ,职业道德也立不起来。职业道德教育应兼顾此二者  相似文献   

4.
完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育途径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为了提高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需不断完善和健全现有职业道德培养渠道,并拓展新渠道。在探讨研究国外医学生道德培养途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以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为特征,以职业道德教育与临床医疗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医学生自我道德教育能力为目的,适合我国特点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完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需不断完善和健全现有职业道德培养渠道,并拓展新渠道.在探讨研究国外医学生道德培养途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以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为特征,以职业道德教育与临床医疗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医学生自我道德教育能力为目的,适合我国特点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道德悖论研究述要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道德与文明》2008,(2):103-106
"道德悖论"是人类道德生活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道德悖论的界说、特征、形态及其生成情境与因由、道德悖论研究的意义,乃至其认知路向的拓展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探究,发表了一批积极成果。道德悖论研究需要从廓清其概念外延边界、注重学科交叉成果的应用、密切结合道德建设的实际问题等方面加以拓展,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道德悖论"是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是中外学界数十年来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外学界在"道德悖论"的指称对象、解决路径和研究价值等方面持有共识,但在研究风格和志趣方面存在差异。国外学者偏重"道德悖论"的现象揭示及其内在结构的逻辑分析,而国内学者更关注"道德悖论"的内涵界定、矛盾性质和类型特征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编的会计专业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倾向投射测验,包括对自我的社会后果、对自己身体和物质利益的后果、对自己的心理后果和对他人的后果四种情境,考察后果形式、后果表述、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年级和性别、会计专业人员有无工作经历和资格认证水平与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给出不利后果和有利不利后果均给出两种后果形式在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倾向上差异不显著;会计专业人员在涉及对自我身体和物质利益后果以及对他人的后果上选择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者较多,其次是对自我社会方面的后果,最少的是对自己的心理后果;低年级男生从自己身体和物质利益的后果考虑倾向于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人数高于女生,其他三个方面年级和性别差异不显著;会计从业人员从自己身体和物质利益后果以及他人后果考虑道德判断标准比在校生宽松,且不受会计资格认证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敬业”在我国古代《礼记·学记》中就以“敬业乐群”明确的提了出来。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敬业”是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德艺双馨、遵守职业道德,“奉献”为克己奉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造福于人类。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敬业”、“奉献”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用来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规范公民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并引出公民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0.
美国汉学家倪德卫提出了一个类似于美诺"知识悖论"的"德性悖论":如果一个人愿意接受道德教育,他一定已经有了德性;如果他没有德性,就根本不会去接受道德教育。如此,则道德教育和学习似乎要么不必要,要么不可能。"德性悖论"对儒家思想提出了某种挑战:不"欲仁"者如何可能转变为"欲仁","小人"如何可能"立乎其大"?但是"德性悖论"预设了错误的前提,道德教养可以在没有明确的道德意向的时候就发生,它可能是出于理性自我利益的考虑,也可能是先天本性的自然流露,或者习焉不察地受到社会影响。伴随着道德经验和反思能力的发展,人才会对道德和自我形成一种总体性的理解,发生自我作为道德主体以及道德意向的顿悟。孟荀殊途而同归,可以消解"德性悖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