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正在推动“全球经济伦理”研究的兴起。在普遍重视“全球经济伦理”之时 ,我们应注意中国特点的经济伦理研究。因为 :( 1 )中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改变这一现实。 ( 2 )目前在“全球经济伦理”中占主导地位的西方经济伦理成果是在西方环境中产生的 ,中国经济伦理问题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而不可能照搬西方对这些问题的规范成果。 ( 3)某些被当代西方经济伦理学否定的价值取向恰正是现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 ,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 ,而有一个如何恰当地肯定和规范的问题。所以 ,弄清中国经济伦理问题的特…  相似文献   

2.
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副主席精辟地阐述了毛主席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批驳了那种认为只能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毛主席的原话的错误观点,尖锐地指出: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涉及怎样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怎样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原则问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当中.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带来了文化领域的全球化问题.是迎头赶上还是恪守民族身份,抵制全球化的大势所趋,这些都成为近年来文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2001年1月18日-20日"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大学的举行更促使了全国各地学者都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如何认识全球化过程?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保留"原汁原味"的文学民族性?通过借鉴西方人文学科对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和结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许多学者和大小媒介都对未来中国文学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本文“价值原点”一词所标识的是在民族 - 国家维度 ,作为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的原初价值立场与基点。这样 ,本文就是从价值论的角度对经济全球化活动本体的价值关怀。“经济全球化中的价值原点”是对经济全球化的价值诘辨 ,不过 ,它主要不是针对经济全球化本身的价值合理性———这作为一个基本前提存在———而是针对经济全球化中的价值原点的合理性诘辨 :经济全球化中的价值原点应当是什么 ?依据何在 ?“经济全球化中的价值原点”是典型的现代性问题 ,提出这个问题基于以下考虑 :其一 ,当今正在发生的经济全球化过程 ,正在对…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建立的、针对西方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所建立的心理学,特别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概念和工具能否直接应用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至少在心理学的某些领域,西方的理论很显然不能适应中国的实际。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现在国内的很多机构照搬西方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中国油画发展的历程,能够清楚地看到一个脉络,那就是西方古典油画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笔者通过对古典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的梳理,以及时个别油画画家的分析,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了西方古典油画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唯美至上的意境提升,具象机制的多重隐喻,生命个体的本真表现。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进而讨论了当代中国古典油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盲目照搬西方艺术样式,过多依赖照片以及作家、作品品格的缺失。根据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11月5日,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在2010年北京论坛上,作了《宗教和谐:全球化时代的新理念》的发言,明确提出宗教和谐应当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新理念,为妥善应对和处理全球化语境下的宗教问题开出了一剂良方,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无论是欧洲难民危机、恐怖主义蔓延,还是英国脱欧、特朗普时代美国政策的调整,都体现出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排他性区域化机制日渐抬头,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思潮汹涌。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全球化终结了?还是新的全球化趋势到来了?复旦大学范丽珠、陈纳编著的《全球化与对话》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应。该书借助中外学者之力,从多学科、跨学科的视野出发,注重问题导向,探究不同文化群体在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中俄视野下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国际研讨会,邀请来自俄联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央编译局等机构的十余名专家学者,就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理念和道路问题进行了研讨。一、全球化:中俄两国探索文化发展理念的共同背景俄联邦中央财经大学哲学系主任丘马科夫教授认为,关于如何看待全球化的问题,俄国学界大致持两种对立的立场:一种立场坚持全球化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趋势,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另一种观点则认  相似文献   

10.
伴随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文化、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时须与可能已经出现.在走向世界的学术进程中,中国伦理走向世界具有深刻的文化先锋意义.面对西方世界的全球化战略,中国伦理、中国学术到底如何“登场”世界?中国的知识精英需要再次荜路蓝缕,开拓出一条走向世界的“学术丝绸之路”或“伦理丝绸之路”.为此,三个问题的澄明便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中国文化的伦理贡献及其世界性、现代文明危机的伦理本质、中国伦理的世界性机遇与世界走向.一个需要中国伦理智慧的世界文明史已经开始,是中国伦理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作为现代性之结果的全球化进程向作为本土文化之结晶的中国哲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但全球化的后现代特征却为中国哲学的回归和重建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在此背景之下,原来按照西方哲学框架建立起来的中国哲学史学科,面临着转换研究范式和叙述方式的艰巨任务。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从属性的,而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哲学形态,它们具有不同的范式,而且相互之间不可通约。所以,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不应该以西方哲学为典范和标准,而应该以之为参照系和对话伙伴,通过现时代“视域”与古典哲学“视域”的相互“交融”,对于现实的哲学问题给出中国哲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2.
史柏年 《学海》2012,(1):90-93
内容提要希望学校社会工作在三年项目制服务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向制度转化的条件和时机.但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首先要解决好理念、组织和规程三个方面的实践和理论问题.理念方面的问题是:在与学校教育制度衔接时,到底是维护还是变革现行教育体制的缺陷;组织方面的问题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岗位设置,到底是在学校内部设岗还是由外部机构派驻;规程方面的问题是:对于产生于西方社会的专业方法,到底是因循照搬还是结合本土文化进行创新.文章结合四川灾后重建的经验对于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作者二十年来对毛泽东个人思想之当代价值的三次思考为主线而展开,指出:(1)不能把毛泽东所确立的革命传统与其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立起来,不能把晚年毛泽东的极左错误与其超越时代的理想主义价值观相混淆;(2)晚年毛泽东的错误与落后民族国家革命后创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困难直接相关,不能直接照搬经典思想,而是必须从世情国情出发;(3)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必须重新定位毛泽东、重新发明毛泽东、重新发现毛泽东的理想主义遗产。  相似文献   

14.
适逢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成功召开、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际,2011年10月20至22日,中国宗教学会与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联袂于泰山之麓举办了"泰山综观: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此次座谈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美术课程多全盘照搬西方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国美术教学的发展。同时期也出现了将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照搬照抄的"拿来"情况,对民国小学美术教育影响深远,对中国原有的师传身授的教学造成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6.
脱域与重构:反思现代性的中国问题与哲学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反思现代性出现了本土化的"脱域"与"重构"两大特征。所谓本土的"脱域",就是中国的现代性正处在一种"时空倒错"的格局中,原本在西方依次出场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新全球化语境中于中国共时出场或错序出场;所谓"重构",即与全球一系列后现代特征对接的中国现代化既不是经典现代性,也不是后现代,也不是西欧"新现代"或"反思的现代性"的跨界平移,而是立足中国本土的"新现代性",从而形成了具有本土风格的中国问题,需要我们以中国立场、全球视域来观察中国问题,建立中国新现代性理论。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无疑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尤其是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从人类历史上看,最早、最成功的全球化应该是宗教的全球化,而不是经济的全球化.然而,过去却很少提及宗教的全球化问题.目前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无一不经历了全球化的历程,跨越了地区、种族与文化的界限,最终形成了具有普世性的世界宗教.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各宗教全球化的历程也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基督教为例,基督教早期的全球化是伴随着罗马帝国的军事与政治扩张,近代以来更是依靠殖民全球的霸权势力,才使基督教从欧美传播到更广泛的亚非拉地区.那么,在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基督教在全球的发展又有哪些最深刻的变化呢?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历史与宗教学教授菲利普·詹金斯(Philip Jenkins)在2002年出版的新著<下一个基督王国:基督宗教全球化的到来>(The Next Christendom:The Coming of Global Christianity)为我们提供了富有启示的解说.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作为一种正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直接触及到了当代人类和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中国天主教作为由中国爱国天主教人士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天主教会,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在宗教信仰上与世界上所有的天主教会保持一致,在宗教组织上坚持自治,自传和自养的方针。在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它经历了磨难,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如今,它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华大地上悄然崛起。面对席卷全球的全球化浪潮,从“文革”的废墟中站起的中国天主教已经融入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潮流,并在波荡起伏的全球化进程中寻求自己能够扮演的角色,努力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并与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广大天主教人士广交朋友,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福址而辛勤地耕耘。全球化是一把双刃的利剑,既为中国天主教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之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从外在宏观的角度详细考察了全球化对中国天主教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对这些影响作了基本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下旬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就“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学和艺术学研究”、“全球化时代的媒介和审美文化批判”、“中国传统美学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现代美学和美育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交流和深入探讨。述要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7,(2):5-14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全球化诱发的全球问题的增加和积累,使"全球治理"变得日益必要和迫切。建构什么样的全球治理理念,遵循什么样的治理路径,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将极大地影响着各个国家,以及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治理机制变革的推动者,并正在积极构建中国自身的全球治理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既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持续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前景光明,但必须化解一系列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