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生态良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最主要的危机之一,面对这种危机,人类已经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如经济手段,制度手段等,然而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态意识,在生态意识中,生态良知又是核心。养成生态良知是克服现代生态危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生态和幸福两个概念组合在一起时成了一种人类需求意义上的满足感.现代化社会一度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危机和人与人之间的危机,即生态危机与人的危机,"天-人"时空内镜关系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这两者同时在全球现代化征程中并列出现,成为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命状态的焦虑源泉.因此,在现代化征程中寻求生态幸福,确证人与自然的共生幸福关系,阐明人与生态幸福的内在关联,破除危机,成为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态危机在实质上是人类存在方式的危机,它以人口膨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为主要表现。走向生态文明,不但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扼制乃至消除生态危机的总对策。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有赖于人的文化自觉,需要一个文化启蒙或思想解放的历史过程,而且必须整体谋划,作为系统工程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4.
分析生态环境危机对SARS的暴发、流行的影响,认为生态环境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人类道德的危机.通过对这一突发性的事件的反思,说明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是我们必须树立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逻辑延续和当代表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的问题域和历史逻辑,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开创性的、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的论断:其一,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方法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密切相关,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分析当代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的独特视域。其二,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分裂集中体现在辩证法对自然界的适用性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其三,马克思立足资本积累展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生态批判,《资本论》同时还可以被理解为生态经济学批判。其四,空间的边界乃是福斯特提出的人类安全空间问题,是对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思想的推进。其五,在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相处中,推进全球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学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西方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旨在通过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消解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以求得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但实际上,东方民族很久以前就以高超的智慧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今天,这些思想成果不失为人类走向生态文明之春...  相似文献   

7.
从2014年开始,国家宗教局倡导以文明敬香、合理放生为"双驱动"推进生态寺观建设。以佛教的"缘起说"而论,推动生态寺观建设,是众缘和合的体现。文明敬香:观照一方清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生态危机也引发了人类的生存危机。在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人类也试图在宗教中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现代的生态情势是自发地产生的。但克服自然环境恶化,防止生态危机不能只靠自发的方式。克服自发方式的必要的条件和前提应当是探讨生物圈的科学理论和理智层——社会和自然界最佳相互关系区域的形成途径。对研究这一理论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以及地球表层的一般理论原理,这些原理包含在В.И.维尔纳斯基及其学生的著作中,  相似文献   

9.
生态批评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从其产生至今短短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文化批判,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其要旨在于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
新自由主义是人类社会经济思想史演进和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大影响的重要的经济思潮,8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内资本主义的系列危机与新自由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本的贪婪性和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推波助澜,是国际范围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之源.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主张与实践引发了我们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要正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影响和精神实质,不能忽视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不良渗透;要正视美国次贷危机后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美国政治上的破灭现象,不能偏离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走向;要正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合理内核,不断处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计文 《天风》2003,(2):28-30
·生态神学作为当代神学家对环境问题的反应,它并不孤立地考虑人与自然本身的危机和衰变,而是与人的政治、经济、科技、道德、文化、思想等结合,即看到生态问题与人类社会这些领域的复杂关联。 ·生态神学的进步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神学只解决神人和好、人人和好的框框,进而扩展到人与自然复和的境界。为人类的行为活动提供一种全新角度的神圣参照。生态神学把救赎的范围扩大,意味着神、人、自然的最终和谐和一致。  相似文献   

12.
反实证主义是今天的一个时髦口号。随着这种时髦口号现在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虚假现象。在实证主义的现代危机中(反实证主义这种时髦货就是实证主义陷入危机的象征),某些幻想破灭了,但又产生了某些带有现代特征的、新的幻想。在二十至三十年以前,实证主义的哲学理论似乎是不可动摇的。1958年,W.布律克纳在他的《辩证法、实证主义和神秘  相似文献   

13.
如意 《法音》2006,(3):28-31
在世事纷乱、人心浮动的时代里,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人,都有着和平的愿望。人人都有权利要求过安定、福乐、没有战争、没有恐惧的生活。纵观纽约、马德里、伦敦先后遭遇恐怖袭击,以及巴黎、雅典、悉尼相继爆发社会骚乱,恐怖主义肆虐,社会矛盾激化,种族冲突、阶级对抗和国家利益争夺……为了避免人类残酷暴行的一次次重现,人们不得不寻求针治人类弊病的途径,来化解消除这些危机。置身动荡的世界,人们企盼和乐,“和谐世界”已成为备受瞩目的国际议题。如何建构和谐世界?佛教讲发心,发善心,人心定了,世界就安定了。而构建和谐世界,也必须从“心…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9,(1)
当今人类显然正处在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全面危机的境况之中。导致三态全面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代西方启蒙理念及其引发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由于理性、人权、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科学、进步等启蒙理念被作为绝对价值而波及全球并牢笼人心。启蒙理念极度偏颇的扩张和畸变造成表现为社群疏离、自然破毁、精神堕落的人类危机。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以仁本论为核心的宇宙论、社会政治论和心性修养论,对于救治人类危机具有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人格的塑造要注重生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人格的塑造具有一个鲜明的时代特色,即要特别注重人格的生态维度。在当今世界,严峻的生态危机使人类意识到必须努力建设一种能够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而要建设生态文明,人类不仅需要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而且需要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Analytical Marxism)学派采用分析方法重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克服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危机。作为该学派的重要代表,约翰.罗默(John E.Roemer)运用新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分析哲学的方法以及现代数学的博弈论,建  相似文献   

17.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看,它们都割裂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使得它们不去探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实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是如何断裂的,进而把生态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危机,秉承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的一致性看,它们不仅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辩护的伦理学,而且漠视人民群众和发展中国家为了消除贫困追求生存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是一种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引进、评介,由此形成借鉴或认同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随着学术界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上的缺陷的认识更加深入,学术界提出了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理论主张,这也使得学术界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并最终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西方环境伦理学关于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观等问题的争论,对我国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都产生了影响,厘清这种影响不仅有利于促进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而且有利于我们建构一种能够既维护中国的发展权与环境权,又有利于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   

18.
曹瑜  何利君 《学海》2023,(6):15-21
启蒙以降,工业文明与环境危机的“辩证法”引发了人们对于人、自然、社会、科技等关系的生态伦理思考。西方生态伦理学率先以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规律为依据,建构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社会生态学等思潮基于环境危机的社会历史根源,论证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同构性;马克思以感性的实践活动作为人的生存论基础,揭示了贯穿于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中的精神生态向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两个结合”为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基于“五位一体”的生态伦理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现代生态伦理思想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进路及其新时代形态,既是人类现代化进程及其文明新形态的再现与预示,也是人、自然、社会、科技之间矛盾真正解决的时代智慧。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一长串可怕的全球化挑战——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均,沉重的国家债务,暴力的全面升级,军国主义,新的帝国主义,广告驱动的消费主义,福利国家的危机,宗教盲信的复兴,种族间不相容的日益加剧,政治的商业化,对传统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伤,科学和工程学科的学生数量的减少,后现代主义的盛行以及被大众商业文化所取代的高雅艺术。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些全球化的挑战呢?对于上述种种现代文明的危机,人们可能持两种观点:一种是蒙昧的,另一种是开明的。蒙昧主义者乐意采纳回溯过去,并企图用堕胎、安乐死和同性婚姻等…  相似文献   

20.
"理性生态人":人性假设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全球环境危机引发的人们关注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人类生态化发展方向的"理性生态人"行为模式的塑造.与之相匹配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需要"理性生态人"假设理论的支撑.为了尽快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尽快地使我们科学管理的人性假设理论臻于完善,为我国的现代化服务,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人性的自然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