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动态》编辑部与河南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精神分析与现代意识形态理论小型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23-24日在北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着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庆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建所55周年,2010年10月23-24日,《哲学动态》编辑部与河南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精神分析与意识形态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主要围绕法国学者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当今西方学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理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选取部分参会论文予以发表,以期深化现代意识形态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丛中 《心理学通讯》2019,(4):291-294
自从弗洛伊德发现"潜意识"心理现象、首创精神分析理论与疗法以来,"潜意识"已经成为了精神分析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一百多年来,精神分析学派的众多学者在弗洛伊德学说基础上,不断扩充和发展精神分析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精神分析"潜意识"概念。本文对"潜意识"概念的历史变迁、精神动力学特征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含义,探讨"潜...  相似文献   

4.
基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齐泽克提出了"意识形态幻象"概念,并进一步重新阐释和解读了意识形态,从而构建了其意识形态幻象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把意识形态的研究延伸到了社会存在方面,认为意识形态已经不能拘泥于"社会意识"层面,从而将意识形态界定为"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尽管齐泽克一直力图穿越"幻象",但是他也始终都在维护"幻象"。从齐泽克意识形态幻象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主要理论主张出发,探索这一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其本身的内在局限性,对于我国意识形态研究新的理论视角的开拓和分析方法的丰富具有一定启示和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西方现代美术影响深远,他所提出的无意识与潜意识理论、对于心理分析的研究都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同时该理论也为艺术接受群体晓悟作品的内在精神意涵、探查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观看视角。选取与精神分析理论关联密切的三个西方现代美术流派,通过对其代表性画家的典型作品展开探讨,希冀一窥精神分析理论与西方现代美术之间的深层关联以及该理论所产生的卓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鲍德里亚的思想发展大致可从三个理论主题进行描述:一是结合精神分析学、马克思哲学、语言学、媒介学等内容,对消费社会进行批判分析,揭示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编码过程;二是对现代性思潮进行批判,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等主题进行批判性的消解,并以此为人口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三是从现代电子媒介视角对未来社会的哲学理念进行探索,提出了如想象科学等之类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犬儒主义为什么是一种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犬儒主义概念从古希腊到后现代社会的演变逻辑,即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进而演变为后现代式的一种犬儒理性主义。现代犬儒主义的特征表现为:人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他们依旧坦然为之。所以,现代犬儒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处于某种清醒意识之下的反讽和玩世不恭的行为。相反,齐泽克所谓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拉康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它服从于拉康幻想公式逻辑,它不是偏见,而是具有崇高对象的无意识的幻想建构;它遵循的是"穿越幻想,认同症兆"的逻辑。因此,我们的结论是:精神分析维度下的意识形态并不是犬儒主义式的,而现代犬儒主义仅仅是建立在无意识基础上的现代意识形态的一个变种,我们切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与弗洛伊德一样,以拉康(J.Lacan)为代表的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仍然是以无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学说。拉康始终声称要回到弗洛伊德,这表明拉康与弗洛伊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思想渊源关系。然而另一方面,拉康的思想体系中也渗透着浓重的黑格尔思想成分。这表明,拉康在20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析是研究人心理的一种途径,人格的理论,和心理治疗的方法。首创人是维也纳医生兼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9)。此理论经弗洛伊德的学生和追随者不断修正,现在仍在演变之中。精神分析从医治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为了医疗目的他们重视探索人的动机、行为的动力和根源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趋向。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对神精病的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和理论。不仅如此,他还使自己的理论成为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中一系列重要的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部份是梦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齐泽克是斯洛文尼亚的拉康学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特征之一就是坚持不懈地把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社会政治领域的意识形态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非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传人。他努力“缝合”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这种努力对于我们认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有一定的启发。一症状和商品形式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症状(symptom)[1]。症状是一种潜在的可以观察到的疾病表现形式,通过对于症状的分析,寻找疾病的原因,然后进行治疗。比如梦就是一个典型的精神分析所指称的症状。这个概念是基于表面与深层的分别,基…  相似文献   

12.
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晦涩和复杂而著称.拉克劳坦承他们的思想来源于"现象学、后分析哲学以及其他总体上被称为后结构主义的思潮".[1]但若深入探究,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是构成了其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源泉.因此,考察拉康与拉克劳和墨菲之间内在联系,就构成了本文的要旨.我们认为,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有关"他者"的理论,是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特别体现在其核心的"对抗"思想中.本文通过对拉康"他者"概念与拉克劳和墨菲的"对抗"理论的考察,以试图沟通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力图阐明拉康学说对理解拉克劳和墨菲思想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得以展开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问题,既涉及比较研究工作的深化,又涉及意识形态概念史的梳理。就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具体内容与历史逻辑问题而言,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或作用等的探讨理应得到肯定;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演进问题实质上关联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学说。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范式和创造性转化问题上,"回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为近年来国内相关讨论中最值得注意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雷鸣梅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3):35-36,37
精神分析学是当今西方世界最流行的学说之二。精神分析学自弗洛伊德创立以来,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已远远超出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形成一种强大的国际思潮,渗透到西方文化的血液中,影响到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尤其是上个世纪40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和弗洛姆等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学派,他们把传统的精神分析的方法继承下来,加以改造和发展,并推广到哲学、历史、伦理、文学艺术等许多文化研究领域中,使精神分析学又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本文仅就精神分析学派有关理论探寻违法犯罪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沈德灿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全书分为4编12章。第1编“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依次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概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形成历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评价;第2编“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依次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阿尔都塞以其独特的"意识形态理论"而著称,尤其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质询"概念,成为当代以齐泽克为代表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主要参照与来源。然而,人们有关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讨论往往局限于《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而忽视了他早在《论青年马克思》中就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常常被人指责带有将马克思主义改造成拉康式精神分析的嫌疑,但在这篇早期文章中,阿尔都塞提出的较系统的意识形态理论更接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论域与论题。这里的阿尔都塞在考虑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与作用方式时,始终围绕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重要概念"历史"和"物"展开。以全新的视角重读这一文本,将为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面对当今的意识形态批判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阿尔都塞晚期以“偶然相遇”的方式对唯物主义作出了极具创新性的理解,这一思想转变集中体现在他对精神分析学的再判断之中。一方面,阿尔都塞对精神分析中的结构主义要素进行了批判,并从“偶然性”出发强调了精神分析的唯物主义特质。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内在动力,推进了“相遇的唯物主义”的发展和成熟。由精神分析所体现和催化的“偶然的唯物主义”意味着对以意识哲学为代表的同一性学说的深度反思和批判,“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观”的形成则加深了对客观现实性的聚焦和关切。总体而言,阿尔都塞基于精神分析学对“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的探讨,既构成了西方当代唯物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又同时呈现出疏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规律性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自我(Self)心理学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Self)心理学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李晓文(华东师范大学公共教育学科教研室)1科赫特与Self心理学以科赫特(HeinzKohut,1913—1981)为代表的Self心理学派七十年代起在美国精神分析领域产生了颇大的影响。self心理学不研究介...  相似文献   

19.
一般的心理学都是按照精神分析学、脑生理学以及哲学理论来划分精神活动的层次,精神分析学、脑生理学和哲学是层次学说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从治疗神经症的经验发展了无意识活动的学说,他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不都是有意识的,精神生活有无意识和有意识之分,比如,“我就可分为“本我”(ES)、“自我”(Jch)和“超自我”(über—Ich)三个层次。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只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而且其内容又只是性欲之类的东西。近代对脑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知觉过程、言  相似文献   

20.
由安徽黄山书社出版,我国心理学家李铮及其合作者章忠民编著的《弗洛伊德与现代文化》一书,读后颇感欣慰。前几年,弗洛伊德原著在我国大量翻译出版之后,广大读者自然转而盼望能出自我国学者之手,用可读性的中国式语言评述弗洛伊德的思想和著作。本书适应了这一需要,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弗洛伊德学说冷静研究的、为数不多的成果之一。本书内容广泛,浅显易懂,但又不是深度地论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观点、理论,及其在哲学、历史、文艺、宗教、政治等各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涉猎。她视野开阔、立意新颖,颇富启发性,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