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 《管子学刊》2007,1(2):66-70
近代以来的中国,关于保守与进步的争论一直不断,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是鼓吹改革与革命的人,另一种是反对社会变革的人士。但长期以来被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的研究者所忽略的一个现象是,在所谓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之中,存在着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虽然在表面上他们都对传统文化持保守主义的态度,但是他们其中一些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存在于世界民族文化之中的一种具有普遍性、世界性的价值,是其他民族文化所永远不能替代的。而另一些人则只是将传统文化看做是一个民族在其现代化的道路上摆脱不掉的包袱。由于这两种对待传统文化态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主义思潮和人物,大致分为这两个不同的阵营。  相似文献   

2.
保守主义最早兴起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作为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动,保守主义更倾向于维护现存制度、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其政治观念和文化观点对于近现代的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相似文献   

3.
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病原体如何影响文化演化,是文化演化领域中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视角。在具体研究中,病原体可通过客观与主观两种指标测量,价值观的寄生虫压力理论与行为免疫系统理论是其理论基础。病原体影响文化演化的路径体现为它使文化朝集体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方向演化,具体表现在它对集体主义价值观、从众行为、外群体排斥行为以及传统价值观、预防性健康行为、保守政治态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曹卫东 《学海》2006,49(4):84-96
本文选取德语世界中研究保守主义的几位著名学者卡尔·曼海姆、马丁·格莱芬、哈根和库尔特·伦克的研究成果作为重点考察对象,一方面对有关保守主义的不同定义进行阐述,揭示德国保守主义发生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对德国保守主义思想结构进行分析,并从宏观上勾画德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1918年底 ,章士钊提出新旧杂糅调和论 (文化调和论 )跟新文化运动论战。他认为 ,新文化运动主张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割断了事物发展的新旧历史联系 ,根本违背了新旧杂糅调和规律 ,由此全盘抛出了他的文化保守主义理论。本文分析了章士钊文化保守主义理论调和论及其具体表现 ,并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与新文化运动相对的另一向度的学衡派,一直被冠以"文化保守主义"之名。随着社会语境的转变,对学衡派的文化理论做历史理性主义之外的探讨,客观评价其为在更高视点上融通中西文化、建立具有世界性永恒价值的文化体系的努力,挖掘其所坚持的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阐述其先行的对科学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盛行导致的人文精神的衰落的反思等,无疑具有现代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未摆脱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的困境,且在政治、军事、社会秩序等各方面陷入混乱局面;加之西方各种思潮蜂拥而入,对失去制度基础的儒学造成强烈冲击,从而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意义迷失与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如何尽快地拨乱反正,重建国人的价值体系,成为当务之急。这种情势为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提供了条件,而欧战引发的西方文化危机则进一步为之提供了契机。作为学衡派中坚的汤用彤的文化保守主义观念,正是在此时开始形成,并走在了时代前列。较之  相似文献   

8.
赵卫东 《现代哲学》2007,(4):94-100
在中西文化问题上,由于当代新儒家采取了理性主义态度,从而使其不仅不是文化保守主义的,而且也没有陷入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结。当代新儒家在"如何在中国实现代化,而又要避免西方现代化弊端"的问题意识中,既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性,又具有显明的后现代品格。由于当代新儒家对中西文化的不平等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之间的理论冲突。但这种冲突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因为在当代新儒家身上有一种优秀的后现代品质,即理性主义的文化态度,而这一点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只要当代新儒家能够继续以开放的、多元的、理性的文化态度来审视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问题,就可以像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一样,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总体性的、复杂的社会进程。文化的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我国现代化史表明,文化的重建在我国这样一“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主要流派正从对立斗争走向对话与融合,这种演化趋势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塑造了一个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也为中国文化的重建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与契机。  相似文献   

10.
以情境论与自主论相结合的方式界定保守主义是理解保守主义的最佳知识途径;按照这种思路,可以确定近代以来保守主义的四次浪潮,在每一次的具体情境中,保守主义都试图捍卫受到重大挑战的传统制度与实践;在保守主义的各种论证中,可以归纳出三种反复出现的命题,即赫希曼所谓的悖谬论、无效论和危险论;将保守主义反动的修辞与各种进步的修辞加以对照有助于揭示激进派的盲点,更好地推动政治发展与社会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1.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的政治文化变迁呈现出明显的右倾化.在社会整体政治意识形态上,和平民主主义思潮被新民族主义思潮所取代;在政党价值规范结构上,保守与革新价值对立的二元格局转向干保守价值全面主导下的单极化格局;在普通民众的国民意识上,政治理性认知与评价能力下降,整体政治意识趋向保守化.因此,可以说日本国内政治文化的全面保守化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与现代化所伴生的意义危机和文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新一轮更加广泛、深层次的冲击 ,文化保守主义问题在中国凸现了出来。当国内学者发现了这一问题的现实性和它仍将持续存在的必然性以后 ,文化保守主义很快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就近代文化保守主义[1] 而言 ,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至今 ,学者们对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现将国内 1 0余年来的主要研究观点概述如下。一、内涵与特征“保守主义者”来源于法语LeConsercateuer,最初是一个富含政治色彩的名词 ,所以当保守主义被用来探讨文化问…  相似文献   

13.
刘黎红 《哲学动态》2001,(11):21-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与现代化所伴生的意义危机和文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新一轮更加广泛、深层次的冲击,文化保守主义问题在中国凸现了出来.当国内学者发现了这一问题的现实性和它仍将持续存在的必然性以后,文化保守主义很快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就近代文化保守主义[1]而言,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学者们对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现将国内10余年来的主要研究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文化现代化的困境与地方性知识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连 《学海》2004,(3):79-84
现代化的全球性进程 ,生发了不同地区和国家传统与现代性的矛盾冲突 ,构成了文化现代化的历史与现实困境。面对现代化与反现代化、后现代思潮之间的矛盾以及强势文明与弱势文明之间的冲突 ,以地方性知识的实践为条件 ,寻找文化现代化实现的途径就成为一种客观要求。因为地方性知识的分类、过滤和选择是文化现代化实现的基础 ,而它在实践中的兼容与变异则是文化现代化实现的动力 ,其平等眼光与内部眼光更是对普适性现代化观念和进程的一种矫正。  相似文献   

15.
"中体西用"文化观是中国近代以来影响甚大的重要思想.它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设计,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预设.但其对持有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首要条件的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和作用,并成为其思想的核心.本文对"中体西用"文化观的作用和局限性作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非意识形态化”的旗号下,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一般革命的非历史的批评,正为海内外文化保守主义相唱和。作为这种文化保守主义的滋生土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和精神困惑,正在巧妙地被用来作为证伪革命、证伪自五四运动以来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据。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中国鲁迅研究会、北京鲁迅博物馆于4月10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五四精神与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与会的学者们认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抬头是值得注意的倾向。一、如何理解五四精神及其意义?一种观点主张从“多元化”的角度理…  相似文献   

17.
近期台湾哲学文化思潮概述翁之光随着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威权体制的瓦解,台湾的哲学文化界增加了更多的反思、批判的色彩。现将近期的哲学文化思潮概述如下;一、近期台湾哲学文化思潮的特点1."拟似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生长按照M·韦伯的观点,所谓的"现代化"就是"理性化"。但在台湾学者看来,台湾之所谓"现代化"只是一种"拟似的现代化"。之所以称之为"拟似",乃是由于世界体系核心支配、威权体制与本土的危机意识所共同凝塑而成的一种奇特的理性化过程,造成了拟似的现代化。相对于这种拟似的现代化,作为其对立面的一端,便有了"拟似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流行。在西方"后现代"之风的感染下,配合着台湾原来的威权体制的瓦解与递移的过程,批判理论、解构主义、马克思、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福柯、德里达等人的思想受到一些台湾大学生的青睐。这些思想多少带有舶来品的意味,所以台湾学界把对"后现代主义"的追求称为"拟似的后现代"。但台湾学者认为,这种拟似的"后现代"可能成为生活世界重新发现的最重要触媒。近年来,象《台北评论》、《文星》、《当代》、《中外文学》、《联合文学》、《台湾社会研究辑刊》、《思与言》,乃至一向被视为新保守主义阵营的《鹅湖  相似文献   

18.
王皖强 《学海》2001,(2):108-114
斯克拉顿的政治哲学深受黑格尔法哲学的影响.斯克拉顿对权威、秩序、传统、财产、制度等保守主义核心理论预设的阐述和强调,继承了柏克以来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抨击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把怀疑主义的传统保守主义带入现代.  相似文献   

19.
政治倾向是个体在意识形态上的定位, 可以分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 政治倾向使个体在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虽然个体的政治倾向相对稳定, 但也会受威胁的影响而变化。动机性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威胁使所有人都变得更加保守, 恐惧管理理论认为威胁使个体更坚信自己原有的文化世界观, 使原有政治倾向更加明显。本文在深入分析讨论的基础上, 指出两种理论分歧的原因在于忽略了外部威胁与内部威胁的不同。内部威胁可加强人们原有的政治倾向, 外部威胁可使人们更趋向保守。未来研究应在内外部威胁影响政治倾向变化的机制、政治倾向的本土化研究以及促进不同政治倾向个体间的和谐关系上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在第十六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台湾辅仁大学,2009 年 7 月 8 日—11日)上,我提交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文化体用论评价》一文,主要评析了20世纪中国哲学家 (含海外华裔学者)就中西文化问题论争提出的各种文化体用论说,诸如中体西用论(文化保守主义者、现代新儒家、当代新儒家)、儒体西用论(贺麟)、西体西用论(全盘西化论者、充分世界化论者)、西体中用论 (李泽厚)、中西互为体用论 (傅伟勋)、"今中为体,古洋为用"论(张岱年)以及"马魂、中体、西用"论(方克立) ,等等。针对以上各种对文化体用论的分析,我受方克立先生的影响并在其文化论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