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他以及时而全面地对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概括和评价[1],而成为当代西方学界著名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构成了詹姆逊关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分析的要旨。本文将其意识形态理论归结为"文化历史主义",即他主张对现代社会特别是晚期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理解史>(1-6卷)是新近出版的一部跨学科的思想史研究著作,从内容和方法上再现了马克思主义视域中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历史全程.其特点有三:一是对"资本主义"这一概念及与之相关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剖析;二是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解的历史发展及其实践策略进行了全面剖析;三是在方法论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理解的根本区别.该研究为建构全球化资本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形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主题,学界已经为这一研究的深化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储备和开阔的理论视角.在此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的研究被摆上了台前案头.具体说来,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历史生成、第二国际时期经典资本主义理论向帝国主义理论的过渡、苏俄(联)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左派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与激进话语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最近针对后现代主义在社会科学中的影响的一个批评中,安德鲁·塞亚(Andrew Sayer)认为复兴的左派应该努力以一种规范性理论来反对全球性资本主义残忍的本性。这种规范性理论比当代大多数典型的政治哲学“更适应社会生活的模式”。[1](P187)在此文章中,我认为,1956年以后英国新左派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能够被视为以规范性地批判资本主义为目的的有用资源,而21世纪反对资本主义的人能够从这些讨论中获益匪浅。特别要指出的是,我认为由爱德华·汤普森(EdwardThompson)于1957年开启的这种交流,在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的作品中达…  相似文献   

5.
理解马克思     
该著是“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对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及其哲学前提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审视,并通过对马克思著作文本的广泛讨论,试图运用当代分析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资源,对“马克思哲学中活的东西和死的东西”作出评判。作者认为,马克思最经得起考验的成就,是以异化、剥削、阶级斗争、政治和意识形态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陈硕  李乾坤 《哲学研究》2012,(3):124-125
<正>2011年10月22—23日,"第三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外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  相似文献   

7.
雷禹 《世界哲学》2023,(3):16-27
无论是作为狭义的学院化知识传统,还是广义的社会思潮,加速主义不仅突破了既有的理论模式,而且挑战了流行的政治战略,以致于无法凝聚为有效的、普遍的共识而陷入相互竞争的局面。在理论上,加速主义表征了资本主义启蒙的元叙事困境;在立场上,加速主义堕入左与右的对立之中;在实践上,加速主义无法辨识资本主义本身的位置。加速主义对马克思主义造成了极大挑战,它一方面试图保留马克思,另一方面却又取消马克思主义。因此,认真厘清加速主义思潮的悖论和困境,真正识别和把握其本质,重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意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尤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1]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新左派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理论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化唯物主义(Cultural Materialism)意识形态论[2],为马克思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汪行福 《哲学动态》2012,(10):29-36
过去几十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的表现为福特制资本主义的衰落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针对上述变化及其影响,西方左翼思想家做了大量的批判性研究,形成各种版本的社会批判理论。布迪厄、德里达1993年出版《世界的重负》与《马克思的幽灵》两本书被本赛德(Daniel Bensaid)视  相似文献   

10.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大平 《现代哲学》2004,(1):33-41,51
后马克思主义是近年引起较多注意的一种国外左派理论动向,它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了超越“补充”的姿态,在理论上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含糊性:一方面,它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动员为一种反抗资本主义的激进个人政治话语;另一方面又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并与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复杂的共谋。后马克思主义是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终结后的又一种新的历史动向,它在当代学术中的急剧生长,充分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复杂变化,也在理论上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提供了一些基本教训。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盛行的情况下,如何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从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观中总结与疏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便成了一项迫切的理论任务。当代美国后现  相似文献   

12.
曹天航  黄明理 《学海》2014,(3):167-174
马克思文化理论的话语逻辑及其实践旨趣在于:一是其现实前提与可能基础是现实的人以及现实生活实践活动的统一性;二是其实践旨趣或主题在于文化自觉与人的自由、解放和幸福等核心价值目标及其现实化路径的探寻;三是其逻辑路径与方法论则是基于"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相结合的社会总体性批判。马克思文化理论的超越性在于科学的真理性与哲学的价值性、内在具体的社会分析与哲学思维的形上价值相统一的二重属性。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研究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把重点转向了文化价值批判,由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承继与发挥且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了马克思文化理论的主题及其实践方式,从而为当前中国文化实践提供了启示:需要建构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为审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问题提供了文化路径与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深入分析这一时期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三次争论,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焦点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是否缺乏伦理学?道德作为意识形态如何展现人的能动性?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一种人道主义?进而,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逻辑中,如何理解事实与价值的关系、理论与革命的关系以及人道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理论困难。二十世纪上半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源所展现出的焦点问题对于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仍然具有重大意义,解决其中的理论困难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构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基点和平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结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之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关联,揭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质和社会主义与生态发展的兼容性,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尝试。  相似文献   

15.
2016年4月25—26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由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与加拿大约克大学联合主办,共邀请国内外相关学者40余人,其中外国学者17人。会议主题为“重思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与社会主义学说”,特别讨论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今天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的重要性、斯蒂格勒与数字化资本主义批判的关系、从应然和实然的区别谈论社会主义的双重维度、列宁哲学中的社会主义问题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国家问题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恩格斯晚期作品中,关于资本主义的分析重心是资本主义经济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指出,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发展进程存在根本性矛盾。一方面,对于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不可或缺的高效国家行政机制逐步完善,在削弱封建贵族特权的同时,促进了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发展的迫切需求成为欧洲殖民扩张的驱动力。恩格斯和马克思都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迟早会触及自身不可逾越的边界,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恩格斯预言,西方国家在此情形下会承担起经济操控的职能,即作为“资本主义机器”施行国家职能。因此,不断升级的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终将集中爆发,恩格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25年便预言了战争的到来。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空前灾难之后,资本主义发展有所复苏,但其发展态势却在近几十年中愈发颓败。恩格斯关于西方国家将由于系统性危机成为“资本主义机器”施行国家职能的预言,完全契合当下形势。同样,恩格斯关于脱缰的军事冲突升级的警示,也极具当下意义。北约组织(NATO)的再定义,即从原来的“北大西洋防御共同体”到当下的“全球性干预力量”,正是西方资本主义试图以军事力量维系摇摇欲坠的全球霸权的尝试。这种尝试不仅注定失败...  相似文献   

17.
一居住地的分化与隔离及其非公正性后果空间问题曾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尤其是立足于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空间批判而对人的空间实践方式所进行的探究,为后来的新马克思主义对空间及空间正义理论的深入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城乡对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博大的思想体系中,正义理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理论,也是一个引发诸多争论的焦点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乔恩.埃尔斯特(J.Elster)于1985年出版的《理解马克思》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在该书中,埃尔斯特对马克思哲学中的剥削、自由和正义问题进行了重新解读。由此引发的问题是,这一解读是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背离,还是向马克思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Analytical Marxism)学派采用分析方法重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克服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危机。作为该学派的重要代表,约翰.罗默(John E.Roemer)运用新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分析哲学的方法以及现代数学的博弈论,建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显著特征就是通俗化。于光远曾称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一本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著作",他进而解释了"通俗"的意思:"通俗者,沟通世俗世界,用现代语言来说,即沟通群众之谓也。"[1]尽管于光远在这里没有对"群众"进行界定,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