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精神分析学说与当代意识形态理论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齐泽克成功地将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运用于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并深化了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它为当今意识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某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基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齐泽克提出了"意识形态幻象"概念,并进一步重新阐释和解读了意识形态,从而构建了其意识形态幻象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把意识形态的研究延伸到了社会存在方面,认为意识形态已经不能拘泥于"社会意识"层面,从而将意识形态界定为"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尽管齐泽克一直力图穿越"幻象",但是他也始终都在维护"幻象"。从齐泽克意识形态幻象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主要理论主张出发,探索这一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其本身的内在局限性,对于我国意识形态研究新的理论视角的开拓和分析方法的丰富具有一定启示和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齐泽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展开了深刻的文化批判。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社会意识,而且是社会存在,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犬儒主义是意识形态的新形式,意识形态主体已经被启蒙,只是他们毋宁追随虚假的意识形态幻象,与符指化的能指绑在一起,践行外在化的物质化的信仰而乐此不疲。齐泽克对意识形态的文化批判所呈现出的理论意旨深刻警醒和启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并没有消失或者"终结",它只是发生了微观化的转向和斗争方式的转变,被抽象地浓缩为了一些空洞的符号能指,从而加强了在日常生活领域的渗透和文化领域的扩张。我们必须正确引导符号消费,警惕社会信仰的物化和虚无化,遏制"淡化意识形态"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4.
齐泽克所提出的"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反映了当代激进哲学在批判资本主义"物化"现实的过程中推进意识形态批判的新的理论诉求。回顾卢卡奇以来西方左翼思潮的逻辑演进,分析齐泽克不同文本中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可以证明:全球化条件下作为"自主主体"的资本,"真实的抽象"中关于"意识形态的第三大陆"的发现,黑格尔辩证法的拉康式重构,分别构成了齐泽克"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目标指向、理论起点和方法本质。回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本身,当代激进哲学的探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切中了问题的肯綮,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厘清的逻辑疑难。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一生提出两个意识形态概念:一是认识论断裂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概念,二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其中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影响最大,但是,这一理论既有亮点也有盲点。它在强调意识形态的物质性的同时,忽视了观念和象征的作用;在强调了意识形态支配作用的同时,没有关注意识形态中反抗和斗争的作用;在强调了意识形态国家性的同时,忽视了非国家意识形态的作用。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性,佩舒、瑟伯恩、齐泽克分别从意识形态的反质询、非国家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中"象征"先验之维的作用等三个方面,弥补了阿氏理论的不足,克服了它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以其独特的"意识形态理论"而著称,尤其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质询"概念,成为当代以齐泽克为代表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主要参照与来源。然而,人们有关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讨论往往局限于《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而忽视了他早在《论青年马克思》中就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常常被人指责带有将马克思主义改造成拉康式精神分析的嫌疑,但在这篇早期文章中,阿尔都塞提出的较系统的意识形态理论更接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论域与论题。这里的阿尔都塞在考虑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与作用方式时,始终围绕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重要概念"历史"和"物"展开。以全新的视角重读这一文本,将为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面对当今的意识形态批判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齐泽克所说的"基督教内核"或者"基督教遗产"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认为,与其说这是讨论信仰,不如说是以基督教的信仰结构为例,对意义生成与建构之普遍过程的一种分析。无论我们是否认同齐泽克,神学和一般的人文学术都可能由此激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阿尔都塞理论体系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他借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伪个人主体的观念,改造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概念。他指出意识形态将个人传唤为主体和个人对意识形态的自动臣服,作为对人本主义哲学自欺行径的一种反驳。面对意识形态对个人的辖制,尤其是它通过文学艺术对人产生的一种隐性的控制,马尔库塞提出的新感性可以对摆脱意识形态桎梏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意识形态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美学革命将其导向对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9.
平衡自然观是当下各种生态主义流派的共识,旨在恢复被人类干扰的平衡的天然自然。齐泽克却对其提出严厉批判,认为人类必须穿越平衡自然观的双重幻象:穿越"平衡"幻象意味着平衡自然只是人类运用符号对自然的理性投射,以应对人的生存性焦灼,蕴含着今日意识形态操作的核心逻辑;穿越"天然"幻象意味着在生物基因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形下,天然自然早已走向了终结,技术对人类生理与心理的操纵早已潜在地发生。齐泽克强调,人必须摆脱平衡自然观的束缚,激进地斩断自身的符号根基与自然根基,成为"无根"主体。齐泽克对平衡自然观的批判实质上是对目前流行生态话语的激进解构,值得各种生态理论与绿色运动重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犬儒主义为什么是一种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犬儒主义概念从古希腊到后现代社会的演变逻辑,即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进而演变为后现代式的一种犬儒理性主义。现代犬儒主义的特征表现为:人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他们依旧坦然为之。所以,现代犬儒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处于某种清醒意识之下的反讽和玩世不恭的行为。相反,齐泽克所谓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拉康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它服从于拉康幻想公式逻辑,它不是偏见,而是具有崇高对象的无意识的幻想建构;它遵循的是"穿越幻想,认同症兆"的逻辑。因此,我们的结论是:精神分析维度下的意识形态并不是犬儒主义式的,而现代犬儒主义仅仅是建立在无意识基础上的现代意识形态的一个变种,我们切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齐泽克近来提出的一个理论口号。这一口号提出的方法论前提是齐泽克以拉康精神分析的"能指逻辑"重构黑格尔辩证法。在他看来,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对康德超越论内在矛盾的完成,提供了一种"承认对抗的最一贯的模型",并且在"实体即主体"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现。尽管齐泽克自己尚未充分讨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但应用他对辩证法的说明,我们可以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进程特别是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发现一个"预先设置"了"剩余"的"真实"存在即资本的结构秘密。相应地,马克思关于拜物教和物化的批判,可以在这种拉康-黑格尔式辩证法中在当代被激活。但是,如果齐泽克的"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今天无法提供一种对于"资本整体"建构及其内在冲突"科学"的说明,而只是抽象地强调"资本的界限就是资本本身",那么这将使齐泽克自身陷入全球化资本主义"隐性同谋"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2.
为庆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建所55周年,2010年10月23-24日,《哲学动态》编辑部与河南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精神分析与意识形态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主要围绕法国学者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当今西方学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理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选取部分参会论文予以发表,以期深化现代意识形态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问题是近现代哲学的核心问题。从笛卡尔到康德和黑格尔,再到拉康-齐泽克,主体被一步步的肢解和瓜分,在笛卡尔那里的自我同一的主体,到康德那里就变成了先验统觉的"我",而再到黑格尔那里,则成为纯粹空洞的思,拉康-齐泽克似乎将主体又充实了,但这种充实并非是主体内部的充实,而是以外部的质料予以充实。因此,在拉康-齐泽克的精神分析哲学中,主体是"我思"和"我在"的悖论式的扭结,正是这一悖论式扭结形成了主体的辩证结构。  相似文献   

14.
齐泽克吸收琼·柯普伊克的相关理论,结合自己的主体理论,对拉康的"性化公式"做出了极为激进的解读。齐泽克认为"男性"和"女性"这两个概念所揭示的是象征化失败的两种模式,象征化的失败说明性差异属于实在界,不过实在界并非不可改变的领域,它是象征化失败的产物,象征界改变了,实在界也就跟着改变了,因此追求性别平等的相关努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齐泽克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出发,揭露了意识形态的不完整性。在他看来,“征兆”作为沟通前符号界和现实界的桥梁,在意识形态建构起来的看似完整的象征秩序中打开了缺口,挑战了意识形态的“真实”,因此“征兆”是意识形态的“崩溃点”。传统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的自由”和“等价交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主义”和“排犹主义”就是这种征兆。  相似文献   

16.
当代政治哲学家阿甘本在《奥斯维辛的剩余》中提出了"穆斯林"形象,其中蕴含了人与非人的界限。这一非人形象改变了界定人的概念的理论坐标,提示了一种主体的"减法"定义法。齐泽克指出,人的定义应该在阿甘本的非人与拉康的邻人之间重新界定,人性中包含了非人,主体中隐匿了他性。在与阿甘本的对话中,齐泽克的主体之思为人们重新界定主体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推进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价值认同提供了可能性,但市场经济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取向给价值认同带来一定难题.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实效性,必须正确处理利益认同和思想认同的辩证关系,坚持以利益认同为前提和基础,突出思想认同对利益认同的引领作用,通过利益认同推进思想认同,从而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8.
神经科技的发展使得直接人为地操控大脑和心智变得可能,这无疑对个人同一性的判定构成了挑战。本文以情感为进路,探讨了同一性遭受干预的可能途径,分别从自我认同中的情感标准、真实自我的感受质、自我的客体化、选择的潜能与选择的独立性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认为:同一性并非仅仅借助大脑就能得到解释,而必须依赖于它与主体所拥有的经验之间的关系;身份的认同不是单独个体主观的选择、决定和行动,还包括他人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的确认和肯定;作为法则使意志得到服从的意识源于行动不仅仅是在快乐舒适的基础上合乎义务地发生,而且在根本上就是出自义务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反映了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其核心就是社会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在促进社会群体的认同中起着主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社会思潮多样性的背景下,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通过核心价值观认同,来促进社会认同.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公共政策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大众文化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齐泽克根据拉康的幻象理论重构的“作为幻象的意识形态”概念,是继阿尔都塞之后,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础上做出的又一重要推进。他认为,在其基本层面上,意识形态不是掩饰事物的真实状态的幻觉,而是建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因此,意识形态批判的着眼点不应该只停留在对意识形态话语形式进行“症候分析”,以破除所谓“伪意识”的幻觉,而更应该聚焦于物质性现实的表面,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呈现于其上的意识形态幻象进行“穿越”,“去体验为什么在它后面一无所有,幻象是如何巧妙地掩饰这‘空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