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8月9日至13日,美学界的盛会-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千余名学者参与了这次会议,诚所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本届美学大会的主题为"美学的多样性",由于牵涉议题广泛,参加会议学者众多,本文择其大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悦笛 《哲学动态》2007,(10):71-72
2007年7月9~13日,第17届国际美学大会在土耳其的安卡拉召开,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学者参加了盛会。本次会议以“美学为文化间架起桥梁”为主题,现综述如下:一、艺术与哲学:分析美学的东西视界艺术问题一直是美学研究的重心,分析美学在20世纪为此做出的巨大而独特的贡献有目共睹,分析美学的研究者们仍在该问题上逡巡反思。当代哲学家约瑟夫·马戈利斯在开幕式上以《艺术的状态》,明确反对康德“超验的转向”及其所形成的一种“普世性”追求,认为这种普世性抽掉了历史,最终要回到一种“后康德主义”与黑格尔的“历史主义”那里来重新…  相似文献   

3.
神经美学采用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来探索审美的神经机制。本文从审美认知加工过程的角度来探讨审美的心理学原理及其神经机制。回顾了近年来神经美学取得的主要成果, 研究发现与审美加工相关的脑区主要涉及感知觉、运动、情绪以及奖赏等机能系统。神经美学的三个重要研究主题是真与美、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以及认知与情绪。未来研究应从时间维度来探讨审美体验的动态性, 从跨艺术形式以及跨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审美神经机制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英国美学杂志》(The 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和美国《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The Journal of Aesthetcs and Art Criticism)是英美美学界的主流杂志,本文将以统计学的方法,以这两本杂志为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总结杂志从1990-2000年间的文章,管窥当下英美美学研究的现状,分析英美美学研究的结构和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8月9-13日,第18界世界美学大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开幕。来自世界各国的400多位美学家与国内600多位学者在"美学的多样性"主题下进行了研讨。情况如下:第一,美学内部研究呈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第22届国际黑格尔大会于1998年8月26日至29日在荷兰乌德勒支大学举行。这次大会由国际黑格尔协会(InternationaleHegel-Gesellschafte.V.)等单位发起并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赞助。来自世界各地近三十个国家的一百六十余名学者参加了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黑格尔美学——政治的艺术与艺术的政治》。这一主题的拟定是基于下述考虑:当代的特征是文化诸领域的分化和人们活动领域的彼此间的愈益独立。这一诊断曾把人们引向对“什么使一个共同体凝聚在一起”这一问题的探寻。由于宗教和道德在当代已丧失其整合力,美学的政治含义以及源自政…  相似文献   

7.
由“国际美学协会”主办、日本美学学会承办 ,主题为“2 1世纪的美学”的第 1 5届国际美学大会于 2 0 0 1年 8月 2 7- 31日在日本东京地区的海滨幕张举行 ,来自世界 4 2个国家和地区的约 50 0位美学家参加了大会。本届大会作为新世纪的第一次世界性的美学大会最大的变化是首次在东方国家举行 ,因此亚洲国家代表人数大大增加 ,大会专门设计了亚洲地区的日本、中国、韩国、东南亚、印度五个专题讨论会 ,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美学家分别进行大会发言 ,从而使世界美学界更加了解亚洲美学的发展状况。作为中国专题组 ,大会邀请了中华美学学会副主…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艺术?它为什么能成为所有社会都能接受的共同文化?随着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一门崭新的领域——神经美学,用于解释这个问题。神经美学研究目标是了解艺术创造、欣赏和审美的神经基础。神经美学研究将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与神经科学研究手段结合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神经美学研究必将为美学的发展做出革命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7月4—7日,由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主办的第20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隆重召开,现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主任李晨阳教授主持会议。大会以"中国哲学与多元文化世界"为主题,共发布了250余篇论文,与会学者来自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20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4~7日,在北京奥运会前夕,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在上海胜利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翻译与多元文化”,旨在强调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对于多元文化的共同关注,彰显翻译活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实现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通联员穆卫宾)第十二届多哈国际宗教对话会议暨第三届"2016多哈宗教对话国际奖章"大会于2016年2月16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一行2人应邀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多哈国际宗教对话中心举办,主题为"从宗教教义的角度审视精神与文化安全"。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的专家学者、宗教人士和宗教机构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学的中心转向艺术,研究和探索艺术美和艺术创造问题成了主题。第9届国际美学会议(1980)就是以“艺术创造”作为中心问题的。我国近几年美学研究也开始注重艺术问题,出版了不少有关艺术美和艺术心理的专著和译著。《门类艺术探美》一书正是适应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开宗明义地以各门艺术的审美特性作为探索的重点,把美学研究和艺术研究结合起来,融科学探索与审美鉴赏于一体。书中表明,无论在研究的重点上还是在表述的形式上,作者能以深刻新颖的观点取胜,以生动流畅的文笔诱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美学研究的中心刚转到艺术,虽然有从整体上的、一般性的角度研究艺术的专著,如《艺术哲学》、《艺  相似文献   

13.
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25~2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吉林大学文学院和中国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与会代表围绕主题从多个方面展开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5年10月20日举行的第三十三届大会通过的。2006年12月29日,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已正式批准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这部国际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这部新的国际法于2007年3月18日生效。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代办张双鼓表示,中国希望以缔约国的身份参加将于2007年5月召开的第一届《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  相似文献   

15.
2010年7月2-7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承办的国际普世对话学会第八届世界大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文化间的对话:和平、正义与和谐。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波兰、菲律宾、尼日利亚、墨西哥、日本、印度、希腊、德国等国家的70多名学者与  相似文献   

16.
易存国 《学海》2003,(1):187-190
关于中国艺术及其美学精神问题 ,学界曾有诸多探讨。本文认为 ,这些成果虽然各自研究的角度不同、重心不一 ,但都给我们提供了某种启发。然而 ,有一个关涉到中国艺术美学精神命脉的问题却鲜有提及 ,那就是 :中国不仅是一个诗的国度 ,更是一个重视乐舞的国家 ,我们甚至可以说 ,中国艺术及其美学精神自始至终就盘旋在“龙飞凤舞”的根上。因此 ,“诗教”与“乐教”之双璧成为解开中国艺术美学精神的锁钥  相似文献   

17.
第十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暨第八届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国际会议,将于2010年7月28日~31日在新加坡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化的生命伦理”,关注在高度全球化背景下生命伦理的交流与合作。此次会议由新加坡生命伦理委员会主办,在新加坡新达(Suntec)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8.
<正>艺术美学是从"艺术世界"中凝练和升华出来的源初美学形态。当代艺术美学应以开放的视域,将自然、生活重新纳入人类艺术活动的范畴中来考量,以审美直观和解释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建构一种全新的美学系统。宗白华和海德格尔等是现代艺术美学理论阐释的重要实践者。当代视域下重提艺术美学的意义在于:既可恢复美学研究的艺术维度,又与思辨美学形成一种互补,共同致力于世界美学的普世性建构。艺术美学与哲学美学、生活美学(环境美学)一起形成当代美学研究的三维度。  相似文献   

19.
对希波克拉底警句的深层解读--审美修养是从医之必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图透过医学与艺术的联系,深入到医学与美学关系的层面,进而发掘希波克拉底关于"医学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指出希波克拉底警句蕴涵着:医学是美的职业,它具有崇高地位和独特的重要性;医学所追求的是健康而美好的人生,医学所创造的是健康之美、生命之美、至善之美、仁爱之美.既然医学是最为卓越的艺术,医务工作者就应该重视美学修养,并让医学审美意识牢牢植根于自己的医学实践之中.换句话说,审美修养是从医之必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经历了很多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影响到美学和艺术领域,使得其越来越具“多样性”和“边界化”.一方面,日本社会越来越推崇“多样性”的概念,并在很多方面(人性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样性、品味的多样性,等等)跟随这样的趋势.这一时期的美学和艺术研究领域也强调多样性的重要,将其作为艺术史如何获得多学科元素混合动力的方法.另一方面,美学和艺术史所研究的内容相比于讨论“中心”更倾向于讨论“边界”.尽管“中心”这个语境意味着一个领域内的传统或正统主题,相反“边界”意味着不作为传统研究对象的主题.这一时期研究的特征是,倾向于靠近这些“非法”的主题并且正面地解决它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多样性”和“边界化”才被视为近代日本美学和艺术史研究状况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