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重提20世纪存在主义神学家保罗·田立克的"关联法",阐释"宗教象征"在构建人类实存之"问"与神圣启示之"答"之关联中的作用及须规避的问题,也对在中华文化逻辑处境下之宗教象征应用之可能,作了粗浅的论证。本文认为"关联法"及其"宗教象征"是适用于中国现实处境,回应挑战、进行神学建构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也是帮助我们在中华文化逻辑下进行"照着讲"的同时,努力开启"接着讲"的重要方法论工具。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兴起,存在主义文学同时变成潮流,荒诞的观念深入人心,萨特和加缪,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然而在他们的代表作《恶心》与《局外人》中所表现的荒诞意识却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宗教语言研究热潮,综观当代西方宗教语言研究的现状,尽管研究者在理论立场和学术观点上尚存较大分歧,但也表现出一种相同的学术旨趣,即注重方法论的反思与构建.笔者认为,这种旨趣无论是对于我们寻求合理的哲学方法去解开宗教语言之谜,还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教哲学研究来说,都有其值得借鉴的意义.当代西方宗教语言研究方法经历了语义分析、功能分析、生存论分析以及生存论-本体论分析的嬗变过程,这四种分析方法主要以分析哲学、存在主义现象学和解释学为方法论基础,是把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出现的语言哲学运用于宗教语言研究的逻辑产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信息化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全球宗教的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孕育了"网络宗教"。进入21世纪世界各类宗教不仅没有消沉、退隐,而是更加活跃、彰显。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宗教每日都在诞生,人工智能正在与宗教走得越来越近,"AI宗教"初露端倪,21世纪的世界宗教将以更加多元而复杂的形态展现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5.
陈树林 《世界哲学》2009,(6):136-145
20世纪初发生在俄国的文化危机是西方文化危机的重要体现,对这种文化危机的宗教哲学回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白银时期著名哲学家弗兰克站在宗教神学的立场上,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视角,通过建构社会哲学的方式,对这场文化危机做出诊断,并给出医治的药方,他因此成为这种宗教哲学回应的典型代表。透过对弗兰克思想的分析和理论价值的发掘,有助于把握20世纪俄国社会的历史嬗变和西方文化危机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富瑜 《宗教学研究》2016,(3):210-216
弗朗西斯·克鲁尼是20世纪后期美国天主教比较神学的重要代表。他提出通过向非基督宗教传统学习重构基督教神学并身体力行多年从事耶印比较神学,成为宗教间对话的先行者和20世纪比较神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宗教多元性与现代性共存的今天,他所倡导的比较神学在国际宗教学界越来越引人注目。他的比较神学文本互读理论既是对传统基督教神学的重新解读,也是梵二会议后基督教神学家与非基督宗教展开文本型内部对话的实践成果。对克鲁尼比较神学思想的分析为汉语学界提供宗教间对话和经典文本互读的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7.
"宗教"已成为现当代常用的词汇,围绕"宗教"定义而起的儒教(孔教)宗教性的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这一问题可追溯至20世纪初年,东渡日本的梁启超引入"宗教"概念并对宗教与孔教的关系作出划分。这一关系的划分引发了当时知识界的争论。留日学生及章太炎、王国维等受日本影响的人士赞同孔教非宗教说,而《新世界学报》同人及康有为等坚持孔教是宗教说。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宗教"涵义的理解。20世纪初的这场论争为儒教宗教性问题提供了一种历史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菲利普·古斯顿是新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的绘画从抽象重新回归到具象。他在后期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带有幽默与讽刺意味的绘画作品,其创作理念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存在主义哲学观的影响。文章旨在分析菲利普·古斯顿绘画中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兰恩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存在主义精神病学家,在反对传统精神病学诊疗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存在精神病学的心理治疗观。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上,兰恩主张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视角来理解精神疾病,要从一个人的环境或背景中来理解他的行为。在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上,兰恩强调通过改变患者的生存环境来促进其自我恢复。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宗教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由来已久,宗教学科和宗教人士对宗教经济的研究,远早于经济学及其学者对宗教经济的研究。经济学学者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宗教领域内经济的研究,20世纪中期以来逐渐兴起,宗教经济学概念近年来频繁出现。但是,对于什么是宗教经济、宗教经济学、宗教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等基本问题,缺乏较好的界定和系统研究,宗教经济学理论体系远未形成。本文主要对宗教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宗教经济实体进行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是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依据唯物史观对中国宗教思想史作了独具特色的系统性诠释,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成分、宗教思想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互动关系、儒学的宗教性质等内容,指出在中国文化的建设里面不能无视宗教传统,其研究成果成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范式,对20世纪的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初期,当现象学在德国诞生时,美国哲学界盛行的是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20世纪30年代前后,现象学在德国达到了繁荣时期,并逐渐传播到了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现象学(以及在现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存在主义、诠释学)已经逐步被美国哲学界接受,并成为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之外的另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3.
冯颜利 《哲学动态》2005,31(9):33-37
著名的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高兹(Andre Gorz)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运动、后工业社会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政治生态学"、"后工业社会"等理论,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活动领域.他关于后工业社会的休闲观对西方休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国内很少对其进行探讨,希望本文的讨论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一、宗教热的表现现代宗教热是指始于20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的一场全球性的宗教信仰狂潮。它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毛燕 《宗教学研究》2012,(3):242-24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彝族文化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彝族文化研究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彝族宗教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本文从彝族宗教崇拜观念、彝族宗教仪式、彝族宗教与艺术、彝族宗教与文学、彝族宗教与其他宗教对比、彝族宗教与生态保护、彝族宗教中毕摩与苏尼的研究等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彝族宗教研究进行了梳理,为学者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彝族宗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以来,天主教在包括南锥体国家在内的拉丁美洲处于霸权地位。20世纪后,南锥体国家的福音派新教徒,与新纪元运动、东方宗教相关的灵性信仰信徒和无信仰人士开始增多,天主教的霸权地位受到动摇。天主教霸权地位的破裂、多元宗教共生是当代南锥体国家的宗教格局。在此影响下,当代南锥体国家的宗教发展呈现出脱离宗教的人数增多、宗教的去制度化与去组织化和宗教流动加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与宗教的关系如何,一直是全社会尤其是宗教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而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对宗教的态度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成为各种论点持有者经常拿来论证自己看法的、认为是很有分量的重要论据。  相似文献   

18.
弗朗西斯·培根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间以委拉斯贵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为基础,创作出一系列"教皇"主题的绘画作品。培根绘画中的很多核心主题在其"教皇"主题系列绘画中都有所体现,譬如作为教皇形象的重要面部特征——"尖叫""张大的嘴"。当时画家所处的时代正是存在主义潮流兴起的时期,因此培根绘画中的"尖叫的嘴"这个面部表情有着不同于其他面部表情的语境,它包含存在主义的意蕴。而那个时代的社会情绪譬如孤独、痛苦、信仰的丧失、大屠杀的阴影等都在精心设置的语言框架中及教皇身上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中国文化中,宗教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与它相关所形成的冲突是许多冲突中的一部分。胡适作为20世纪中国文化中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与宗教的冲突中也扮演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胡适不相信任何宗教派别中的“超验绝对”和宗教引致人类至善的承诺,他虽然没有专门写一部拒斥宗教的书,但在他的著论中,基本上前后一贯地强调了对宗教的拒绝和反对。那么,胡适没有成为任一教派的信徒,拒绝“超验”性“神”的存在,否定宗教体验的价值,其基础何在呢?或者说,是什么东西支持他走向无神论,使他远离“超验领域”而一去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网络宗教和宗教的网络复兴两个角度梳理了国外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有关网络与宗教的主要研究。互联网对现实的嵌入也包括宗教领域,本文将探讨宗教利用网络的各种模式以及网络宗教研究的各种主题。本文也阐述了宗教对网络的重塑,以及如何挑战世俗化理论。最后,无论是网络社会,还是宗教复兴,实际上都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是更为深远的"现代性的延伸"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