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妙华 《佛教文化》1994,(6):22-24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在《佛教文化》上不见“经典导读”久矣!这里牵涉到一个办刊宗旨问题,《佛教文化》既不是纯粹的宗教内部传教刊物,也不是普通的以世俗文化为内容的文化刊物,如果单纯地强调刊名中的任何一边——“佛教”或“文化”,都是人为地割裂“佛教文化”这个统一体。为此有朋友问,《佛教文化》究竟是在教内还是教外?我指着寺院建筑中轴线说,既不是大雄宝殿,也不是钟鼓楼,《佛教文化》是沿着这条中轴线穿过山门通往寺外的大路。“经典导读”栏目就是把寺外的人们领进门来的那位导游,今后当然要加强这个栏目(这也正是读者呼声很高的一个要求),从本期开始即有针对和有计划地考虑选题,把读者需求最为迫切的那些经典排列出来,约请大德和专家来做“导读”,相信会得到读者的支持。当然,形式仍需注意活泼多样,有“文化”意蕴,比如佛教史上大量嘉言懿行、文化典故也是很好的导读材料,有益于我们增进对佛教文化的认识,故本期同时还发表了一篇《佛门名对》。  相似文献   

2.
去年第五期《佛教文化》所刊的牟钟鉴先生一篇文章《研究宗教应持何种态度》,被国内外影响甚大的《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之后,对于宗教究竟“应持何种态度”似乎成了《佛教文化》期刊一个甚为微妙的“情结”。今年的几期卷首语,也多半是围绕这个“情结”来说的,承读者谬许。近日还有《读书》杂志的读者,拿来上面一篇我的文章《佛寺与宗教学系:相隔有多远》,与我探讨,探讨的还是这个“情结”之下的话题。坦率地说,对宗教究竟“持何种态度”固然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是《佛教文化》没有也不可能就这个问题提出任何新的发明见解。因为…  相似文献   

3.
通联片羽     
君冈 《佛教文化》1994,(2):38-39
主持寄语 时下有很多大众化期刊,都时兴在刊物中向读者透露一些自己这“编辑部的故事”,以期常与读者保持情感沟通。《佛教文化》当然也有自己丰富活泼的编辑部故事:一如您在电视片中已经眼熟的那样,在位于北京市区中心、闹中取静的这座典型四合院里。  相似文献   

4.
1996年第一期《佛教文化》第2页有“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一句,我认为此处“给使”应为“结使”。“结使”(佛教术语)即烦恼之异名。系缚心身,结成若果,故云结;随逐众生又驱使众生,放云使。《净心城观发真钞》上本日:“犹如乳母常随小儿,能系缚生死、故名为结。常随生死,故名为使。即九结十使。”结缚众生使不出生死之烦恼有九种,即:一爱、二意、三慢、四无明、五见、六取、七疑、八嫉、九促是也。“十使”又名“十大惑”,也叫“十根本烦恼”。即贪、瞑、痴、馒、疑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成禁取见五利使。结使不是…  相似文献   

5.
在辛苦劳碌的人世上在兴衰成败的热梦中燃一柱悠悠兰香让《佛教文化》伴您灯下静坐共享中华禅悦的风味菩提智慧的清凉不久前《佛教文化》办妥了1993年经全国邮局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海内外发行的手续,宣传部门要求在征订广告上写几句能吸引读者的话,我便拟就了上面这首小诗,但不知是不是真能做到‘吸引读者’?这几句‘广告词’实在并没有多少广告味,它不过是《佛教文化》编撰者的一个良好祝愿,也是对自己这份刊物的一点期望。  相似文献   

6.
重要启事     
尊敬的读者: 自2005年起,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文化》将改版并自办发行。 《佛教文化》自1992年创办以来,一直得到中国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和四众善信们的全力支持,倾心爱护。到今天她已成为在大陆与港澳台地区都享有较高声誉的一份佛教刊物。《佛教文化》旨在传播以佛教文化为主的宗教知识,宣传以佛教正法思想为指导的人生观、生活观、  相似文献   

7.
无声的展览     
《无声的展览》这篇文章是想说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合作举办的“佛教文化艺术展”的事。 展览会没有声音本来很平常,为什么要突出“无声”二字呢?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佛教文化》1995,(6):15-15
我是贵刊1995年的全年订户,(在邮局订阅)遗憾的是除收到过上半年一、二、三期贵刊刊物外,至今尚未收到。多次去邮局查问均不被当一回事,无奈只有去函请问贵刊,如果汇款去能否买到四、五两期《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9.
拜读《佛教文化》96年第6期法宏大文《狗子有佛性你无佛性?》后,受益良多,但也有不敢苟同之处,使我这个门外汉不能不言者。特撰文求教诸方大德及法宏师。文章开头说:“幸好得遇几位禅门大德。为我指了个入处,几经磨砺,得了个歇处,方知确有生死可了。”法宏师得个“入处”是什么?“歇”的程度是怎样?值得仔细推敲。所谓的“入处”,如果是文章第三段所说的“真正修禅有证,‘欲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便是真实不虚之境界,我们不必想改命运,改造我们自身就是改造我们的命运。”请问此“心”是常?是无常?是既有常又无常?还是非…  相似文献   

10.
郭店竹简《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校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忠信之道》校释1.不访不富,忠之至也;不是、弗智(知),信之至也:“宫”字疑为从、告声文字,当释为“造”,训同“狡诈”之“狡”。战国文字中“造”字有写作“造”者(见高明《古文字类编》,其右旁所从与此相近。《诗·兔》毛传:“造,伪也”。《周礼·大司徒》  相似文献   

11.
通联片羽     
今年 5月 21日,尊敬的赵朴老永远离开了我们。为悼念朴老对佛教、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佛教文化》特出了“纪念朴老专辑”的合刊,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编辑部不断收到热心读者的来电来信,他们谈了对赵朴老人格精神力量的崇敬心情,也谈了对编辑部编排“专辑”的感谢与看法,以及他们的期望等等,让我们深深受到鼓舞和感动。   对于广大热心读者的鼓励、鞭策和建议,《佛教文化》编辑部衷心感谢 !我们相信,不断增进与读者间的互动交流和理解,对促进期刊的发展是大有裨益和必要的。愿热心的读者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与关注,让我们共同携手把《佛教文化》办得更精彩些、更美好些。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02,(12):44-44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法音》杂志主要栏目有:特载、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四众同修、佛教文史、胜迹巡礼、佛教艺术、政策法规、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海外佛教、黄金纽带、书林漫步、佛教文摘、禅林清韵、佛教新闻等。《法音》杂志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陈兵 《佛教文化》2010,(4):14-17
<正> 一、禅宗之悟与修关于开悟,禅宗有解悟、证悟之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三说,由顿悟而渐修者,是就解悟而言;渐修顿悟、渐修渐悟、顿修渐悟,皆就证悟而言。"若因悟而修,即是解悟;若因修而悟,即是证悟"。是则宗密所言证悟,是指见道证果时的悟,即惠能所谓"证果渐中顿";解悟则指证果前的悟,即《楞严经》所谓"理则顿悟",惠能所谓"悟法渐中顿",只是悟心性之理,安心,得正见,非实证。以此为准则衡量,则达摩二入之"理入"(由修壁观安心)及《坛经》"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一悟即至佛地"等语,皆讲解悟,"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当指见道证果时的证悟。憨山《示参禅切要》对解悟、证悟的解释则有所不同: 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  相似文献   

14.
五台行吟稿     
吴立民社长赴五台“佛教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欣逢武汉大学教授、佛学专家萧萐父先生。萧先生对《佛教文化》季刊出版发行表示祝贺,称赞不已。吴老请萧先生提些建议,萧先生很认真地翻阅了季刊,又想了想,才谈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既是普及型刊物,当然要通俗易懂,但其中还是要有一些份量较重的作品。在吴老恭请之下,萧先生赐稿本栏。这无疑是“阳春白雪”之属。读者诸君以为如何,欢迎赏读评点。  相似文献   

15.
本人接触《佛教文化》已有几年,看到杂志越办越好,非常高兴,平常逛书店或书刊亭时也很留意杂志的流通情况,但很令人失望,在林林总总的杂志市场当中、我们找不到这本清凉读物,中国佛协的另一种杂志《法音》也是不见其影。在不大不小的深圳,书店书亭特别之多.我们疑惑,为什么经营者不经销佛教杂志,是否我们的杂志宣传不够.价格太高,还是流通受限制?我想.这样的佛教杂志内容仁富,浅深结合.面向的读者应该是千千万万的大众,确如杂志宗旨所说.让热恼中的人才如获清凉甘露一但如果我们杂志的发行量仅有几万或十几万,那远远起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份佛教界主办的刊物,《佛教文化》有一个无可推卸的任务:对于反映当代青年人学佛出家的题材,怎样处理?这一题材恰恰又占有了来稿中相当大的比例,从一侧面反映了一部当代青年人的心态和动态。但是,从来稿看,这中间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希望这类作品都能体现出青年人热情探索开拓、勇于追求正知正信的感人气慨,但事实上很多来稿在对佛教的认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比较幼稚、肤浅的情况,尚属大可理解的话,那么对少数作品以一味消极、悲观的人生观作结,则非独《佛教文化》不能赞成,实在也不合佛陀教导之本意。经过慎重的比较和选…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人可以吟唱“深山藏古寺”;现代诗人会发现,“深山已难藏古寺,古寺深山人更多”,佛教圣地大都成了旅游胜地。既要看到旅游业对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也应看到旅游业对佛教文化的消极影响。如何保持佛教本色、化世导俗而不被完全世俗化、庸俗化,是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佛教文化》一八万四千法门之舟楫《佛教文化》一三大语系佛教之园地《佛教文化》期刊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中国佛教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双月期刊。是以全面、系统的方式介绍中外佛教文化、学修体验、艺术种类、佛教文史、佛教文化交流等为主的佛教文化刊物。《佛教文化》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以"佛教文化"命名的专业性期刊杂志。自1992年创刊以来,深受海内外广大信众和佛教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和青睐。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1,(9)
《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  相似文献   

20.
转眼已和《佛教文化》结缘一年,我的心也随之和读者朋友结了缘。想到读者.亲切感油然而生,有如面对自家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