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中国古典道家"自我"的一种新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道家中并没有“自我”这一概念,但却拥有丰富的关于“自我”的思想。该文在对照西方传统自我观念的基础上,理解中国古典道家的“自我”。指出道家的自我是一种无知的自我、无为的自我、无欲的自我;是一种顺应的自我;是一种幽默化的自我。希望这种解读在某种意义上能够丰富与发展“自我”的概念,并为心理学对于当代中国人“自我”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2.
别对我期望太高:运动领域中的自我设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领域中存在自我设限行为。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自我保护策略,可分为行动式自我设限及自陈式自我设限。抬举他人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自我设限。自我设限的动机有自我价值和印象管理两种理论解释。与自我设限相关的因素包括归因、自尊、目标定向、群体凝聚力、任务性质及性别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为教练员正确处理自我设限问题提供了建议。从理论上提出身体自尊可能是运动员整体自尊和自我设限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3.
进化心理学家推测,自我认知是一组沿着不同进化历程发展起来的认知加工能力。史前人类的早期,自我面孔识别依赖于延展我的加工。由于我们对自我认知、自我意识的神经机制还知之不多,而它们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复杂性又极其重要。自我面孔作为个体最显著的自我标识,可以作为延展我、私密我、概念我加工的独特刺激,对于揭示自我认知加工的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置障碍,以达到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的目的,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自我设限在学业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学业自我设限。中学生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学业自我设限行为较为普遍。下文所述的自我设限的行为表现、不良后果和干预策略旨在为学校教育提供科学信息,帮助自我设限的学生走出学业困境,从容的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建斌  聂衍刚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48-1857
核心自我评价是一种潜在的、宽泛的人格结构, 被定义为个体对自我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和估计。在过去十余年里, 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重点从早期关注结构的验证与测量、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在工作领域中的功能, 到近期开始转向探讨与心理健康、学业行为等变量的关系。另外, 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和调节作用可从动机、图式、能力、应对与获益和自我验证五种机制进行解释。核心自我评价的起源、过高核心自我评价是好是坏、核心自我评价还应包括或排除哪些因素、核心自我评价是否只有高低之分、“参照框架”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力有何影响等涉及核心自我评价性质的问题目前仍没有得到解决。未来的研究可着眼于扩大研究领域、解决与核心自我评价性质有关的问题以及对核心自我评价进行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我面孔识别是自我参照加工的一种研究范式, 反映了人们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区分识别出自我面孔的过程。自我面孔识别的脑区定位涉及前额叶、脑岛、扣带回、颞叶和顶叶等脑区的协同作用, 其认知加工有三个阶段:低水平的感觉处理阶段, 对自我参照的面孔信息的处理阶段和身份辨别阶段。在今后的研究中, 应该在时程上区分自我面孔识别的各个加工过程, 并且结合脑区定位结果, 明确自我面孔识别的各加工阶段及认知成分。  相似文献   

7.
自我欺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艺敏 《心理科学》2007,30(6):1445-1448
西方哲学、心理学等领域对"自我欺骗"开展了有影响力的研究。早期的理论家关注自我欺骗的意识特征。弗洛伊德通过指出意识和无意识可以由动机推动,开创了自我欺骗研究的新阶段。众多研究者采纳了弗洛伊德的思想,解释了为什么自我欺骗在自我服务偏向、社会称许性、进化等行为中起重要作用。自我欺骗作为一种个体普遍经验到的心理现象,其可能是自我服务偏向的本质所在。文章最后分析了心理学界开展自我欺骗研究的意义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关于自我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麦金太尔将其置于美德理论建构的视阈中讨论。他提出了一种叙事性的自我观,从可理解性、可持续性、可解释性、角色统一性等方面提出了自我与共同体联结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同时,他也指出传统为这样一种联结提供了社会背景,实践的内在善则为其提供了规定性内容。而且,自我与美德之间的统一,要基于对共同体的善的认可来实现。正是社会目的论集中体现了自我与共同体联结的内在结构。此外,他进一步刻画了自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爱国主义被视为一种核心的美德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9.
两个实验探索群际威胁情境下表达性和能动性自我肯定对个体自我评价的影响。实验一诱发群际威胁,操作表达性自我肯定,测量被试的自我评价水平。实验二与实验一采用相同的方法,诱发群际威胁,操作能动性自我肯定,之后测量自我评价水平。两个实验均发现,群际威胁组的自我评价显著低于控制组;在群际威胁情境下,表达性自我肯定组和能动性自我肯定组的自我评价显著高于无自我肯定组。研究表明,群际威胁虽然是群体水平的感知,但会对个体水平的自我评价产生消极影响,通过社会认知基本维度进行自我肯定能有效缓解群际威胁对自我评价的消极影响。自我肯定对群际威胁与自我评价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跨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大多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好像一夜之间自己已长大成人了,突然之间发现了自我,对自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有科学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才能做到开拓创新、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1.
心理咨询和治疗离不开对自我的关注, 精神分析、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对自我的关注局限于认知或行为层面, 而新兴的正念疗法填补了对自我身体和感受层面关注的空白。具身认知和具身自我实验, 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身体、感知觉和认知情绪的密切关系, 及其与自我的息息相关。本文在整合已有心理疗法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整体观的自我结构, 即自我是理性(符号机能、认知情绪)、感性(非符号机能、感知觉)、身体(生理机能)的综合体, 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人的“自我和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除了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外,还应该包含人的自我和谐这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已成为突出的问题,并且为理论界长期关注。这种分裂和矛盾在我国的现阶段又有其特殊表现。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就要面对现阶段还存在“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现实,追究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寻求在当前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的方式,使人的自我不断趋向统一、完整、和谐,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一自从人的自我意识产生,就开始有了人的自我分化乃至自我矛盾,这种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于国庆 《心理科学》2005,28(6):1338-1343
时代进步呼唤自强精神,大学教育强调自我教育,个人发展需要自我管理。本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探讨自强精神、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共同关键即自我控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一种整合的自我控制自组织理论构想。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团体焦点问题访谈、结构式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等实证分析,揭示了大学生自我控制内部要素、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总体上印证了理论构想。结论:自我控制是以自我为主体,在由生命圈、社会圈和字宙圈组成的立体三维时空中,以个人身心和行为、外在环境和事件为对象,以实现个人、社会和字宙内外和谐发展为原则目标的,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执行、自我评估、自我激励、自我校正的动态阴阳变化自组织系统。该研究提出的理论及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奚彦辉  高申春 《心理科学》2008,31(6):1424-1426
从心理学视角探究老子的自我观,指出老子的自我观本质上是一种顺应的自我;其中,顺应的前提是"明",顺应的基点是贵身,顺应的方式是无知、无为、无欲,顺应的工夫实践是致虚守静,顺应的环中则是保持自我之真、不失自身的主宰.最后,指出老子顺应的自我的理想形象,以及老子顺应的自我观对塑造健康自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我批判是一种文化自我反思和自我辨析活动,是文化自我扬弃的过程,也是文化自我完善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实现文化的自我扬弃和自我完善,而最终则是为了社会成员文化需要的满足,为了社会成员的普遍幸福。文化自我批判是文化自觉的主要标志,是实现文化整体变革更新的推动力量和有力武器,它可以通过文化自我扬弃和完善防止文化衰败,实现文化发展繁荣。文化自我批判是一种自主的自觉活动。要进行经常的文化自我批判,文化主体要有文化自我批判意识和能力,更要有勇于文化自我批判的精神,同时也要建立文化自我批判机制并使之法制化。  相似文献   

16.
在外语写作课堂教学的情境下,使用写作自我效能感量表、外语写作焦虑量表和一篇英语命题作文分别调查35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写作焦虑与外语写作成绩,探讨写作自我效能感在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外语写作焦虑显著负向预测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2)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外语写作成绩;(3)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在外语写作焦虑对外语写作成绩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共分两个部分,研究一用Rosenberg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自我评价量表调查了630名被试,结果表明:(1)自我价值感与具体自我评价的相关广泛存在,不仅限于少数领域;(2)个体对品质的重视程度对自我价值感影响不大;(3)高、低自我价值感者在具体自我评价上的显着差异普遍存在,自我价值感越高对自己在各方面的评价就越高。研究二用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调查了193名被试,结果表明,低自我价值感者的自我评价略低于一般受试者,而高自我价值感者的自我评价则比一般受试者高得多。  相似文献   

18.
人的自我超越是人生的永恒追求。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的人,都在以其自己的方式追求着人的自我超越:或者是宗教的超越,或者是现实的超越,从而都把人导入一种不满足于现状而直指未来的前进征程。个人的自我超越的基本内容是道德的超越,而个人自我超越的功能则表现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就是说,个人的自我超越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所以,社会必须对个人的自我超越给予强有力的引导,以保证个人自我超越的正确方向。一、人在道德确证中的自我超越人的自我超越也就是他对自己现有的境界、目标、尺度,或环境条件和限制的突破。人在这种超越…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体系,对这一理论中的自我概念、自我的独立起源及其自主性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自我与适应、自我与心理能量的关系问题。最后,本文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在精神分析发展史上的作用、意义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20.
人格结构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垒 《心理学报》1998,31(4):409-417
为了动态化地分析人格的结构。研究一采用个体性自由命名描述法考察人格的动态内容。150名大学生分别用10个词描述实际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应该的自我。词频统计反映了不同自我的内容特点。研究二采用常模化限定性描述法考察人格的结构特点,用研究珠高频词制成实际、理想、应该的自我词表。200名大学生用7点量表分别评定各词表中的每个词适合描述相应的自我的程度。结果表明,实际的自我有5个因素,解释47.1%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