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通过考察布洛赫、卢卡奇和本雅明等三位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相关思想,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拜物教批判思想在20世纪的复兴。文章指出,以布洛赫为代表的这批中欧知识分子,通过对"犹太人问题"的反思而超越了韦伯关于"祛魅"的思想,达到了对资本主义的宗教性质的洞见。正是在此前提之下,他们后来才转向了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的立场。他们在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之后,又分别从资本主义宗教批判和扬弃该宗教的道路等两个维度对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思想进行了重构。通过这一重构,他们一方面更加明确地呈现出了资本主义宗教的秘密,即,抽象的统治;另一方面也在资本主义拜物教的背景之下,重新考察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揭示出,资本主义现存社会关系是在历史运动中,通过人们的感性交往活动被创生、并且不断改变着的。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剩余价值的秘密,马克思进而指出,资本是私有财产运动的感性表现,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生成是历史的;作为抽象劳动的积累,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自我增殖和扩张。进入21世纪,普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晚期资本主义、消费社会莅临了,马克思的生产决定论不能自圆其说。因此,澄清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进行批判的要义,对于重新阐释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是非常必要的。马克思在《剩余价值学说史》这一要著中,通过对"物质生产"这一经济学范畴之规定的前提性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物质生产是被生产性所规定的,其存在的前提是资本作为一种抽象的社会权力统治具体活劳动,劳动力和劳动条件发生分离,而国民经济学家逻辑的、抽象的表达了现实中真实发生的关系,把具有社会-历史规定的现实变成了永恒的自然规律。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了,整个资本主义现存关系是如何落入生产强制的"支架"中,资本主义生产强制、需求强制和消费强制又是如何内在勾连的。  相似文献   

3.
吴庆宏 《学海》2002,(3):92-95
英国是女权主义产生和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这和英国妇女在历史上的社会地位变迁、英国自由主义政治文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9世纪中期后 ,英国女权运动的高涨更是和当时英国社会的一系列变化不可分割。 2 0世纪 ,英国女权主义的发展促使妇女的地位和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 ,尽管女权主义在 2 0世纪 2 0年代后经历了一段低潮。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英国女权主义的再次兴起重新推动了英国社会文明的进步。时至今日 ,女权主义的斗争仍然在继续  相似文献   

4.
塔克尔和伍德把马克思与正义链接起来,向世人展现了“拒斥正义的马克思”的形象,从起源处论证了“剥削有理”。而马克思用理性的刀子解剖资本主义剥削的罪恶,用精神的正义能量唤醒无产阶级革命的激情,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赞成正义的革命者”的形象。实际上,马克思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剥削发起冷嘲热讽的正义批判,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正当性给予肯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正义在历史的旋流中不断开显与实现,资本主义是暂时的历史正当性和剥削事实既定的非正义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初期,马克思就看到了它的反生态性。土地异化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必要条件。资本家掠夺式地对待土地,导致土地肥力衰退和生态环境破坏。在批判资本主义农业时,马克思论述的关爱土地的"好家长"观点和土地养护的生态农业措施等理论,都展示其"人与土地伦理关系"思想。这比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思想早了大约近一个世纪。马克思的上述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人与土地的伦理关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人格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现实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深入全面地阐释过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在我看来,当他们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和资本家当作法权主体即人格来加以看待时,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考察,也就包含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格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审视。不  相似文献   

7.
新自由主义是人类社会经济思想史演进和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大影响的重要的经济思潮,8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内资本主义的系列危机与新自由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本的贪婪性和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推波助澜,是国际范围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之源.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主张与实践引发了我们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要正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影响和精神实质,不能忽视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不良渗透;要正视美国次贷危机后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美国政治上的破灭现象,不能偏离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走向;要正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合理内核,不断处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要分两个时期对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进行探索: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主要对亚细亚生产方式进行了认真剖析,并用它来表征东方社会的现实特点,同时试图用西方的发展道路来框定东方;第二个时期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马克思主要对俄国社会的历史命运进行了预测分析,认识到西欧社会的发展道路不是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道路,提出俄国等落后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王姝 《学海》2015,(4):16-23
西方现代性发育的现实制度形态是资本主义制度,主体性资本的形成最终形塑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体性的揭示。资本对当下人类生存世界的座架没有改变,整个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被资本所操控。当代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的主体性与资本主体性的双向趋同。《21世纪资本论》对不平等的分析仍然停留在物质化的资本层面。21世纪的当下,整个社会仍然受资本主义精神的驱动,并被锁定在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系统中。资本带来了人性积极解放的同时造成与"他者"关系的异化。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深层次地体现了资本的历史普遍性与历史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宣告宗教批判已经终结,继而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即转向对现实的批判。本文旨在探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如何一以贯之地推进其宗教批判,思路,分别从三个层面考察宗教批判"道成肉身"转化成了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由此揭开资本主义及其精神实质的神秘面纱。以宗教批判为线索来解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一方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资本主义批判的内在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调和其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与宗教之关系所作出的批判性反驳,此外,对于研究改革开放视域下中国社会意识变迁之哲学基础亦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