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三个和尚新传──理诤编 后素绘@理诤  相似文献   

2.
三个和尚新传@理诤  相似文献   

3.
一,夏日大旱,饥民离乡背井,四出求生.二,商人钱百万广设粥棚,救济灾民,人称之钱善人.三,村中韩老汉磨豆腐为生,家道中平,尽其所能将豆饼,豆浆捐献灾民.四,人问三个和尚:钱善人广施粥饭,矗老汉仅献豆饼,豆浆,二个功德孰重孰轻?五,胖和尚答:无有差别,问者不甚解.六,小和尚道:昔日佛在基本国似法,国王设布施供养佛及众僧.主持寄语今年的灾情牵动了亿万人的真情,也显现了亿万颗赤诚的善。。。善的大小,无法用物质衡量,关键在于真诚。这个故事出自《众经撰杂譬喻》,联系现实生活,读者当有收益。三个和尚新传──理诤编 后素绘@理诤…  相似文献   

4.
《佛教文化》1997,(3):32-33
三个和尚新传──理诤编 后素绘  相似文献   

5.
理诤 《佛教文化》1997,(4):36-37
一、有一富商为表对三个和尚仰慕之意,特请名厨制作精美素斋,请三憎来家供养。二、三个和尚入座,很快便用完了斋饭,富商问道:“素斋尚可口么?”三憎答:“很好!”三、富商见三惜并无特别欣喜之情,以为他们吃惯粗茶淡饭,不喜欢饮食过细,决定次日另换食谱。四、富商命厨师奉上精制之家常素食,三僧仍然很快便用完了。五、富商问:“今日膳食是否比昨日更合师傅口味?”胖和尚道:“同样可口!”三个和尚新传──理诤编 后素绘@理诤  相似文献   

6.
一、昔有一富翁,性急,凡事皆欲速成。其妻得子,翁盼其立时长大,乃四出求医问药。二、名医尽束手,良药无处得,富翁焦虑成疾。参幻≮三、有人劝其求助于三个和尚,富翁抱病前往。=】一四、胖、瘦二和尚好言开导,富翁终不肯信。 五、小和尚道:,山中有良药,需请人入山求索,未得药前父子不可见面,待服药后,方可相、镭詈,蕞碧,方丢戊丫∥漫画真谛.佛教文化.三个和尚新传@理诤 @后素  相似文献   

7.
主持寄语小和尚的故事出自《生经》。附佛外道往往利用众生不明佛法,假借佛教片言只语装点自己、迷惑群众,众生一旦接触佛法真谛,佛法光辉自然使附佛外道黯然失色,自惭形秽,象乌鸦一样逃离开去。三个和尚新传@理诤  相似文献   

8.
人生在世,所作所为,总抱良好愿望。大至作人作事,小至养花弄草,无不希望事业有成,花木繁盛。但诸事无常,往往不能尽十。人意。每逢事与愿违,甚或全盘失败时,沮丧忿怒之情难以自抑,此亦人之常情。这个故事中禅师说的:“非为生气而栽”,这句话值得玩味。良好愿望与沮丧忿怒无关,遇有不顺利之事,想想这个故事,应可平心静气。三个和尚新传──理诤编 后素绘@理诤  相似文献   

9.
理诤 《佛教文化》1997,(2):36-37
这故事出自《阿育王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党,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人生于世自然难免烦恼,要求得解脱,只有面对现实。世间的人都是因缘相生的,想避开众生求解脱是一种妄想,把自己置身于众生的心愿中,才能得到真解脱。闭关是需要的,但不是目的。证菩提是为众生,为众生也是为证菩提。“众生不度尽,誓不成佛”。这才是大乘的菩萨道。三个和尚新传──理诤编 后素绘@理诤  相似文献   

10.
小和尚讲的故事出自《众经撰杂譬喻》,在《大庄严论忡也有类似的内容。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佛教提倡正信,反对迷信。有没有神通这回事?什么是神通?怎样正确看待神通?这个问题一时不好说。就佛教而言,神通是不究竟的,即使有神通也不能用来哗众取宠。佛教要求证得了生脱死的大智慧,断除个人因无明而生的烦恼。各种修行法门都是弓1导人求得解脱道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这个故事会给读者一些启发,从而更加了解佛教。(理净)六师:释通牟尼同时代的外道。三个和尚新传──理诤编 后素绘@理诤  相似文献   

11.
佛教文化主持寄语漫画真谛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类物质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这。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却大大地搞乱了一部分人的心。许多人并不是因为自己需要,只是看到别人拥有自己无力获得,心理便出现不平衡,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尽管我们很能理解这种心态但不能不说在这背后还是一个“贪”字作怪。这期漫画发表的故事就是希望在我们心中能出现“我不需要”这样的声音,或许会在五彩缤纷的物质诱惑面前,获得应有的平静三个和尚新传@理诤  相似文献   

12.
主持寄语漫画真谛今年是兔年,又是本世纪最末一年,流言传说纷纷扬扬,由此也殃及了兔儿。从“尾巴短办事无结果”到“有三窟实属狡猾”乃至“骄傲自满招致失败”等等,对洁白可爱的小动物多有不敬。其实无论什么年头,不分何种有情,善缘、恶缘、顺缘、逆缘都有的。本期选一篇《大唐西域记》中的传说故事,想说的就是这一点。可能牵强、可能粗浅,但用意是积极的。三个和尚新传@理诤  相似文献   

13.
一、有一户人家,兄弟众多。二、各自因缘不同,苦乐自亦有别/三、有自觉不如他人者,心怀不忿常故意滋事,致使全家不宁。四、户主烦恼,求三个和尚前去开导。五、小和尚对其家人讲了一个故事。六、昔雪山中有鸟,一身三头,名为“共命”。七、一头为活命养身,常食美果。八、另一头生嫉妒之心,“彼常食美果,我何不能食”即其自取毒果食之。九、本为“共命”鸟,毒发时二头俱死。十、“你们全家均为手足,患难与共,甘苦同享,如互生猜忌,财如‘共命’鸟同。”三个和尚新传──理诤编 后素绘  相似文献   

14.
理诤  后素 《佛教文化》1994,(4):36-37
:日蠢萎 前 桌 见三 、瘦和尚问 :你是什么人 {■@六、将军听到这话怒火陡起@一手摸到剑把上。巳七、胖和尚说:“这样的剑拔出来又有什么用?”午八、将军抽出剑准备刺向胖和尚。未九、小和尚说:“地狱之门开了!”申十、将军猛然省悟@收剑向三个和尚鞠躬。酉十一、小和尚说:“天堂的门开了!”戌《佛教文化》1992年第1、2期合刊上@“三个和尚新传”中@小和尚曾用一则天堂、地狱的故事启发大家@明白了天堂、地狱只在一念之间@三个和尚便有水吃了。这一次三个和尚又用简单的道理@点悟了一位将军@参看本期发表的“司马光解禅偈”@读者或可有所得…  相似文献   

15.
一、有弟子求教于三个和尚。“我家道小康,冷暖不愁,但常,C烦意乱,坐卧不宁。”二、胖和尚问:“知何事扰。c否?”弟子答:“终因世间种种令人眼花燎乱,。c思难定。”三、建和尚:“身外之物,可以不顾,何必受其干扰。”答:“不顾。G中不甘,求之又怕得不偿失,难啊!”三四、小和尚道:李有一水域,水草肥,食物丰富,居此之_群龟,生活三二/安然。”4五、大龟告诫小龟:“前方水域水草更美,但彼处有人张网放线,意欲捕捉我们,切不可去。”六、小龟公伯被捉,但忍不住贪食好玩,偷偷前去。三个和尚新传——理净编,后素绘七、…  相似文献   

16.
小和尚讲的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早已有人画过,这次特选它作内容自有一段因缘。在灵山大佛脚下的大圆厅中,为某种原因曾塑了一座巨大的象,当佛研所为灵山佛教文化博览馆策划安排时,深感为难。尽管大象与佛教有一些关系,但这样一座象既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不能供人敬奉,如果迁走、毁掉也都不妥。想到佛祖当年常用寓言故事弘扬佛法,我们制作了一组“盲人”,把“盲人摸象”的故事形象地介绍出来,而将此大厅布置成了佛教寓言故事厅。(见中心插页)过去这则寓言往往作为讽喻主观片面者,在这里谈了点我们的体会。三个和尚新传——理诤编 后素绘@…  相似文献   

17.
理诤 《佛教文化》1996,(4):34-35
一、众弟子围坐一堂,恭请三个和尚谈禅。二、瘦和尚道:『今日还是请小师弟讲个故事吧!』三、小和尚:『有一神偷,技艺非凡,自成名后从未失手。』四、其子求其传艺,答曰:‘无艺可传’,子不信,终日纠缠不休。五、神偷无奈,令子同行,授其绝技。六、二人来至富家后院屋内,神偷嘱其子钻入箱中。七、神偷锁箱,出门逾墙面去。八、有人进屋,子情急,学鼠打架声。九、人秉烛开箱,子灭烛出箱,逃走。十、归家后,埋怨其父,不教其技艺,反陷其于危难。十一、神偷笑曰:“不如是,汝安能急中生智?此即技艺也!”十二、小和尚讲毕,众弟…  相似文献   

18.
主持寄语     
理诤 《佛教文化》1997,(4):37-37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可见众生关心吃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对于那些“食不厌精”,成天念叨吃喝的人,老百姓很反感,并不认为这是正常的事。可见“食”这个字是很值得思考研究的。前些日子,我读《出曜经》,编辑了这样一个故事,希望对己对人都有益处。理诤主持寄语@理诤  相似文献   

19.
漫画真谛     
“三个和尚”已经有水吃了。但我的任务还得继续,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出有意义的故事,为他们编写新传,用漫画形式表达出来。这确实是挺有意思的事。不过,这并不容易。倒还不是因为故事难编,我担心的是‘众口难调’。漫画是老少咸宜的,真谛是人人欲求的。可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秉性,有高低不同的根器,有强弱不同的理解力。就在本刊1—2期合刊出版发行后,我听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说:‘刊物最好能再通俗一点。’另一种说,‘普及虽需要,但似乎还要有些学术性强的文章。’在‘漫画真谛’这一栏目中,同样会有这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对待呢?我有点畏难了。然而,三个和尚却帮了我的忙,看看后面的故事,大家心里都会有数。我不多说了,您能看明白么?希望能来信告诉我。  相似文献   

20.
本期《三个和尚新传》中说的故事,是根据《楞严经》中一段内容编的。经文说:“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应当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