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 2002年6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商务部共同提出“聚合四大技术,提高人类素质”(Convergent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Human Performance)计划,主张将21世纪四大前沿技术(即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融合发展,并描绘出这样的科学前景:聚合技术以认知科学为先导,因为一旦我们能够在如何(how)、  相似文献   

2.
会聚技术以会聚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这四大科技为手段,以提高人类能力,甚至改变我们的物种为目标。因而,从这一概念提出之始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香山科学会议"第527次学术讨论会围绕"会聚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其治理"这一主题,针对纳米技术与合成生物学所带来的安全与伦理问题及其治理,展开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对话和深入讨论。与会代表认为,会聚技术已经将对自然的干预转向人自身。在这样的背景下,伦理学不仅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即深入科学技术前沿,与科学家一同分析会聚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及其条件,在科学实践中厘清和辨析会聚技术的伦理问题,探索会聚技术健康发展的伦理框架。  相似文献   

3.
心理科学发展至今,一直受到哲学以及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影响。哲学为心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科学与技术则为心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研究范式和研究工具。笔者认为:当今心理科学正处变革之中,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也许将孕育一场心理学革命。  相似文献   

4.
心理科学发展至今,一直受到哲学以及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影响.哲学为心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科学与技术则为心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研究范式和研究工具.笔者认为:当今心理科学正处变革之中,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也许将孕育一场心理学革命.  相似文献   

5.
论哲学对认知科学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50年代中期 ,人工智能 (AI)开始借助表征和计算程序来发展关于心智的理论 ,于是认知科学开始初露端倪。 70年代中期成立了认知科学学会 ,并出版了认知科学杂志。目前 ,在北美和欧洲的众多大学中设立了认知科学专业 ,更多的大学则开设了认知科学课程。在短短的几十年中 ,认知科学得到迅速发展。然而 ,在认知科学的成长中 ,哲学家却被冷落一旁。尽管几乎所有的认知科学著作都把哲学列入其中 ,威尔逊 (RobertA·Wislson)和凯尔 (FrankCKeil)主编的《认知科学百科全书》也首先介绍了哲学对认知科学的作用和意义。但事实上 ,哲学家的…  相似文献   

6.
新西兰人(常自称“Ki wis”)包括土著毛利人和从欧洲、太平洋诸岛、亚洲及世界其他地方来的移民。就自然环境的优美绝伦、广大民众的安居乐业而言,这块长云掩映的土地正如古代中国诗人所向往的世外桃源。但是,地理位置上的孤立不能免除新西兰人经受人类的永恒难题———疾病、伤痛、死亡———的困扰,也同样不能免除由于医学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所带来的新的伦理挑战。一般而言,新西兰人一直对与流产、安乐死、卫生资源分配、医患关系、生物技术进展等相关的伦理问题十分敏感。就像在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新西兰的生命伦理学探索着健康和疾病…  相似文献   

7.
认知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愈来愈受到思维科学、哲学认识论和人工智能工作者的重视。一、何谓认知科学 (一) 关于认知科学的定义认知科学是一门以人的认知过程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新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到诸如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人类学和哲学等学科领域。目前,对于认知科学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大多数学者认为,认知科学是研究“心  相似文献   

8.
论数学能力的研究与认知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关于数学能力的实质的心理学研究作了历史的回顾,其中包括心理计量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等几个领域的研究工作。文中揭示了在这几个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着的几个共同问题。作者认为需要假借这些不同的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创造新的信息加工的方法以揭示数学能力及其发展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郦全民 《哲学研究》2012,(9):95-103,128
当代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中,意向性是颇受关注且又不断引发争论的中心概念之一。直观上,意向性系指心智状态或过程具有的"关于性",即心智的内容是关于或表征某种东西的。许多哲学家认为,意向性是大多数(甚至所有)心智状态的标志。倘若意向性确是一种真实的现象,则以理解心智现象为己任的认知科学,就有责任用科学上合适的方式来解释心智状态的这一特质。  相似文献   

10.
解释心理起源的新理论范式——进化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化心理学旨在通过进化的心理机制来解释人类行为的适应性,是解释人类心理起源和本质的一种新兴理论范式。该文首先简要分析了进化心理学的诞生背景;其次介绍了该理论的研究内容,其中重点阐述了进化的心理机制的适应性和领域特异性;然后评述了该理论对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的积极影响;最后对该理论的局限性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11.
鉴于纳米技术目前显现出的启发式控制活力,可以将其作为伦理学一个重要的潜在探索领域。这就要求把对纳米技术的规范分析从一般技术制品和后果评估扩大到技术隐喻、想象和语言评估,由此认为目前占据主流地位的德莱克斯勒式纳米机器是一种机械隐喻,必然导向决定论式的单向度社会命运,但其论敌斯默莱的生物模拟隐喻实际上意味着一种范式转换,因为它为人在纳米技术发展中提供了表达责任感的道德机会。沿着这一线索,目前倡导伦理导向的纳米技术发展,就是要把它作为一个多学科背景依赖领域,把参与其社会意义塑造的各种主客体要素引导到人道主义立场上来,以使纳米世界建构真正体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神经科学:探究人类认知与学习的一条整合式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谊  桑标 《心理科学》2010,33(3):514
教育神经科学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对人的具身认知进行认识深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不同层面研究以整合态势来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的认知过程及其发展的当然结果。在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已有的良好沟通下,教育神经科学就是要通过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等的合力,借助多种技术(包括脑成像技术),多视角、多层面地分析人的心理活动,以求最终达到科学改进教育理论及其做法的目的。不可否认,本研究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会就此阻止教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加快合作与融合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人与复杂系统的相互作用是现代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着眼点,这些系统包括计算机和电子系统。日益复杂的系统充斥美国社会,设计操作和修理这些系统的技术已成为我们社会运转的必要条件。教会人们使用这些系统,并设计易于使用的系统是应用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目标。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了解认知科学关于人与系统相互作用研究的框架,并介绍这一领域中一些出色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认知科学的发现和理论已在哲学的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心灵哲学、认识论和语言哲学。考察认知科学对道德理论的实际作用的时机也已经成熟。本文不打算对这个课题作广泛的研究,只准备阐述与道德哲学家关心的内容有关的认知科学研究的方法。由于本文的目的,“认知科学”的标签在这里被使用的范围相当广,例如,包括对情感的研究或者对“热”和“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韩国在积极推进生命伦理学立法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法学院Un -JongPak从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 ,在韩国已有 9次对生命伦理学和生物安全进行立法的尝试。有人建议修改现有的“生物技术支持法令” ,有人提出新的立法草案 ,如“禁止克隆人法令草案”、“生命伦理学框架法令草案”等。这些草案有一半是国会提交的 ,主要集中于禁止克隆人 ,其余由各管理机构提出。 2 0 0 0年以后 ,立法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 ,从胚胎研究、胚胎干细胞研究到遗传信息保护和生物技术专利等等。然而 ,这些努力都失败了。立法失败的原因可归纳为 :(1)优先考虑技术进步的…  相似文献   

16.
自然语言的意义是当代哲学、逻辑学、语言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迄今为止,人们发展了多种意义理论和学说,其中形式语义学试图用逻辑方法和逻辑模型形式化地定义自然语言的意义。形式语义学内部也有多种不同理论,但蒙塔古等学者所引入的内涵依然是目前关于意义的标准定义。然而,内涵作为自然语言的意义是不充分的,有不少问题无法解决,其中包括哲学家索姆斯提出的一个问题(简称为索姆斯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内涵概念的形成及索姆斯问题的产生,然后基于结构化命题方法定义两种更为充分的意义——解释义和结构义,从而一般地解决与命题态度相关的许多问题,包括索姆斯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国际逻辑与认知暑期学院学术活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艺 《哲学动态》2002,(11):25-26
2002年7月22-27日,中山大学逻辑与认识研究所和美国伦瑟莱(Rensselaer)理工学院(RPI)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联合举办了首期国际逻辑与认知暑期学院活动。本次学科交叉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目的是推动国内逻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外学术交流信息和机会,让国内同行和学生了解上述领域中国际研究前沿与发展动态;增进对彼此研究领域的了解,寻求在上述研究领域中进行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对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年轻学者的论文写作提供咨询意见和资料。  相似文献   

18.
在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遇到瓶颈时,具身认知科学引领心理学做新的突围。它突破主流心理学和正统认知科学所坚持的镜像论、表征论和容器论,强调交互隐喻;突破认知计算主义,强调认知的非可计算性;突破心理的离身性与对物质基质的非依赖性,强调心智的具身性和对物质基质的依存性;突破普遍理性或普遍形式,重视意向性和认知或智能的个别差异。正是这些突破,促进了包括认知心理学在内的认知科学在广度、深度上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身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医学文化学,或曰医学与文化的关系的研讨,虽涉及广泛,层次众多,但主要可分作四大部分内容:一是医学与文化互动关系的研讨,也就是说医学与其他文化存在形式之间关系的研讨,这涉及甚广,包括众多方面;二是医学知识发生、形成过程的文化背景研究,可以说是医学文化外史,医学知识发生学的研讨;三是医学文化的总论式研究;四是从文化角度对医学及医学领域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研讨。这四大方面内容的研究意义及性质不一,但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第二类研究在当前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尹新雅  鲁中义 《心理科学》2015,(5):1081-1086
自从Lakoff和Johnson在《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一书中将认知科学划分为第一代认知科学与第二代认知科学以来,隐喻成为了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隐喻的构造基于我们的具身体验,基于我们的文化背景。隐喻的具身性与文化性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