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rom about the fourth to the tenth century Buddhist monks in China engaged in formal, semi-public, religious disputation. I describe the Indian origins of this disputation and outline its settings, procedures, and functions. I then propose that this disputation put its participants at risk of performative contradiction with Buddhist tenets about language and salvation, and I illustrate how some chinese Buddhists attempted to transcend these contradictions, subverting disputation through creative linguistic and extra- linguistic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2.
一峨眉武术是起源于四川峨眉一山地区,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武术的总称。峨眉武术发祥于峨眉山,起源于殷商时期。《华阳国志·巴志》云: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此中的巴渝舞就是峨眉武术的最早记载。战国时司徒玄空(后人称白猿道人)被尊为峨眉武术的始祖,他模仿峨眉山间猿猴的动作创制峨眉通臂拳,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相似文献   

3.
张燕 《中国宗教》2021,(2):56-57
中唐以后,随着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的影响逐渐扩大, “悦禅之风”不但在佛教僧人中广为盛行,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也流传甚广.到了宋代,禅宗和净土宗更是成为当时佛教的主流宗派.在此阶段,佛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教文化进一步融合,极大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这一思想潮流也表现在当时的佛教艺术之中,直观地体现在宋代画僧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学诚 《世界宗教文化》2012,(2):9-12,8,113
佛教文化在推动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文化成就,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在现代社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物文化的严重弊端也开始显现。现代性危机归根到底是一场"人类自我认识的危机",是物文化无法超越自身局限性的必然结果。只有我们的文化精神超越物文化、达到新的层次,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这场危机。文化精神的向内超越,必须借助于丰富深刻的智慧见地。在东方文化的土壤中,这种内向的心灵智慧发展得尤其充分,东方圣哲们的智慧结晶共同构成了"心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场朝向内心的伟大进军势必开启人类社会的第三次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5.
逮至近代,杨文会居士发起的近代居士佛教运动对中国近世佛教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哲学的贡献,也是每一个正在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人无法回避的。因此,居士佛教的研究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但很遗憾,这方面的著作并不多见,即有之,亦或囿于某一时期,如郭绍林先生的《唐代士大夫与佛教》(河南大学出版社),或仅限于某一方面,如  相似文献   

6.
王郦玉 《宗教学研究》2005,30(3):153-155
佛教传入中国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在此过程中,佛教文化以佛经翻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汉语的词汇、音韵、翻译方法上,佛教文化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本文拟在纵向梳理这一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过程的历史脉络,横向分析汉语因此所受影响的几个方面,以丰富和加深对于中国语言文化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由五台山研究会、山西省社科院、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主办、五台山碧山寺、显通寺承办的“五台山佛教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于2002年8月8日——11日在清凉圣地五台山五峰宾馆胜利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五台山研究会特邀顾问、北京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原山西省人大副主任、五台山研究会会长李玉明、山西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张成德、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周新玉、原山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建峰、山西省旅游局副局长韩和平、忻州市副市长谌常瑞、五台县县长。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旅游避暑胜地和抗日革命根据地三位一体的文化活动基地。因此,佛教文化就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基本教义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自净其意,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9.
藏译汉文佛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德格版藏文大藏经为底本,系统查阅四千五百六十九部佛书,将其中藏译汉文佛典一一罗列出来,并注明译师及简要翻译情况。 黄显铭,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释果智,四川尼众佛学院毕业,成都爱道堂比丘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探讨的是近现代中国的佛教学者如何响应由西方传入的现代科学,这与他们对基督宗教的响应又有何关系,而这些响应对于学界对文化全球化的讨论又有何意义。本文以章太炎及太虚法师为个案,指出前者基本上是中国视域为本位,而后者更倾向于采取全球的视角。本文认为文化上的全球化,不仅对个别的宗教传统构成挑战,也提供机遇让不同的宗教传统得以更新,这不仅有助不同传统的全球化,更可促进不同宗教间的交流以至多元文化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张佳 《宗教学研究》2020,(1):150-157
将口述历史与近当代中国佛教研究相结合,并非近年的创举。就口述历史的方法论优势而言,此一结合却未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在简要辨析口述历史口述史料概念,以及口述史学自身利弊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回顾了现有佛教口述史料及其在佛教研究中的应用。将口述历史运用到近当代佛教研究中固有一定局限,若能克服困难,却无疑将在横向描述和纵向诠释、微观研究和宏观探讨层面发挥其优势,从而为我们带来不可或缺的新史料、新问题和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戒律及其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戒律是佛教道德规范,是调控佛教信众之间、信众与社会大众、统治阶层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佛教戒律不但是佛教徒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广大社会公民所普遍接受的社会伦理规范。佛教戒律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佛教医学是佛门解除众生生老病死苦的方便法门.佛教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医学的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积极发展医学理论和诊疗方法.佛教医学一方面吸收了古印度医学的大量思想及诊疗方法,另一方面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宗教医学属性.佛教医学传入中土后又与中国传统医学相互作用,被逐步地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胡炜光 《法音》2021,(3):30-32,33,34
我国汉传佛乐在当代仍保留着诸多古代音乐传统,这在我国传统音乐中颇具特色,如当今常见的盂兰盆法会、水陆法会等已流传近千年;而明清时随寺庙间交流而传入各地的梵呗,至今依然与原生地保持着一致。[1]汉传佛乐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很可能拥有一套独特的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15.
九华山佛教地藏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形成和谐社会的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九华山深厚的汉民族文化底蕴及佛教地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对当地群众民俗文化与民间风情的渗透与融合做一较全面的阐述与探讨。并以此说明佛教文化在与当地地域文化、群众道德观念、当地教育事业中形成使社会和谐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佛教"疑伪经"与弥勒信仰--以佛教经录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淼 《宗教学研究》2006,(1):171-174
"疑伪经"是中国佛教经典中所特有的一类经典,它们尽管受到种种鄙视和排斥而难以流传,但是,从佛经目录中可以看出这类经典在特定时期仍然大量存在和流行,有些甚至保存至今.其中,有一部分关于弥勒信仰的疑伪经,是反映弥勒信仰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发展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弥勒信仰在当时社会中的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7.
18.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emotion, and loss aversion, we derive that culture can influence the degree of loss aversion. To test our hypotheses, we conduct a standardized survey in 53 countries worldwide that includes the questions from the Hofstede survey on cultural dimensions as well as lottery questions on loss aver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dividualism, power distance, and masculinity increase loss aversion as predicted, whereas the impact of uncertainty avoidance is less significant. Moreover, we also find a 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major religions in a country and loss aversion. In comparison, the connection of loss aversion to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seems to be much smaller.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包含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三个系统,这三个系统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本文只对汉传佛教的研究作一回顾与展望。 就世界范围来看,研究中国佛教的主要有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地区,本文着重论述的是中国地区的中国佛教研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佛教研究又各有不同特点,本文侧重的是中国大陆的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回顾 中国佛教富有重视学术文化创新的优良传统,以教内的高僧硕学为代表的传统佛学的探索阐发,绵延不绝,源远流长。但是严格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研究实始于二…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对当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服务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导来维护与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活动。它与个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有必然联系,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 它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它在中国心理健康服务过程中具有表征、构建、指导、唤起功能; 对心理健康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以及服务态度和行为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与儒家文化传统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涉及的是心理健康服务与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构建适合中国文化土壤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需要研究儒家文化传统对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观念、理论及实践操作层面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