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人类“性交往”的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avid   M.   Buss 《心理学报》2007,39(3):502-512
性交往是人类繁衍出现差异的进化“引擎”。现代人继承了祖先成功繁衍后代的性交往策略。这些策略涵盖长期守诺的性交往(如婚姻)、短期性交往(如短暂的外遇)、婚姻外的性交往(如不忠)、私通他人配偶(引诱别人的配偶)以及配偶维持(与单一配偶性交往)等。两性在性交往过程中面临不同的适应问题,性交往问题的进化机制存在极大的性别差异。配偶偏好不同、短期性交往的愿望不同以及性嫉妒的诱因不同等都是性交往具有性别差异的表现。很多实证研究都证实了性交往策略的存在,人类性交往研究是进化心理学研究中较为成熟的一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进化心理学观点认为两性冲突是一个性别达到最佳适应的过程被另一个性别所阻碍,其根本原因是两性繁衍成功的根本进化利益存在冲突。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根据两性敌对性选择理论,两性冲突可以分为基因座内的两性冲突与基因座间的两性冲突,前者可由性选择理论解释,后者涉及到两性的适应与反适应以及在军备竞赛中的协同进化。而两性冲突缓和则可以由费舍尔模型与基因复制理论、性别二态性和一夫一妻制度解释。两性冲突及缓和也分别具有进化心理学的相关实证依据支持。未来两性冲突领域的研究需要提升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及两性冲突特质的多样性,并关注两性冲突缓和的现实有效途径以及婚配制度与评估方式对繁衍成功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元  范翠英 《心理学探新》2011,31(2):118-121
进化心理学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三种新取向之一,提出了一些新的心理学观点与研究方向,但其理论本身体现出了一种悲观主义色彩。例如在对男女两性在伴侣选择和婚姻维持的心理行为机制的探究上体现出的一些人类高级情感,如爱情的缺失。文章探讨了进化心理学理论中悲观主义色彩在其主要理论假设中的体现,并简要地将其与另外两种取向———后现代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进行了对比。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进化心理学的反思,以推进心理学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解决生存与繁衍问题需要适应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适应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心理机制分别称为朴素物理观和朴素心理观。文章首先阐述了朴素物理观和朴素心理观的有关内容,并指出两性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移情和系统化的不同组合,同时对其进化意义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Jay   Belsky 《心理学报》2007,39(3):454-468
很多发展心理学家探讨了早期经验与心理行为发展的关系,但这些发展心理学家较少以进化理论为指导来探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行为特点。比如,配偶选择、性交往与父母教养等成果颇丰的研究领域均缺少以进化理论为基础的理论解释。与主流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不同,Draper和Harpending (1982),Ellis (2004),Chisholm (1996) 和Belsky等(1991)以进化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早期经验与繁衍策略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进化观点认为儿童在家庭中获得的早期经验会影响身体发育与未来的繁衍策略。Ellis(2004)已经证实女性青春期确实与早期家庭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6.
配偶选择是人生最重要的选择之一,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旨在介绍和分析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配偶选择理论的异同,对理论解释进行反思:社会学和心理学对此的研究各有偏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进化心理学视角看两性冒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心理学研究发现, 男性比女性更冒险, 男性冒险行为有社会助长和性别助长效应, 求偶动机与异性高魅力均可助长男性冒险行为。按照进化心理学观点, 冒险行为能表现男性作为潜在配偶的积极特征, 可增加其获得异性配偶的几率。择偶偏好研究也证实, 女性青睐敢于冒险的男性。作者认为, 女性冒险行为与求偶动机的关系主要受社会文化影响, 如中国女性在中意的异性面前更避险, 冒险行为领域中进化和文化的交互作用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焦点。  相似文献   

8.
进化心理学旨在以进化的观点,如适应、自然选择,来解释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当前时兴的一门科学。择偶对于人类生存繁衍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为目前进化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集中探讨择偶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择偶标准在异性、不等收入人群中的差异,时间、早期经验及择偶自感价值、文化等对择偶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面孔吸引力是对个体容貌的审美评价。根据进化心理学的观点,面孔吸引力是配偶价值的线索。这一假设是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面孔吸引力研究的前提所在。本文就涉及这一核心假设的研究进行梳理,重点关注影响面孔吸引力的形态特征与配偶价值的关系。这些形态特征包括面孔的性别二态性特征,面孔的波动性不对称特征以及面孔的肥胖特征。  相似文献   

10.
赵晶 《社会心理科学》2009,(5):12-14,22
进化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朴素知识和学术知识之间关系的交叉学科。文章阐述了进化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产生的基础,介绍了进化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学习动机、初级知识与次级知识之间的关系、教育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厌恶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也是情绪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以进化论为指导的进化心理学对厌恶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认为人类厌恶情绪源于抵御寄生物和保持种群规模的需要。现代人类的多种复杂的道德厌恶感与生理厌恶感有着同样的进化根源,人类的道德心理系统有部分是建立在更为古老的进化适应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解释心理起源的新理论范式——进化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化心理学旨在通过进化的心理机制来解释人类行为的适应性,是解释人类心理起源和本质的一种新兴理论范式。该文首先简要分析了进化心理学的诞生背景;其次介绍了该理论的研究内容,其中重点阐述了进化的心理机制的适应性和领域特异性;然后评述了该理论对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的积极影响;最后对该理论的局限性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13.
Jennifer   Byrd-Craven  David   C.   Geary  Jacob   M.   Vigil  Mary   K.   Hoard 《心理学报》2007,39(3):469-480
本研究探讨了单一性伙伴(n = 222)、两个以上性伙伴(n = 145)与无性伙伴(n = 106)三组低收入女性的长期配偶偏好、人生阅历、生活史特质与个人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女性的配偶偏好趋于一致,繁衍策略的组别差异与人生阅历和所处环境具有较高相关,三组女性并不偏好特定类型的配偶。路径分析显示首次生育年龄直接预测配偶数量,受教育水平和初次性交时间对配偶数量与首次生育年龄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女儿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可以预测初次性交年龄。研究结果显示父亲投资影响青少年性行为发展的时间表,人类繁衍的长期进化是性行为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李宏利  张雷 《心理学报》2010,42(5):618-624
基于风险行为的性选择理论, 通过内隐启动的方法探讨了求偶线索与奖赏线索对两性风险行为报告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男性接触求偶线索, 与接触奖赏线索相比, 更有可能进行娱乐领域、健康领域与社会领域的风险行为活动; 而女性接触奖赏线索后, 与求偶线索相比, 更有可能会从事社会领域的风险行为活动; 两性接触求偶线索与奖赏线索后都较少可能从事经济领域的风险行为活动。这些结果符合性选择理论, 说明与求偶有关的信息线索能够诱导男性进行高风险活动, 因为在进化过程中冒险行为可以作为好基因的标志增加男性获得配偶的机会。这些结果还揭示了, 求偶动机对男性冒险行为的诱发作用远胜于外部动机(如金钱奖赏), 因为求偶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需求。  相似文献   

15.
进化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继亮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0,23(6):743-744
近几年来,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综合了进化生物学的各种理论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法则,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进化心理学者(如Buss1999,Carver1996)主张用进化论的视野来看待和研究人格问题,为人格心理学核心概念的建构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邢采  张希  牛建林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679-1689
男女比例协调本是自然进化的规律。可在我国,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日趋严重, 深入理解这一现象对社会产生何种影响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进化心理学和社会人口学这两个领域近年来分别开展了一系列与此问题相关的研究, 从性选择、择偶、婚姻、亲本投资、暴力行为和经济行为六个方面全面研究人口性别比例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罗力群 《心理学探新》2011,31(3):204-208
本文评介了利伯曼等进化心理学者对人类反乱伦情感的研究。他们把人类乱伦退避机制纳入人类亲属识别机制的框架,认为数据支持这一理论框架,并且人类乱伦退避机制的发生不存在敏感期。文章主张把"是否有年龄差距在3岁以内的兄弟姐妹"纳入利伯曼等人的亲属识别框架,进一步检验敏感期是否存在;对进化心理学抱以宽容的态度或许更为合适;不宜用科学哲学思想排斥进化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进化心理学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用适应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的心理机制及其行为方式。本文通过阐明进化心理学的产生背景,重点论述了进化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及其与心理学主要学科分支的联系,并指出了进化心理学对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许颖  陈启山 《心理科学》2013,36(2):506-509
人类的判断并非十分精确,而且人类还无法清醒认识到自己判断并不准。进化心理学理论认为看似不精确的判断最小化了人类付出的生存代价,从而使个体具有更大的收益,在竞争资源中具有适应优势;而脑科学领域运用fMRI、TMS等技术发现了前额叶的某些区域与判断的精确性有关。未来的研究有待结合进化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进化适应的现实解释性角度和认知神经科学发现临床应用的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了认知偏向研究的方法和基本理论,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认知存在系统的偏向,这种有偏的认知通常是自然选择设计的特征.认知偏向的误差管理理论认为:如果认知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并且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错误的成本在进化历史上不对称情况循环出现,自然选择偏爱犯最小成本错误的认知偏向.认知偏向研究的进化心理学方式有助于系统地产生关于领域特定化的认知偏向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