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天风》2000,(8)
6月30日,安徽神学院在教学楼小礼堂隆重举行了第三届专科班毕业典礼。 安徽神学院由安徽省基督教两会根据安徽教会的实际需要创办于1987年。至1997年以来培养了两届神学专科毕业生66人,六届一年制义工培训班结业生219人。这些毕业生有17  相似文献   

2.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仅北京高校2008届毕业生就将突破20万,除了留校工作和读研究生,毕业生们都必须迈出校园,跨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然而有些人却选择了第三条道路——他们以各种理由滞留在学校,成为寄居在高校周围的一个特殊群体——“校漂族”。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毕业生专业技能调查及其对专业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204名心理系历届本科毕业生的调查,结论如下:(1)毕业生对心理学专业教学总体满意度一般,其中对专业实践安排的满意度最低;(2)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技能是“进行心理活动课程”和“心理咨询”,最欠缺的技能是“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3)心理学应用技能课程包含“心理咨询及治疗”、“心理课程及教育”、“心理测评及应用”三个因素。在调查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心理学专业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编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对南京师范大学和河海大学的2003级大四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现状是:职业价值因子有发展、保健、工作单位声望和工作者声望四个因素;毕业生在择业时,主要考虑发展因素和保健因素,不看重工作单位声望因素和工作者声望因素;与女生相比,男生更看重“工作单位能解决住房问题或有住房补贴”;与男生相比,女生更看重“工作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强度或压力小”,更不看重“工作单位要在大城市”;来自大城市的毕业生更希望到大城市找工作,来自其他地方的毕业生对是否到大城市工作不太看重;来自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毕业生更希望通过工作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父母的职业状况对毕业生择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感觉家庭收入越低,认为“工作单位能解决住房问题或有住房补贴”越重要。并将研究结果与凌文辁、方俐洛和白利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相对比,考察十年来我国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原因。深度访谈一名南京师范大学2003级大四女生,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透过迈蒙尼德对《耶利米书》9章23-24节的解读,考察他在《迷途指津》最后两卷即卷三53-54章对"慈爱"(h·esed)、"正义"(s·edaqah)、"审判"(mishpat)及"智慧"(h·okhmah)的释义。本文力图阐明,迈蒙尼德将"慈爱""正义"和"审判"视为实践德性,将真正意义的"智慧"即哲学式智慧视为理智德性加以考察。对迈蒙尼德来说,人的终极完善在于理智的完善而非道德的完善,就此而言,人的最高目标是通过认识上帝获得真正的智慧。与此同时,迈蒙尼德并没有忽略实践德性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取得理智完善的人不能满足于独善其身,而是应当"下降"到"行动"领域,着眼于"慈爱""正义""审判"等与他人打交道所需的道德德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众对克隆人各持己见 ,为了解大学生对克隆人的态度 ,我们于 1999年 5月在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本次共调查大学生 36 6名 ,其中男性 146名 ,占 40 % ,女性 2 2 0名 ,占 6 0 % ,平均年龄 2 1岁。本科生占 84 2 % ,专科生占 15 8% ,采用问卷调查法 ,不记姓名 ,以保证答卷的真实性。2 结果答卷反映的意见 ,认为克隆人的出现将带来繁荣进步者17 8% ,灾难倒退者 43 2 % ,不知道者 39 1% ;认为克隆技术育人应该推广者 10 7% ,禁止者 5 4 9% ,顺其自然者34 4% :出现自身克隆体愿意者 9 6 % ,不愿意者 81 7% ,无所谓者 8 7%。…  相似文献   

7.
《论语》"宰我问三年之丧"章中安字出现五次,可分为两组:"女安"之安、"居处不安"之安。解释史上有两说:一、两组安字都指"心安";二、女安之安指"心安",居处不安之安指"身安"。但它们都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考虑的是第三种解释:两组安字都指"身安",且这是涵盖心安的整个人之安、身心一体之安。而"不安"有两层含义:不会"安"(未安)、会"不安"(不忍安、耻于安)。从身心一体之"身安"角度,可使对此章所说的"仁—礼"关系有一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总结大连市2004年三种慢性病重症致残者流行病学特征。收集需去家中体检复查的2004年以前享受三种慢性病医保补助的重症致残者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凡患三种慢性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具有合并症之一、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已植入支架者)且已享受医疗补助者,复检符合诊断标准者入选。结果2004年大连市内四区参加医保总数约110万人,申报复检41283人,实际检诊人数33078人,检诊率82.52%;检诊合格人数29583人,检诊合格率70.69%。其中因重症致残报名要求需去家中体检者3199人,检诊合格者2861人,合格率89.43%。重症致残者占符合三种慢性病诊断标准人数的9.67%,约占全部参保人数的0.26%,证明三种慢性病重症致残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总结大连市2004年三种慢性病重症致残者流行病学特征.收集需去家中体检复查的2004年以前享受三种慢性病医保补助的重症致残者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凡患三种慢性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具有合并症之一、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已植入支架者)且已享受医疗补助者,复检符合诊断标准者入选.结果2004年大连市内四区参加医保总数约110万人,申报复检41 283人,实际检诊人数33 078人,检诊率82.52%;检诊合格人数29 583人,检诊合格率70.69%.其中因重症致残报名要求需去家中体检者3 199人,检诊合格者2 861人,合格率89.43%.重症致残者占符合三种慢性病诊断标准人数的9.67%,约占全部参保人数的0.26%,证明三种慢性病重症致残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先秦时期由孔子创立、孟子弘扬的儒家,不太涉及"公平"、"平等"这类权利观念。《论语·季氏篇》有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1)"按,孔子这段话,是就季氏已占有鲁国二分之一的领土,还想伐取属于鲁国辅臣的颛臾的一小块土地而提出的批评。但因为孔子提升到"有国有家者"的普遍意义上说,也常被指认为孔子有"均贫富"(2)的思想。即便如此,孔子也只是对施政者提出的要求,无关乎个人的权利问题。孔子、孟子都不太有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1.
了解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类别特征并考察其性别与学段特点。使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全国1570名中学生被试施测,使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类别特征进行划分,使用无序多分变量的Logistic回归考察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性别与学段特点。结果:依据潜在类别分析的统计指标,中学生心理素质可划分"高心理素质组"(15%)、"较高个性-适应性组"(21%)、"较低个性-适应性组"(33%)和"低心理素质组"(31%)。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与"低心理素质组"相比,其它三组有着显著的性别和学段效应,"高心理素质组"、"较高个性-适应性组"和"较低个性-适应性组"的女生所占比例更大;同时,在这三个组群中初中生所占的比例更高。表明,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明显分类特征,不同潜在类别中有显著的性别与学段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医患双方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认知状况,对南宁市4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调查显示,39.7%的调查对象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不了解;58.7%的调查对象认为第三方调解只可以解决小部分纠纷;35.2%的调查对象最看重第三方调解的中立性;48.7%的医务人员希望能节省费用;47.4%的患者希望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45.2%的调查对象认为医疗责任保险的重要性不大。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立法与监督、培养有资质的调解员以及建立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从四个方面出发论证哈耶克为什么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首先介绍1950年代发生在自由意志主义与传统的保守主义之间的三次重要辩论,从思想史的角度厘清哈耶克写作的时代背景与动机;然后通过引入亨廷顿关于保守主义的三种定义(贵族式的、自主式的和情境式的)辨析哈耶克与保守主义的关系。本文认为,当哈耶克批评保守主义的神秘主义、反智主义、等级制以及推崇权威与特权的倾向时,他反对的是"贵族式"定义的保守主义,当哈耶克批评保守主义因为缺乏"政治原则"所以会被社会主义拖着走的时候,他反对的是"情境式"定义的保守主义。虽然哈耶克与"自主式"定义的保守主义——这也是保守主义最富哲学意蕴的部分——具有相当的重合度,但这依然不足以支持他成为一个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在希腊哲学里,"凯洛斯"(Kairos)一词具有特殊的时间含义,这种含义被后来的基督教神学运用到人们对弥赛亚的盼望中。而在中国哲学里,与"凯洛斯"可以约略对等的汉语词汇是"几"。宋儒周敦颐释"几"为"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这一词也构成了中国许多神秘学,譬如星象、占卜、堪舆等学问的核心概念。牟宗三把它等同于佛家的"缘起"(Pratitya-sa-mutpada),其实在印度,的确有构成缘起关系的"显现者"(Sambhuti)与"非显现者"(Asambhuti)的概念,而印度教的"瑜伽"就具有联结人与神圣者的功能,从而获得解脱,而其"妙机入微"所借助的正是"凯洛斯",或曰"几"。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3月26日,脸书上一则简短的消息在全球越野圈荡起涟漪:"著名的加拿大耐力跑运动员盖里·罗宾斯第三次尝试巴克利100英里超级马拉松失败,宣告今年的巴克利马拉松无人完赛。"自1986年巴克利马拉松第一次开赛以来,只有15人成功跑完全程,完赛率不到1.3%,期间有多达十几届无人完赛的"辉煌"记录。巴克利马拉松的路线设在美国田纳西州东部的冰顶州立公园内,全长100英里(约161千米),  相似文献   

16.
何欢欢 《哲学研究》2012,(2):106-112
<正>"瓶"(ghata)和"空"(虚空、空间,ākasa)是古印度哲人在阐释抽象哲理时最常用到的两个譬喻意象,以补充说明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随着论述主题的不同,"瓶"和"空"作为喻例可以分别形象地阐释或佐证不同的观点。在吠檀多哲学体系中,"瓶"和"空"两者被置于同一个譬喻,构  相似文献   

17.
"无用之用"是庄子学说的一个核心观念,它引导我们通向庄学的内涵.它还揭示了人的生存哲学,包括"用物"(即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方面.生态美学的提出及研究被公认为近10年来中国美学界对世界美学的最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存在心理学认为焦虑具有本体论的特征,是以人的存在本身为根源的。佛教认为"无常"是生命存在意义上最根本的矛盾和荒谬。从"无常"角度看,生命的现象界中并无可独立存在、自在不变的"感受",这与生命在精神不同层次中所界定、固化的"我"之体验构成矛盾,由此成为存在性焦虑的根源。通过对"无常"的禅观,领悟到关于"我"的体验都是各种因缘构成的、刹那生灭,即"无我"(空)、非永恒、自在的实体,从而缓解乃至超越这种存在性的焦虑,这无疑具有重要的心理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下之言性也"章是《孟子》一书中最难解释的一章。(1)从朱陆异解到近来,学者的意见大抵分为两系,一系认为孟子对于"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三句持肯定态度,朱子、焦循、俞樾、杨伯峻等属于此系;另一系认为孟子对于此三句持否定的态度,陆象山、毛奇龄、徐复观、裘锡圭等属于此系。两派学者对于《孟子》此章的解释大殊。(2)竹书《性情论》(即《性自命出》)的公布,引发了对于《孟子》此章含义的重新探讨。裘锡圭等认为援引竹书来解释《孟子》此章是有效的,但可能未必如此。竹书"室性者故也"之"室",应当读为"实";"故"在竹书中是一个褒义词,指有为或有目的的活动,具体指诗、书、礼乐"三术",而非诈故、巧故之义。(3)对于"天下之言性也"三句,孟子持肯定态度;"肯定系"的解释是可取的。朱子等人的解释带有时代特征,也未必尽是。"故"当训为"本故""本然","利"当训为"顺利"。孟子的意思是说,天下之言性,不过是以其本故来谈论其善恶罢了;若以性之本故谈论其善恶,那么在思考、判断其善恶问题上即应当以顺利其性为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男人女人"(创1:27)。人的生命是天主恩赐的礼物,藉天主创造的决意使人与造物主建立一种特殊关系,受造者人透过被赋予的理性与自由意志,可辨别善恶寻找真理,藉分享造物主爱的能力与他人建立关系1。人在"你-我"关系中成长,个人的成长无法离开与他者的关系,如家庭、社团、国家、国际,所以圆满的"你-我"关系就是合一的"我们"2。天主认为"人单独不好",造了一个相称的助手——女人,建立了婚姻(创2:18、24),这是人最亲密的夫妻的"你-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