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飘来的花香     
正林兰在村子里开了一个小卖部,希望能借它增加收入。村子本来有一个小卖部,可是由于村子比较大,那个小卖部又设在东头,所以西头的村民要买东西就得走很远的路。恰巧林兰家在西头,考虑到这些,林兰就打算在西头开个小店。林兰是一个喜欢花草的人,所以,她在自己家院子的周围撒了一些花籽,不仅是为了吸引顾客,而且也是一种心灵的陶冶。没多久就长出了美丽的鲜花,那些花美丽极了,就好像是给院子镶了一个漂亮的花环。也许是这  相似文献   

2.
正在一个村子里,有一只看门狗,为了让盗贼远离主人的房子,整夜不停地吠叫。一只驴看到此景,以为看门狗吠叫是自己逗乐。所以,他也嚎叫了一整夜。第二天,驴的主人以为这可怜的动物生病了,派人去把村子里的兽医叫来,并把情况告诉兽医。  相似文献   

3.
薛瓦勒是法国一个偏远乡村的邮递员。虽然他工作辛苦,工资微薄,但他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工作,总是及时把信送到别人手中。有一天,他在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发现绊倒他的石头形状很特别。于是,他就把石头放在了自己的邮包里。当他把信件送到村子里时,许多人发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  相似文献   

4.
渔夫教子     
从前,在一个海边的村子里,有一位渔夫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当地的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随着“渔王”渐渐年老,他也越来越苦恼,因为他3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平常,和他相差太大,他觉得很没面子,有损自己“渔王”的美称。  相似文献   

5.
他出生在尼泊尔南部一个名叫托拉尼的小村子里,那里没有自来水、没有电,也很少能看到任泥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因为贫穷,他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没有进入学校学习,直到12岁,他仍不会书写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月亮之下     
我的童年时代,是一个贫穷而单纯的年代。村子里,是连电灯都没有的。要论电器,恐怕也只有手电筒了。家家户户的照明工具都是煤油灯。天一落黑,各家各户的方格子窗户纸里,就透出隐隐的红黄的微亮的光。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朦朦胧胧的萤火虫。那个时候的中小学生,远没有现在这么辛苦。书包里只有三几本必须的教材和几个相应的作业本子。什么课外读物、辅导材料、同步训练等等,是根本没有的。也没有听说过什么特长班、补习班的。并且,教材的内容也简单得很。当时,整个村子里,连一台黑白电视都没有,更别说什么游戏厅、互联网了。所以,放学之后的时间常常是无比宽裕  相似文献   

7.
日头     
正当日头移动到村子南边偏西的位置时,我在椅子上一个乍猛醒来,发觉已是下午了。定睛看,就在右手边的槐树上,爬了一些青白色的虫子,在光影的照射下,小心翼翼地移动。日光很好,我与它们共享一份安详。它们的世界,是否也有烦恼和幸福呢?如果没有,那似乎有些遗憾。但若是有呢?作为人类的我,该怎样与它们相处呢?在人类的世界里,反观自己的生活,我与这些虫子、这些树、这蓝天和大地,终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问茶武夷     
乘火车到武夷山,窗外细雨纷纷,一路掠过稻田和山林在雨中的姿态更加秀美。初到天心岩茶村,就看到村口一个木质牌楼,上面写着红色行书——天心岩茶村。村子里飘荡着茶香,那种香气是鲜叶发酵过程中形成、如同花木经过雨露之后的清香。  相似文献   

9.
泼扁豆     
正在村子里种扁豆,是补缺,补空地的缺。房前,屋后,猪圈旁,柴棚边……反正,都是些零碎的边角地。你说菜园里?不不不,菜园里不种扁豆的。扁豆这家伙,泼,蛮,赳赳武夫般,一发飙就收不住,抽藤发叶,不管不顾。谁跟它做邻居谁倒霉,菜邻居被欺负得死不了、活不成,很难看。扁豆形似刀,有一股子兵  相似文献   

10.
外婆的庵堂     
<正> 一恍外婆已经去世二十五年了,她走之前身体一直很健康,饮食起居都是自理,因为她一直是素食,都习惯于自己动手,尽管那时她已是81岁高龄。她走的时候也很安然,如同睡觉一般,实为无疾而逝。外婆是个出家人,三十多岁就出家的。她为什么出家,或者说她出家因缘是什么,我至今也不十分明白。外婆独自住在一座庵堂里,这庵堂座落在一座山上的山凹处,离最近的村子也有二三里地。庵堂是一座观世音的庵,庵  相似文献   

11.
王岩 《天风》2016,(9):43-43
在北美印第安的彻罗基族人中,一直保留着独特的成人仪式。在成人礼的前一天,父亲会给儿子蒙上眼睛,将他带到森林深处,儿子坐在一截树桩上,整夜不能摘下眼罩,也不能哭喊呼救。一旦熬过这艰难恐怖的夜晚,当第一缕阳光照在他身上时,他就成为族人眼中真正的男子汉。此外,他不可以将这一经验告诉其他男孩,因为每一个男孩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步入成年。村子里又有一个男孩面临考验,他跟着父亲走入密林,然后父亲亲吻了他的脸颊,告诉他黎明时分会来接他回家,  相似文献   

12.
折柳为笛     
正我们村子坐落在河岸,柳树多逐水而生,河道里此类物种自然多繁衍,这是其他村庄少有的特色。与柳树冬去春来朝夕相处,对其印象就别样深刻。冬的远去,春的融入,让柳树若染了颜料,岸上俯瞰垂柳由萧条变嫩绿,你稍一马虎就青衣裹身,再一眨眼就"二月春风似剪刀"了。阳春临,天温煦。孩子们悄  相似文献   

13.
正我有一所庭院,云在天上飘着,花在地里开着。我有一所庭院,藤蔓爬过了窗台,露水沾湿了衣裳,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谁也不用说话,就十分美好。晌午,捧一本闲书,躺在庭院的藤椅上。阳光懒洋洋地照着,打一个小盹,迷迷糊糊中听到鸟儿清脆的叫声,时光仿佛回到了从前……那时我的家住在宝清县乡下。村子里世世代代居住着农民,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淮阳县班口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张少岚(汉族),被这里的回族群众视为知心朋友,手足兄弟。他自小就和回族住在一起,从多年的交往中和回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自1982年在这个回汉民杂居的村子里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一贯带头  相似文献   

15.
<正>1.2014年3月17日,带着几样简单的画具和一颗蓝色的心,毫无目的的开车离开喧闹繁华的都市,来到郊区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因这个村子有很多碗豆花,所以,我暂且就叫它"碗豆花村"。村子不大,很安静,到处都是油菜花、碗豆花和桃花,这些都是村里的几位老人一犁一锄的"农耕之作"。我的到来打扰了几只在田埂玩耍的小狗和枝头上一对正在"亲热"的喜鹊,"汪汪汪;"喳喳喳",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相似文献   

16.
汽车在青海高原奔驶,绕着回肠九曲的山路,我们来到了黄河岸边的解放村,寺院里传出的诵经声和钟鼓声,充满着宗教的神秘气息。这里是有名的“和尚村”,村里除了阿卡(和尚),还有几十户人家全都信仰佛教,中国佛教协会故会长喜饶嘉措大师出家之地、著名的占雷寺就座落在村旁。1982年以后,青海省军区所属单位和村子结成共建点,开展建设精神文明活动,村子的面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现在,全村的果树由1982年的三百多棵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十多年前,村庄的前面要修一条铁路,便在村子里招青壮劳力。因为给的工资高、伙食又好,村子里的年轻人都争抢着去。报名早的被录取了,报名晚没排上号的,那是后悔得直跺脚。那天,当堂哥穿着新衣服,兴冲冲地告诉我他要去铁路上班,以后每月都能挣到不菲的工资时,那份自豪无以言表。事情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修铁路的活儿是肥差,活不重,工资还拿得高,而且从不拖欠,吃的也比家里强多了,晚上收工回家的乡亲,都像捡了金元宝般高兴。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女孩,18岁那年考上了大学,是村子里唯一一个走出大山的孩子。我的走出,也带走了家里这些年全部的积蓄。而这些积蓄中,除去一年的学费,只剩1000元多点,便是我一年的生活费了。  相似文献   

19.
复仇     
几年过去了。在这几年当中,尔沃德的爹一直过着沉默孤寂的生活。他在村子里总是躲着人们,人们也躲着他,他像徘徊无依地游魂一样,一声不响地从人们面前走过。他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回家,黎明就走出家门,再到田地里去。几年的时间就是这样沉重而冷酷地过去了。这是遭到人们唾叶甚至遭到在高加索雪山上一同扛过  相似文献   

20.
下雨了。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儿。小巷深处,便出现许许多多的伞。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小时候,我们村子里没有学校,要跑到4公里以外的镇上去上学。学校里没有宿舍,只好每天来回跑。当走读生,最怕遇上雨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