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也表现于他对人口问题有所思考。孔子对于人口问题的思考,主要集中体现于他周游列国初到卫国之时,与替他驾车的学生冉有的一段精彩的对话。“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以下凡引自同书,只注篇名。)孔子所说的“庶矣哉”,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说:“卫国的人好多啊!”这是孔子对卫国的第一印象。这第一印象并非是卫国的山山水水的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并非是卫国的都邑建设新气象的人文风貌,而是卫国的熙熙攘攘的广大人群本…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言必有中,妙在投机。”大凡开口便说到点子上,能使对方接受,就得靠出色的口才。我国不少古人深谙此道,进言时由于讲究批评的艺术而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对今人来说,也不无益处。 一针见血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正卿赵简子外出,要他的随臣脱衣推车上坡,唯有虎会一人不予理睬,独自荷戟高歌而行。赵简子认为这是臣下侮辱君主,要问罪于他。虎会毫无惧色,坦言道:“你只知臣不能侮其君,却不知君亦不能侮其臣。”赵简子问什么是君侮其臣。虎会说:“用人不用其长,使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此便是君侮其臣。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事不通,勇者不为斗则国土被侵,此三者不行则君位难保。”赵简子听了,遂令群臣停止推车。面对赵简子的不是,虎会直言不讳地指责其举,令之明白逆理而行必将铸成大错,  相似文献   

3.
论子思的臣道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思是我国先秦战国前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他上承孔子,下启孟子,其主要特色是“发挥孔子学说,影响在公卿间”。本文结合郭店楚简《鲁穆公问子思》与传世文献相映证,对郭店楚简中子思所言“恒称其君之恶”进行分析,阐述子思的臣道思想,并与荀子的臣道思想相对照,认为子思的臣道乃是其学说“诚”的践履,合乎当时士人的价值标准,体现了子思的君师风范与人格独立,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子夏里籍考     
子夏是孔子得意弟子之一,晚年到西河教学,开创了著名的“西河学派”,为魏国的军事政治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关于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史料对比和考证,证明子夏是卫国温人,他到西河教授并不是回到自己的老家。  相似文献   

5.
马军 《思维与智慧》2014,(12):54-55
曾国藩和左宗棠是清朝后期两个举足轻重的大臣,但两人个性差异很大。曾国藩是著名的理学大师,器识学养冠冕一代,根基深厚,个人修养极高;而左宗棠才干超群,脾气超大,常常显得孤傲不群,盛气凌人。曾左二人因此没少龃龉,这副对联似可为之佐证:季子敢言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吾意见常相左;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攻,退不能守,问君经济有何曾?  相似文献   

6.
财通心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日:“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现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相似文献   

7.
财通心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日:“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现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3)
<正>苏辙(1039-1112),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卒后谥文定。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是"唐宋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手下有个大臣,名叫王珪。有一次,唐太宗问王珪:「卿自谓与诸子何如?」他回答说:勤勤恳恳地为国家办事,臣不如房玄龄。才兼文武,出将人相,臣不如李靖。请示报告详细明白,掌握财政收支公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理复杂麻烦事情的本领,臣不如戴胄。把劝谏皇帝作为自己的责任,臣不如魏征。  相似文献   

10.
从姜尚伐纣起,“置之死地而后生”便成兵家常用之计,“置之生地而后死”,在政治、军事乃至市场竞争中,亦是常用之计,用亦有效。然而用者颇多,示者、知者却少。兹据事论理论之。《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记:郑武公生长子寤生、次子段。其妻姜氏宠次厌长,几请废长立次,武公不允。武公逝,寤生继位称庄公。姜氏与段谋,向庄公索非分权势、要隘封地,庄公悉与。臣下多进谏,庄公均笑而不纳。姜、段愈得纵,臣下愈向庄公。姜、殷自以为羽翼丰满,举事夺位;庄公起兵击之,一击即溃,段自戕,姜被囚。此令姜、段倒行逆施为众不耻至极时…  相似文献   

11.
平常心     
苦与乐,美与丑,甚至善与恶,有时往往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一种心境.当我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标准看待事物和问题时,便会有不同的结论.我们不妨先看两则故事.春秋时有个叫弥子瑕的,是卫国的嬖臣,很受宠爱.有一次陪卫灵公在果园游玩时,他吃到一个非常甜的桃子,吃了一半,想起了卫君,便把吃剩的桃子献给了卫灵公.卫灵公很高兴,赞扬他:“忘了自己吃过一半,还记着给我,真是爱我的好臣子啊!”但后来弥子瑕失宠,卫灵公便认为这是辱君的表现,把他治了罪.这就是“余桃啖君”的故事.还有一则是大家都熟悉的“邻子窃斧”.有个人丢失了斧头,疑心是邻人的儿子偷去了,察看那人的一举一动,无不象偷斧子的样子.不久他在自家的谷堆里找到了斧子,再看邻人之子,其动作、态度就一点也不象偷斧子的人了.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7,(12)
<正>本刊讯12月5日上午,以理事长和田尚子、顾问松本辉臣为首的日本阿含宗代表团一行13人,在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常务副秘书长岑松等人陪同下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演觉副会长、刘威秘书长的热情接待。演觉副会长首先代表学诚会长及中国佛教协会向和田尚子理事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和田尚子荣任阿含宗理事长表示衷心祝贺。演觉副会长深情回顾了阿含宗已故前管长桐  相似文献   

13.
味道与心境     
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去拜访自己的好朋友弘一大师。恰巧,弘一大师正在吃午饭。看到饭桌上只有一小碟成菜,夏丐尊很是难过,就问:“这是不是太成了?”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祈福》公元前6世纪,在古印度蓝毗尼花园,佛教创始人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在这里诞生。公元纪前后,佛教传入巾国,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悲智双运和济世利生的精神,成  相似文献   

15.
张明和朱林住在相邻的小区,在同一所中学、同年级、同班上学。因为两个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成了好朋友,事情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伦理和道德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在古人的心目中,伦理是指人伦关系的次序、条理和道理,它是不可改变的、客观的天地宇宙法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的体现。它以人伦关系为对象,表现处于一定人伦关系中双方互为主客体的相应规定,即所谓“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当然它更强调这种关系的主从属性,后来便明确规定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相似文献   

17.
正初二的时候,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他坐在我左后方两排的位置,恰好和我好朋友是同桌。一个课间,我去好朋友那里闲聊,也不知说了句什么,他在一边居然也听得莞尔。我一向很不起眼,从没想过能感染别人,他的微笑一下子在我心里扎了根。我开始注意他,和我的好朋友整晚整晚地谈他,为他写诗、画画。每天上学,还没有进教室,我就迫不及待地从窗户里寻找他的身影,为了见到他,我每节课至少回头两次。  相似文献   

18.
在许多国人的心中,会想当然地认为,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古籍都载明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迦毗罗卫国是在古印度(天竺),怎么就到了尼泊尔呢?近些年来,大陆佛教徒兴起了赴印度的朝圣之  相似文献   

19.
<正> 孔子于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春,离开鲁都而周游列国,到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秋,又回到鲁国。在外凡十四年,所到之国,有卫、曹、宋、郑、陈、蔡、楚等七个国家。在这段时间内,有的国家孔子去的次数多,有的去的次数少。有的住的时间长,有的住的时间短;如曹、宋、郑、蔡、楚等国,都是只去过一次,而且停留的时间都很短。有的仅仅是路过而已。但是陈、卫不同,他入陈二次,在陈居住近四年。入卫五次,在卫居住竟长达近十年。由此看来,所谓周游列国,其实主要就是在陈、卫的活动。为什么这两个国家成了他的立足点呢?尤其是卫国为什么成了他们长期活动的中心呢?这是前人从未谈过的,也是孔子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居陈问题暂切不论,在此先就居卫问题作些探讨。卫国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为了认识卫国和研究问题的方便,有必要对鲁、卫的情况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0.
冬子 《佛教文化》2011,(5):60-60
毗邻的两座山上有两个和尚,一个年长,一个年轻,他们分别住在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座山之间有一条小河,他们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