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立涛 《管子学刊》2014,(1):97-104
《易》是中国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亦是最古老的卜筮之书。除意广涵深的哲理外,《易》卦爻辞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分析卦爻辞的描写内容、艺术特征、运用意象可知,其与《诗》具有一迈相承的文学意蕴。进而可见,《易》亦为古代文学之源,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秦蓁 《孔子研究》2016,(5):90-96
欧阳修的《诗本义》以求取"诗人之意"和"圣人之志"为解诗之本。在寻绎"诗人之意"的层面,他据上下文理求诗,剖析了诗歌发生的心理特征,并考之以"人情",体现出"文士解诗"的思想原则和阐释方法。但欧阳修把达"圣人之志"作为解《诗》的最终旨归,体现了经学为"体"、文学为"用"的阐释原则。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的"阐释的循环",是《诗本义》最核心的释《诗》方法——"据文求义"的阐释学原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有位爱国诗人,《离骚》的作者屈原,他还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天问》,其中提出了一百多个自问自答的问题,涉及面很广,有政治的,自然科学的,等等。他的观点千百年来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民。但不无遗憾地是他对人生的终极问题,没有一个圆满的说法。因而,笔者想用这篇自问形式的短文来抛砖引玉。当我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常会自问:“我从哪里来?”“我往那里去?”“谁在主宰着这个世界?”实际上几乎可以这么说,人人都会有这些问题,可是很多人都回答不好这些问题,有时似乎觉得已回答出来了,但经不起推敲,最后不了了之,甚至已经忘掉自己曾产生过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