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春秋中期以后,兴起了一个无神论的思潮,晏婴则是一个突出的代表者。春秋时期,在管仲的治理下,齐桓公实现了霸业,成为第一霸主。到了晏婴执政之时,齐国虽然仍居于强盛地位,但由于景公既昏庸无能、荒淫贪权,又骂信神灵、乞求长生,齐国国势日下。晏婴为了治理齐国,除了采取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措施之外,还针对齐景公的神学迷信思想,阐发了许多无神论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有说服力。晏婴的无神论思想的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2.
赵玉环 《管子学刊》2009,(2):33-35,99
《晏子春秋》记载了齐国贤相晏婴的大多数事迹。本文以《晏子春秋》为依据,对晏婴的法律思想进行探讨,认为晏婴具有重德、尚礼、省刑三个方面的法律思想,对后期齐国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法律思想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晏婴—公元前500年),字平仲,春秋末年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的卿。其言论最早记于《左传》,《晏子春秋》为后人所作,但反映了晏婴的思想。一晏婴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阶段,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经济秩序非常紊乱。奴隶主阶级实行暴政,人民象逃避“寇仇”一样逃避公室的征令。作为一个累任重职的政治家,晏婴对此深感忧虑,他的经济思想较突出地反映在对统治者剥削掠夺行为的不满和抨击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春秋后期的社会变迁为背景对晏婴的礼治思想进行初步考察。澄清了晏婴世系来源不明和家世低微的问题,提出晏婴礼治思想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将礼看成与天地秩序同时生成的事物;二是把礼的社会功能同治国之本联系起来;三是对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的论述充满理性精神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5.
晏婴是我国春秋时的政治家,齐国三朝卿相。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辨,勇义笃礼。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竭心尽力拯救内忧外患的齐国。有一次,晏婴和景公及群臣到故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以求获得景公的赏识。  相似文献   

6.
《晏子春秋》主要记叙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突出表现了晏婴富国强民、减役免赋、节俭省刑的治国思想。他长期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王,可谓德高望重。孔子赞扬他:“善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冶长》)晏婴所处的时代正当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之中。他身为三公之重臣,尤其相齐景公时,敢言直谏,深得民心。《史记·管晏列传》赞扬他:“其在朝,  相似文献   

7.
晏婴作为齐国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对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就晏婴佐政期间提出并践行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实践进行了论述,认为晏婴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外交家。晏婴根据齐国国情及国际形势提出了“外归其义”,“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的和平外交思想并践行之,使齐国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在外交实践中,晏婴还创下了折冲樽俎,面对强手而不辱君命的光辉外交业绩。  相似文献   

8.
正战化军教授继《管仲评传》之后,多年研究晏子的力作——《晏婴评传》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10月出版。《晏婴评传》作为作者精心打造的学术著作,由以下诸点即可洞察其创新之处与主要特点。一、《晏婴评传》是目前研究晏婴的最为完备的著作。共有七章,第一章"晏婴家世"论述了晏氏的起源以及晏氏族人在齐国的情况;第二章"姜氏季世",论述了晏婴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三章"晏婴仕齐",考述了晏婴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  相似文献   

9.
晏婴辞赏     
正春秋时期,晏婴做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君主的宰相。他之所以能"三世为相",自然与其善于安身处世有关,更缘于他清廉从政而得到的口碑。有一天,晏婴准备用餐,恰好齐景公的使者来了。晏婴遂把饭菜一分为二,结果两人谁也没有吃饱。使者将此事禀报齐景公,齐景公不解地问道:"堂堂一个相国怎么贫穷到这般境地呢?"于是,齐景公也到晏  相似文献   

10.
晏婴散论     
晏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其卒于齐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生年不详。他历事灵、庄、景三朝,为一代名相。晏婴智慧超人,品德高尚,治国有方。孔子对弟子赞晏婴道:“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