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客体之间产生不一致的情绪反应称之为不对称共情(Counterempathy)。在Decety提出的情绪分享过程两阶段及Goubert提出的“指向自己”和“指向他人”两种情绪反应指向的研究基础上, 构建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的两阶段模型, 通过创建竞争环境, 检验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是否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增强效应的这一假设。被试根据竞争对手的情绪表情(皱眉和笑脸)来完成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判断被试者自己的输赢)和情绪反应他人指向(判断竞争对手的输赢)的实验任务。结果表明: 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 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的增强效应。被试不仅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不对称共情, 而且在他人指向任务中也产生了不对称共情, 这说明在有意识的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 个体会分化出比他人指向更强烈的自我指向的情绪反应。并且, 相较他人指向任务, 个体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更强烈的不对称共情。尤其当竞争对手获利时, 个体会产生更强烈的指向自我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情绪的神经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凌 《心理科学》1999,(6):555-556
1前言有关情绪的神经基础的研究在神经科学里已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著名的奥尔兹(J.Olds)和米尔纳(P.Milnrr,1954)在动物按压杠杆的实验中用脑内电刺激法证明了边缘系统是产生情绪体验的中心。但是近几年来,人们对边缘系统概念,以及情绪的边缘系统理论产生了疑问。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神经学专家约瑟夫·勒杜(Joseph.E.LeDoux,1990),革新了研究手段和技术方法,首先发现了杏仁核在情绪中枢的关键作用。他发现的情绪中枢联结结构推翻了有关边缘系统的传统观念,突出了杏仁核在情绪反应中的…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在不开心时,得到的劝慰大多是“笑一笑”。很少有人劝其“哭一哭”。哭在人们的脑海中被定格为一种对身体有害的情绪反应。然而新近科学家们的实验与研究却给了我们一个迥然不同的结论:哭对缓解情绪压力是有益的。 心理学家克皮尔调查了137人,并将他们分为健康组和患病  相似文献   

4.
李改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290-294
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系指情绪反应在时间方面的动力性质,是情感风格、情绪调节、情绪恢复等内容的重要特征,其研究对促进身心健康、完善情绪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阐述了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内涵与外延、相关理论,以及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各个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并就未来研究增加自主生理反应指标、文化背景等因素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Porges的多迷走神经理论提出迷走神经活动(vagal activity)与儿童的情绪及社会行为密切联系,已有研究探讨了儿童迷走神经活动与儿童的情绪反应及调节的关系,但研究结论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研究澄清。本研究选取93名4-6岁学前儿童被试,运用生理测量手段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RSA)分析的方法,采用父母报告的学前儿童情绪反应强度、情绪调节能力、冲动性为结果变量,进一步探讨儿童迷走神经活动(以基线RSA、RSA撤出、RSA恢复为指标)与情绪反应、情绪调节及冲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1)基线RSA与儿童情绪反应强度显著负相关,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显著正相关,基线RSA是儿童情绪反应强度显著负向预测因子,是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显著正向预测因子;(2)RSA撤出、RSA恢复性与儿童冲动性显著负相关,是儿童冲动性显著负向预测因子。研究结果支持了Porges的多迷走神经理论,表明迷走神经活动与儿童情绪反应、情绪调节及冲动性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迷宫与动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  苏彦捷 《心理学动态》2001,9(3):264-269
在动物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迷宫是很常用的一种仪器。章介绍了迷宫的发展历史、类型以及应用的研究领域,并讨论了未来迷宫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动物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迷宫是很常用的一种仪器。文章介绍了迷宫的发展历史、类型以及应用的研究领域,并讨论了未来迷宫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情绪线索对儿童定义与评价“白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图画—故事法探讨了交往意图不明确条件下 ,“听话者情绪反应”这一社会性行为结果对 5、7、9岁儿童定义和评价白谎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 ,所有儿童能准确评定“听话者情绪反应”,内容分析发现 7、9岁儿童能运用“听话者情绪反应”信息 ,但情绪反应线索却未影响儿童对“白谎”的定义与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9.
调研我国27种药学和中药学期刊2018年刊发论文中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和福利状况以及期刊稿约中关于动物实验研究的伦理要求。结果发现,23种期刊声明通过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核的论文比例低于14%,25种期刊注明动物伦理审批编号的论文比例低于5%,各个期刊声明遵循有关动物使用和操作指南的论文比例均低于10%。部分论文实验动物福利状况的表述不清楚,动物实验所遵循的指南和原则表述不规范;大部分期刊稿约没有对动物实验研究伦理提出明确要求。建议尽快加强相关期刊编辑的实验动物伦理和福利意识,及时完善稿约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颜色词的stroop研究范式,探讨了积极、消极情绪诱导下,大一新生对积极、消极、中性三类颜色词的反应时辨别差异与错误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消极情绪诱导下,高心理弹性个体在消极词汇上表现出较快的反应时;在积极情绪诱导下,高心理弹性个体在积极词汇上表现出较快的反应时;内隐实验获得的情绪反应倾向与心理弹性量表所测的外显情绪反应倾向趋于一致。结论:高心理弹性大学新生具有较多的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11.
程真波  黄宇霞 《心理科学》2012,35(2):436-440
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体验。情感成分和感觉成分是疼痛体验的主要成分,二者有着不同的神经机制。疼痛共情是痛觉"共鸣"的情绪反应,其神经机制的研究也围绕疼痛的情感成分和感觉成分展开。疼痛共情的情感成分的相关脑区主要有前扣带皮层和脑岛等脑区,与自身疼痛时相比,它们的激活位点及所处的神经网络存在差异;疼痛共情的感觉成分主要与初级感觉皮层以及一些其它的躯体感觉皮层有关,对它们的激活情况的研究受技术手段和实验范式的影响较大。未来的研究应从技术手段、分析方法及实验操作上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实验以中日77名大班幼儿为被试(其中中国幼儿40名,日本幼儿37名).在实验中,根据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设置幼儿与同伴间矛盾场面(抑制场面和主张场面)的测试问题,采用逐张呈现图片并一对一询问的方式进行实验.根据幼儿在测试问题上的情绪反应与行为反应数据,比较中日幼儿自我调控的特征,结果表明:(1)在与同伴间的矛盾场面中,中国幼儿发生情绪反应的人数比率显著小于日本幼儿;(2)在表现出情绪反应的幼儿中,不论在抑制场面还是在主张场面,日本幼儿都比中国幼儿有更多的"自我抑制"或"自我抑制"倾向,而中国幼儿比日本幼儿出现了更多的"依赖教师"和"冲动行为"倾向;(3)中国幼儿的行为反应因情绪反应强度的变化表现出了差异,而日本幼儿的行为反应没有随着情绪反应强度的不同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3.
情绪测量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晶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2011,34(2):488-493
当代情绪理论认为情绪反应包括生理唤醒、行为反应、面部行为或姿势、以及主观体验等成分。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对其的测量也日趋细化,主要包括自我报告法、自主神经系统测量、惊跳反应测量、脑测量及行为测量等方法。大量情绪研究的证据表明,情绪反应的测量多是通过情绪维度(如效价、唤醒度)和基本情绪状态(如,悲伤、恐惧、愤怒)两种方式组织起来的,不同的情绪测量方法对不同的组织方式敏感。未来的情绪测量的标准是多元的,其测量方法的确立是以特定的情绪问题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4.
医学实验中的人性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动物是科研的重要生物资源,为科学实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使人们能顺利地研究和揭示人类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疾病的机理,认识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规律,并按照此规律创造防病治病的医学技术,为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服务,是科学研究的必要前提。然而,现在许多实验人员在对待实验动物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对动物的福利问题关注不够,在实验中对待动物不够人性化等。我们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加以改善;减少动物在实验中的痛苦;培养动物实验中的人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情绪反应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为情绪性特征的指标,测量了30名婴儿的四种基本情绪的情绪性特征。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这四种情绪的情绪性特征之间没有一致性。这意味着在气质测量中应以分化的情绪性维度代替笼统的情绪性维度。同时,本实验还测量了生理指标HRV,并将其和表情指标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分离焦虑是是儿童早期焦虑的一种,是指儿童与重要他人分离时产生的紧张不安、恐惧担忧等正常的情绪反应。本文试图将有关焦虑的理论以及分离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介绍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探讨分离焦虑这一心理现象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重复电休克对大白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  刘仁义  徐秉? 《心理学报》1984,17(1):88-92
本实验观察了生后18—19天的幼年大白鼠接受连续四周重复电休克(每天两次),到动物成年后对学习和记忆有明显的影响;电休克施加于更年幼的动物(生后14天)有更明显的影响;而施加于成年动物(生后两个月),则没有影响。这一观察在防御性和食物性两种实验方法中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窦慧  雷晓军   《心理科学进展》1986,4(1):43-49
动物行为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很久以前,自古希腊起,人们已对动物开始进行全面的观察和研究了。以后,人们一直在注意着动物的习性,进行着分类和收集材料的工作。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被人们广泛接受以来,研究动物的习性更有了理论根据。生物学家开始用演化的观点去研究动物的习性。同一时期,科学心理学诞生了。心理学家也开始在实验室内采用严格的实验手段来研究动物的行为。这样做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阐明人是由低等生物演化而来的,人的生理结构、生物功能以及行为同动物在发展上有其连续性。于  相似文献   

19.
四种不同品系小鼠旷场行为和记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生理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实验方法,对三种标准化国际通用品系的实验小鼠与我国特有的昆明系小鼠的行为活动特征和记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国际通用品系小鼠的一般行为活动较昆明系小鼠明显活跃.旷场行为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异。但在记忆保持方面,四个品系间无明显差异。实验提示.昆明系小鼠可适用于研究动物的高级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证实质研究面临的困境、根源及出路承德医学院中医系(067000)麻晓慧一、证实质研究面临的困境。目前,证的实质研究很多是在搞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中又主要搞证的客观化研究,即追求证的客观诊断指标,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动物造模。但十几年来,对多种证候、多种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