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的“自在之物”和本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康德的巨著《纯粹理性批判》问世二百周年。为了纪念这部划时代的哲学著作的出版,许多国家的哲学界及其组织和协会,相继举行报告会和讨论会,从各个方面对康德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今年四月在西德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康德大会,就是一次较为盛大的学术交流会。西德、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奥地利以及南美一些国家哲学界的代表参加了大会。我国哲学家王玖兴、陈元晖同志也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我国以及西德等国的哲学家,也将于今年九月在北京召开关于黑格尔和康德思想的讨论会。本刊这一期重点刊登一些国家关于研究康德哲学思想的文章,借以向《纯粹理性批判》发表二百周年表示敬意,并且为我国广大哲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康德做出我们的努力。由于我们掌握的资料有限,因此挂一漏万,甚至把更为重要的文章漏掉的现象均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将自己读到的国外目前研究康德的有价值的著述向我们推荐。在这次选编工作中,王玖兴、陈元晖和齐良骥先生,都曾经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本编辑部谨在这里向他们致以衷心的谢意。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哲学和人类──第19届世界哲学大会简介韩庆祥第19届世界哲学大会于1993年8月22日至28日在莫斯科召开,60个国家、地区的800多名哲学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著名哲学家邦格(加拿大)、罗蒂(美国)、利科尔(法国)、穆尔蒂(印度)、阿伽齐(意大利)、王浩(美籍华人)以及俄罗斯哲学家弗罗洛夫、斯乔宾、列克托尔斯基、奥伊则尔曼等出席了大会,并做了专题发言;我国的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共中央党校和北京大学的9位学者也组团出席了大会,并宣读各自有关专题论文。现将这次哲学大会的主要问题简介如下。一、大会的主题19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是,“转折点上的人类:哲学的前景”。这次世界哲学大会基本上分主题报告和学术研讨会(或圆桌会议)两种方式进行。大会共做了四次主题报告,其题目分别是:《哲学与未来形象》(由俄罗斯哲学家乔宾等演讲),主要探讨哲学与文化的转型及未来重建问题;《技术文明的命运:进步的代价》(加拿大哲学家邦格等演讲),主要谈论西方工业技术文明或文化的前途、命运和出路问题;《现代人道主义:理论与现实》(俄罗斯哲学家列克托尔斯基等演讲),主要论述世纪之交中人和人类的发展及人道主义的实现问题;《新思维:传  相似文献   

3.
苏联和东德哲学家联合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从1979年9月10日至15日在苏联明斯克举行。苏联和东德的代表团分别由该委员会的两位主席M.T.约夫楚克和E.哈恩率领。这次讨论会的题目是《发达社会主义时期里社会科学的现实方法论问题及其阐述》。 M.布尔(东德哲学研究所所长)和B.S.乌克兰采夫(苏联哲学研究所所长)就《社会科学的哲学—方法论问题》作了报告。布尔在报告里专注于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一些问题。他把这种关系的阐明看作是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前提,因为世界观是科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布尔指出,科学不仅涉及到由社会决定的、获得社会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涉及到社会的过程。如果科学过程的诸部分  相似文献   

4.
1957年7月17日至20日,在华沙召开了国际哲学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哲学研究所组织的。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欧洲、亚洲和美洲20个国家的各个学派的哲学家,其中还有来自9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家。中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哲学家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国际性的哲学会议,同时会议也邀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苏联代表团由别林斯湼夫教授(代表团团长),查金教授,施什金教授和扎伊切夫研究员组成。  相似文献   

5.
费多谢耶夫的这篇文章发表在一九六五年《苏联科学院通报》第九期上,这是他在今年四月全苏唯物辩证法讨论会(有六百多人参加)所做的报告的压缩。费多谢耶夫这篇文章是彻头彻尾修正主义的,只不过在论证问题时耍了一套更狡猾更虚伪的手段而已。根据《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十期有关唯物辩证法问题讨论会的长篇报道,他这个报告共分五部分:(1)辩证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发展;(2)过渡时代的辩证法;(3)现代历史过程的不平衡性和国际关系的辩证法;(4)发展的上升路线与下降路线;(5)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费多谢耶夫在本篇文章中把那篇报告的第一、第二部分合在一起(第一部分有删节),这样便只有四部分了。原报告的第五部分,费多谢耶夫把它加以扩充,单独写成一文,发表在《共产党人》杂志今年第十四期上,这篇文章的译文排作这一组文章的第二篇。我们在译本文时,把原报告第五部分(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略掉。作者在本文的第一部分里,除了重弹苏共关于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等老调之外,还提出一个“新”论点,即“就世界发展的范围而言,时代的基本矛盾则是内部矛盾”,这个矛盾对个别国家来说是“外部矛盾”,其间的辩证法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决定时代的基本特点的发展和变化、世界发展的方向”,“决定两种对立体系竞赛和斗争的进程和结局”。这是他的一个基本观点。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大肆宣传热核战争恐怖,说什么“如果说热核战争将会废除资本主义,那末它不但不会提前反而会大大推迟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甚至“可能提出人类本身存在的问题”;说什么“社会主义不通过社会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国家之间的战争也能够得到胜利,在和平条件下也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胜利”。他并且再次荒谬地宣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和平形式的革命飞跃”具有“现实的可能性”。第三部分谈到社会发展的上升路线(社会主义)和下降路线(资本主义)之间的所谓“辩证法”。这里他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都说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代基本矛盾的运动”。他给“非资本主义发展”下了一个定义:“这是从封建制度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是绕过资本主义阶段,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熟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渡是“或多或少和平地”实现的。作者在这里实质上是在宣传外因决定论,企图麻痹资本主义国家中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革命力量,束缚他们的手脚,反对他们进行反帝的斗争,从而让苏美两大国来主宰世界人民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第十三届国际黑格尔大会从1979年8月27日至9月]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33个国家的大约150位哲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的总题目是《同一性·差别·矛盾》。全体大会、晚上的讲座和四个小组都热烈地讨论了这个主题,同时在哲学或与哲学相近的学科各不同领域里研究了这些辩证的基本概念。国际黑格尔协会主席伯耶尔(W. R. Beycr)宣布会议开幕。迈耶尔(R. Meycr)教授(瑞士)作了  相似文献   

7.
更好地掌握关于社会和个人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形势要求人们能够适应新的和更复杂的阶级斗争条件,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充满矛盾的世界,看到阶级的隔阂,划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限。在实现社会进步的斗争中,对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透彻了解,正在变成劳动人民的一种自觉力量和行动的动力。哲学研究工作应该有目的地开展唯物主义辩证法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并同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基本理论作斗争。  相似文献   

8.
《哲学笔记》是列宁在一九一四——一九一六年深入地研究哲学,尤其深入地研究了黑格尔的著作时所写的读书摘要、札记、批注和短文的汇集。它在认识论、辩证法、逻辑的同一,对立统一规律,认识的辩证过程等很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列宁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哲学遗产。是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不读的书。但是,由于《哲学笔记》摘录了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的言论,特别是摘录了许多黑格尔  相似文献   

9.
1980年11月25日—27日,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捷克斯洛伐克教育部和莫斯科大学,共同就唯物辩证法的迫切问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苏联高教部哲学教育司司长基里洛夫在会议开始时指出,这次聚会是苏捷哲学家在马列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富有成果的合作的继续。哲学系主任科西切夫在他的报告《马列主义辩证法的迫切问题及苏联哲学家对辩证法的研究》中,谈了唯物辩证法问题的研究现状。他强调了在发展辩证法理论中取得的成就,然后又谈到辩证法中尚未得到充分阐述的某些方面,也谈了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他指出,尤其是还没有抓紧进行编  相似文献   

10.
苏、捷、匈、保和东德的哲学家就《作为社会认识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为题,于1980年2月5日至6日参加了柏林国际学术讨论会。 G.巴里施(东德)首先作了题为《作为社会科学一般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了提出这个问题的重大意义,因为社会科学的作用正在增加。我们应该进一步发展马列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以便它在社会科学的不断分化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起到世界观-方法论的作用,并对促进综合过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六十周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哲学和法学研究所、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1977年9月在阿拉木图召开了“唯物辩证法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逻辑学和方法论”的第二次全苏讨论会。全国许多城市的哲学家和学者,苏联科学院、加盟共和国科学院、苏联哲学协会和全苏《知识》协会的代表,以及《共产党人》、《哲学问题》、《哲学科学》等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等共3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位真正的哲学家,既是时代的产儿,又是时代的向导。费希特正是这样一位哲学家。德国弗罗曼出版社现在已经出齐的六卷本《同时代人谈论中的费希特》(斯图加特1978—1992年),就为我们描绘了这位哲学家在欧洲各国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变革时代的感人形象。  相似文献   

13.
问:众所周知,本届世界哲学大会的论题“哲学和文化”是一个一般性的论题。当然,这个总论题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您能就本届大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谈谈您的印象吗?答:应当承认,本届大会的组织者给大会定下的这个一般性的论题,使这次大会开得十分成功。事实证明,从世界观上对文化提出的各种问题,最适宜于对我们时代的基本进程(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讨论。今天,当代许多急迫的问题盘根错节地汇集在文化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苏联哲学家们在研究辩证法的个别问题,尤其是在研究辩证法的原理、规律和范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为满足。列宁关于哲学工作纲领的遗训,是要对唯物辩证法这门哲学科学进行总体的研究。因此,Ф. B. 康斯坦丁诺夫院士写道:“苏联哲学家的使命,就是对辩证法理论这门完整的科学进行认真的研究,从而写出象黑格尔的《逻辑学》那样的唯物主义著作。”  相似文献   

15.
捷克当代著名哲学家K·科西克于60年代初以《具体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自己在当代哲学论坛上的一席地位。此后,《具体辩证法》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当代人本主义哲学、20世纪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和批评者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虽然近年翻译出版了《具体辩证法》一书以及国外学者评述具体辩证法的几篇文章,但  相似文献   

16.
1981年9月8日至9日在乌兰巴托举行了关于《主观因素日益增长的作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性》问题的国际哲学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保、匈、越、东德、波、罗、苏、捷。蒙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斯-托兰-阿扎夫,蒙共中央意识形态部主任图门德日格和蒙共中央其他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的活动。蒙共中央委员、高级党校校长格·米叶埃葛木保致开幕词,他特别强调这次会议要研究的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性。主要报告《历史进程中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  相似文献   

17.
论述辩证法史的著作(尤其是辞典和教科书),无论在西欧,还是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在日本,多半是按照下述顺序来写的:一、以希腊为中心的古代哲学家的辩证法;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的辩证法;三、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辩证法;四、马克思主义者的辩证法。而且,因国家和作者而异,有时还要加上这样一些内容:中世纪神学家的辩证法,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辩证法,十九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辩证法,现代哲学中的辩证法,等等。我并不反对在这个范围内叙述辩证法史,但是我不赞成把辩证法史仅仅限制在这个范  相似文献   

18.
本刊今年第一期曾对苏联哲学家伊里因科夫,特别是对他的主要哲学观点及其在苏联引起的不同反应,作了简要介绍。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他在重大哲学问题上的论述,特别是苏联其他哲学家就他的论点所提出的针锋相对的反驳,我们在这一期上又选登了他的《辩证法和世界观》、《列宁的辩证法和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一书的结束语和伊利切夫的《论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职能》。今后本刊还将适当发表这方面的文章,望读者对我们的安排提出宝贵意见,并请提供稿件。  相似文献   

19.
今天,中外哲学家聚集一堂,举行“世纪之交的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外学术交流的盛事,也是世界哲学发展的盛事。 参加这次研讨会,和各位哲学家一起探讨“世纪之交的哲学”,我感到十分高兴。我从年轻时代起,就一直对哲学和哲学家怀有崇高敬意,并从中学到了很多重要的东西。哲学作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七年十月在匈牙利济汉城,举行了题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的理论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高级政治学校的倡议召开的。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苏联、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的教员,参加了这次会议。来自兄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家们,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分析社会发展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和范畴的内容问题上。他们专门考察了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自发性与自觉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特征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意识的形成和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