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炼精化炁,是内丹修炼中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在筑基基础上进一步炼养精、气、神,是以神为用,合炼精、气,使之化为精气相结合的“?”。进而炼?化神,炼神还虚,最后由有入无,重返先天虚空。①作为明清丹家伍柳派的大师柳华阳,他精通全真清静丹法,尤对炼精化?阶段颇多独到的精彩论述。这里就此而论,探讨柳华阳内丹修持之“炼精化?”的思想。众所周知,药物、鼎炉、火候是内丹修为的三大因素,缺一即不能成丹。关于药物,不同内炼门派所指多有不同。在《金仙证论》中,柳华阳则将元精喻为药物。他指出:“欲望成其道者,先当保其精,精满然后气生,以此生气…  相似文献   

2.
俞琰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和邵雍《先天图》,来阐发其丹道易学核心理论——"身中之易"的思想。其将《易》中"太极"演化之道引入人体丹道修炼中,提出丹道修炼亦有此道,赋予了"太极"新的内涵,认为丹道"太极"生化演绎之进程即人体丹道修炼之进程。  相似文献   

3.
(二)炼精化炁道教养生丹法,炼精化炁这一阶段是关键性的重点,因为它较筑基功夫更高一层。是在筑基基础上,进一步炼精气神。精气神在炼精化炁阶段总称为“药”。筑基功夫是修补三者的不足,是初步预备功法,术语称为“道术”阶段,三宝—精气神补  相似文献   

4.
权泰勋是韩国现代著名的道教养生家、内丹理论家。他很早就学习儒家与道家的经典文献,19岁师承金一松先生修炼仙道。后来,他潜心研究内丹学,长期进行修炼,积累了丰富经验。他留下的《凤宇修丹记》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丹道著作。他的内丹理论,续《周易》与《参同契》之传统,得金丹派南宗之旨要。他理顺丹道与胎息之关系,强调"守规中"的基本原则,提出"以眼为旗帜"的闭炁技术进路,揭示了"正炁留则风邪自走"的丹道养生法理,强调了"诚"的态度对于内丹修炼的特别重要性,提供了内丹修炼的可操作模式与实践参照,为丹道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出现于明中后期的内丹著作《性命圭旨》 ,主旨是论道教丹道 ,认为内丹修炼分为“炼精化 ,炼化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四个阶段。书中通过对这四个阶段的阐释 ,表明了它对道、儒、释三教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 ,该书既具有此时期道教内丹著作的一般性特征 ,而又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气功热风靡国内外,现在社会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功法。分析这些众多的法门,不外乎是古代所谓吐纳、存神、调息、导引之类。笔者热衷于道教炼养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本人将数年访师学道所学部分道教功法及自己一点粗浅体会,草此短文,奉献给爱好修炼的同道们,并祈指正。一道教筑基内功(以下简称筑基功),是全真道信士修真养性最基本的法门之一。道教修真过程分为四个步骤:一筑基,二炼精化炁,三炼炁化神,四炼神还虚。“筑基”  相似文献   

7.
刘名瑞是全真南无派第20代宗师,是近现代道教史上有影响的内丹家。他的内丹思想上承南无、龙门两派,兼袭伍柳派思想,下启赵避尘千峰派。本文对刘名瑞丹道之筑基调药、筑基炼己、二五妙合、周天火候、大药玄机、温养圣胎、出定演神、回室安神和忘神合虚作了分析,由此可见刘氏既继承前人,又多有创新,如炼己即六根清净论、炼精化炁之聚火法、出神演练之收光聚神法等。  相似文献   

8.
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道教学者,很多学者曾从道教内丹修炼和易学史的角度对俞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可是对其生年卒年却无法得出较为一致的明确结论.本稿考察了与俞琰有关的各类文献,对俞琰的生年卒年作出了较为详尽的考订.  相似文献   

9.
俞琰(1253——1314)字玉吾,江苏吴郡人。自号“古吴石洞道人”、“林屋山人”、“洞天紫庭真逸”等,道号“全阳子”。乃宋末元初的著名易学家与道教内丹修炼家。其易学与道教内丹修炼相关的著作主要有:《周易参同契发挥》、《周易参同契释疑》、《易外别传》、《水中金诗》、《玄牝之门赋》等。其经学易方面的著作还有《周易集说》、《读易举要》等。对于易学与道教修炼的关系,早在东汉时期,便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对此作了专门的探讨。但此书所谈,一般认为讲的是炼外丹。自唐、五代以后,道教内丹修持渐趋兴盛,有不少…  相似文献   

10.
道教修炼最讲一个“静”字,静字贯穿修炼之始终。筑基炼已讲“静”,炼精化炁讲“静”,炼气化神讲“静”。道教认为,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昼夜随起随灭,而入静为修炼之起点,其目的是炼妄心返正心,以至与道合真。《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云:“古今常存,总持静念。”即谓修炼主静第一。修炼中先要身静,身静则心静。身心两静,才容易入静。入静后的功态与验证。初步静坐,能达到悟心常明,一念即起时以慧心除之,只觉周身唯一心灵而已,才算入静。反之,静坐后,一念即起,一念又来,而不能以正念慧  相似文献   

11.
李道纯的丹道易学独具特色,"常易"与"变易"确立起体用兼备的易学思想框架,对卦爻象的运用使内丹"药物"与"火候"的真正含义得到了详尽阐释,"三家相见"的内丹修炼论使得魏伯阳以来的"三五与一"思想有了清晰完整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2.
道教辞典     
炼形道教修炼术语。一、炼养身形。即通过导引、行气等炼好身体,为“得道成仙”创造条件,义同“筑基”。《至游子》卷下:“学道者必先养其身,而后可与议矣。”“止行炼形可乎?奇士曰:斯住世矣,为其返老还少也。”《云笈七签》卷四十九《玄门大论三一诀》:“守神炼形为中乘。”二、炼养“内丹”。即通过“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等阶段,实现三归二、二归一而“结胎成丹”。《灵宝毕法·金液还丹第七》云:“则大药将成,谓之金液;肘后抽之入脑,自上复下降下田,则曰还丹。又复前升,遍满四体,自下而上,则曰炼形。”又云:“此采药三百日,数足胎圆,而飞金精减一卦,勒阳关如旧,罢  相似文献   

13.
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杰出的道教学者。其学以《易》为本,他"首读朱子《本义》,次读《程传》",后又获道教异人传授,于《参同契》多有发挥。其易学可分为义理易、象数易、道教易三个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其义理易学思想。俞琰易学的义理之学源于其深厚的儒学修养,又以程、朱易学为本,多有发微,形成其富有特色的义理思想。其内容具体包括天道观、人性论、修养论三个不可割裂的部分,其天道观援"气"入"理",秉承儒家"至诚无息"、"天道好谦"、"天道好生"、"福善祸淫"的义理传统,是其人性论与修养论的前提和基础;其人性论则是法天道以立人道的表现;修养论则是其实现回复天道、止于至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俞琰初学儒家,读朱熹《周易本义》、程子《程氏易传》,汇通易学义理与象数,积数十年之功而辑《周易集说》,四易其稿,孜孜以求合于圣人之义,其间多有发程、朱所未发者,是其正传易学之个人贡献。及至壮年而遇异人指点,偶获别传易学读法,破解太极图环中之秘,而独得金液还丹之妙。俞琰阐发邵康节易图之学,推阐魏伯阳《参同契》内丹修炼之法,而作《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等,是其"援易入道"别传易学之贡献。  相似文献   

15.
道教内丹学认为,得"阳生"之"真铅"产是整个内丹修炼工程的起点。从对丹经文献的考察来看,"阳生"之"先天一炁"大概包括八种显现来源:体外虚空之初始"元炁"、体外空气所化之"炁"、"生身受炁初"之先天"祖炁"感发之"炁"、五脏之"气"所化"元炁"、饮食之"阴精"所化之"炁"、"津液"所化之"炁"、淫精所化"真炁"、"肾炁"。  相似文献   

16.
丹道为道教所重,亦素为道教徒所珍密。择徒授诀,必先盟以誓约,然后师徒授受,口口相传。尔后严谨脩持,方得有所成效。丹道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炼五金八石以成金丹或药物,此实为我国化学之先驱。内丹功法,以己身为炉鼎,以自身之精、气、神为药物,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求成丹。考内丹功法,其来已久,东汉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即已论及,不过隋唐以前,其名不显,自隋青霞子,五代吕洞宾加以弘扬,其名渐著,复经宋陈抟、张伯端,金王重阳之阐发,从此  相似文献   

17.
道教东派祖师陆西星是明清时期内丹双修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对双修原理的论述是其对内丹修炼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他从太极一气而分阴阳,阴阳合而万物生,精炁互藏其宅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本文对陆西星双修思想进行了概括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继承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和五代宋初陈抟图书学派的象数易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内丹修炼中所涉及的炉鼎与药物、采药、火候等要素及其间关系的处理,张伯端在论述时均用<周易>理论直观地解说,如以乾代鼎,以坤代炉,以离指元神,以坎指元精,以纳甲法阐述颠倒坎离翻卦象的采药过程,以十二辟卦、十二辰、二至二分说明进阳火、退阴符,把握时机即火候炼成金丹的过程.富有特色.<悟真篇>所借用的易卦,如乾坤、坎离、震兑、否泰、屯蒙、复垢等及其卦象,往往已脱离<周易>中本原的卦象内涵,都有<周易>中所没有的特殊内涵,赋予了新义.<悟真篇>通过易卦、易象阐述丹道,为易学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后天返先天是道教修道的基本原则。所谓“先天”、“后天”是指组成人的精气神的先天、后天,先天精气神是指元精、元气、元神,后天精气神是指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修道之所以要后天返先天,是因为后天与先天比较起来,后天是派生的、有形的、有害的,人只有返于本原的、无形的、有益的先天状态,才能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与天地同在的神仙境界。后天返先天的实质就是由后天有形返于先天无形,由后天形气返于先天神气,由后天物性返于先天元性,由后天之物返于先天之道。后天返先天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就是内丹修炼的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和炼神还虚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20.
太极图与道教内丹术之间联系紧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丹文化思想。一方面,太极图反映了内丹术所依据的哲学思想,表现了在天人合一与天人同构思想的支配下,内丹对于宇宙与生命的认识,具体体现在对宇宙创生之道、自然变化之道以及生人之道与人身之道的理解之中。另一方面,太极图集中概括了内丹术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凝练地表达了炼精化炁阶段的基本要求,对该阶段中的两个主要环节(调外药和小周天运火炼药)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