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建国以来唯一的一家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于今年7月正式创刊发行。《周易研究》以《周易》与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周易》经、传最新探讨和《周易》与自然科学为内容。没有:“《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与传统文化”、“易学与自然科学”、“易学研究信息”、“易学入门讲座”等栏目。该刊融学术性、知识性、动态性为一  相似文献   

2.
<正>刘大钧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全书共54万字,415页。本书辑录论文25篇,为2013年8月16至18日在山东大学举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选集。此次会议延续了历届研讨会"史思并重,多元融合"的学术理念,以"易学与中国哲学文化的历史与未来"为主题,围绕三代文化与《周易》成书、《周易》文本结构与言说方式、《周易》经传哲学、出土易学文献研究、历代易学研  相似文献   

3.
刘大钧先生,1943年生,山东邹平人,著名易学家,现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讲席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易研究》学刊主编,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周易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刘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易学研究,以弘扬大易文化为己任,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倡导并开展了传统象数易学研究,为传统易学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山东大学易学学科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中国易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史哲》《周易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出版《周易概论》《周易经传白话解》《今、帛、竹书〈周易〉综考》《纳甲筮法讲座》等著作多部,主编大型易学文献《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2000多万字)、续编(3000多万字),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三十多年来,刘大钧先生筹备召开了十余届国际易学与海峡两岸易学及儒学学术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易学与两岸易学及儒学的交流与发展,并以"大易"系列的形式,主编了历届易学儒学研讨会论文集十余部,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界泰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在给汤一介先生的信中称赞刘大钧先生:"其沉潜易学之深辟,诚当代巨儒。"日前,刘大钧先生接受了《孔子研究》杂志彭彦华主编的采访,就易学研究已获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阐发了自己的见解。现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由山东大学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在多方友人的大力协助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今天正式开幕了! 本届《周易》学术讨论会,在“《周易》与哲学文化”的主题下,将对《周易》的经与传、易学发展史、易学与中华传统哲学文化的关系、易学与当代文化建设及经济建设、易学与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现代知识体系的整合、触通,以及易学研究的方法论等一系列新老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周易》号称传统儒学最高的哲学典籍,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活水,它对绵延达数千年之久的伟大中华文化慧命的生衍,产生过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现代文化学、人类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儒家经籍《周易》于汉代时已东传至朝鲜半岛,并在其"三国"时被确立为国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儒学教育体制和科举"科经取士"制度的促动下,古代朝鲜半岛不仅全面、系统地吸纳了《周易》思想,李氏朝鲜时还形成了活跃的易学研究局面,建构了自身的易学体系,成为域外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周易》思想及易学研究在朝鲜半岛的不断深化,其阴阳说也逐步渗透至天文地理、政治思想与社会文化等领域中,最终对朝鲜半岛哲学思想的发展及民族思维的建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王新春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480千字,458页。刘大钧先生专门题写墨宝:"修德不堕虚拟,治经肯彰风要"。作者基于文化意识之自觉,从哲学的视域和研究方法出发,着眼于《周易》、易学的哲学史、思想史意义及其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展开相关论述。本书的主体部分有四: 一、易学与中国哲学及其研究视阈与方法; 二、《周易》经传与易学哲学天人之学的  相似文献   

7.
正李守力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周易诠释》与《周易密钥》是密切相关的两部著作:前者以重建《周易》经学为宗旨,继承传统的经学注疏路径,融汇《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中的易类著作以及近代名儒的易学著作共1500余种,逐卦逐爻、逐字逐句解释《周易》六十四卦经文;后者则是学习前者的辅助参考著作,主要内容是论证"观象系辞"体例  相似文献   

8.
正谷继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全书295页,属"同济·中国思想与文化丛书"之一种。作者认为,孔颖达《周易正义》乃是易学史上继郑康成与王辅嗣《周易》注疏之后不可忽视的一本重要著作。孔颖达"宗主辅嗣,博取康成"而成《周易正义》,上推天道,下明人事,可谓"有功于先圣,先驱于程朱",在汉魏易学与宋明易学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学者欲明经通《易》,其必由此《正义》乎!"可以说研读《周易正义》是学人深入了解《周易》及其注疏的不二法  相似文献   

9.
《山东文献集成》前后共出四辑,是目前全国最大规模的地方文献丛书。该《集成》对山东易学文献做了资料调查、搜集、甄选、出版等一系列精益求精的工作,最终出版二十余种学术价值较高而流布不广的作品,此举为经学、哲学、史学、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丰赡而宝贵的资料。本文选取其中的《读易便解》、《周易直解》、《周易注》、《焦氏易林校略》、《周易古本集注》及其《续编》、《周易遵翼约编》、《易象集解》、《周易注解》、《易说》、《硕松堂读易记》、《周易述传》、《李石桐先生注易经》等十三种学术价值较高的稀见易学典籍略加提要,以提请易学或相关文化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0.
正林忠军、张沛、赵中国等著,齐鲁书社2018年9月第1版,全书共两册,计62.6万字。该书系《明代易学史》姊妹篇,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自主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易学研究"结项成果。清代是易学兴盛的时代,也是易学研究的转型期。此时期易学诸家林立,历经多次变迁。本书对清代三十位兼具影响力和时代特色的易学家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其关于《周易》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出于对近代中国民族文化自信失坠的关切,杭辛斋走上了一条与同时期其他易学家不同的易学研究道路。他希望通过阐明易道重树民族文化信念。为实现这一理想,杭辛斋整合了传统易学的诸流派与传统文化的诸派别,并积极引入近代西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知识,试图构建一个涵摄范围极广的大易学体系。在整合传统易学方面,他主张破除汉宋易学的门户之见,以"讲《易》"替代"诂经",并提出"辞、象、数、气、占"五位并重的易道观。这种努力客观上成为了对传统治《易》方法以及传统象数易学的总结与革新。此外,他对《周易》"象辞相应之理"的过分探求,以及将近代西方学说与易学两相附会的做法,大体可以归因于历史观念和历史方法的欠缺。  相似文献   

12.
<正>《周易》的图象之学是我国传统易学的重要内容,以"图"解《易》也是传统易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常光明先生专心致力于"易图"的系统研究达三十余年,他在早年系列相关论文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研究的新成果,编纂成《周易图解》一书,将《河图》、《洛书》、《八卦图》、《太极图》、《六十四卦图》诸图的研究融为一体,既单独解析各个"易图",又综合论述诸图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周易》系列"易图"得以全面而完整的诠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庆祝周易研究中心与《周易研究》学刊创办十周年之际,特向读者介绍由刘大钧教授主编的《大易集成》《大易集要》《大易集述》三部论文集。这些论文集记录了1987年12月隆重召开的"首届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及1993年7月召开的"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以及1997年7月召开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的重要学术内容,反映了80年代中至90年代末海内外易学研究的进展及水平。《大易集成)}济南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198年)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本论文集从大会收到的中外易学专家、学者提交会议的129篇论文中精…  相似文献   

14.
易学中的整体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学中的整体思维方式郑万耕《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典籍。经过后来历代学者对它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易学。易学是对《周易》经传所作的种种解释,并通过其解释,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从而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政治、伦理生活起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华...  相似文献   

15.
正朱彦民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全书263页,37万字。该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跨学科视野下的易学丛书》(第一辑)中的一部。该书旨在以史学为视角,对易学发展史进行综括式探究。全书共8章,第一章"以史观易",梳理了先秦两汉至现当代易学研究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了从古至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传世之作。第二章"易史学观",阐述了《周易》的历史观念及其  相似文献   

16.
台湾、港澳近些年来掀起了《周易》研究热潮。1968年11月12日,台湾政府明确规定孙中山百龄晋一诞辰这一天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节”,自此以来,文人学士莫不注重《周易》以及诗、书、礼、春秋四经的研究。一“易学应用之研究”“台湾中华民国孔孟学会”理事长陈立夫以“易学应用之研究”为题,邀约海内外精擅易学者撰写易学文稿。1975年,台湾中华书局出版了由陈立夫主编的《易学应用之研究》第一辑。1982年6月,又出版了本书的第二辑。这两部书写作历时8年,收入论文21篇,计60多万字,为近年来台湾学者对《周易》研究的主要成果。该书称:“本辑之旨,重在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谷继明著《王船山周易外传笺疏》一书于2016年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对《周易外传》进行校刊、笺疏的成果。《周易外传》是船山易学的核心著作,也是其经学诠释的经典之作。《周易外传》中涉及诸多易学知识和历史背景,还有船山复杂的哲学思想和对时代的针砭,因而读来十分不易。为此,该书分为通说、笺疏两部分:通说部分勾勒了船山哲学和易学的全貌;笺疏则通过把握船山的哲学和易学来理解船山,所进行的工作主要有:校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1月26至27日,"东亚易学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中国周易学会主办。"东亚易学国际研讨会"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继2015年12月举办"中韩易学高端论坛"之后关于海外易学研究的又一盛会,该会议旨在反思东亚易学已有研究成果,探索东亚易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阐明东亚易学与儒学之关系,发挥易学在推动东亚文化走向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雨 《周易研究》2007,(6):22-28
唐人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是现存最早的两汉象数易学文献,具有独一无二的文献价值。然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作为经学的解释文本是其所处时代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以两汉以来的象数易学及唐代易学中的"新义"反对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反映了唐代易学发展的新动向;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强烈地批判了王弼等玄学派易学"以无为本"的哲学观念,在整个易学哲学发展史中,成为沟通汉代易学与宋代易学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20.
正寇方墀著,中华书局2018年2月、3月先后出版,两书是作者三卷本易学系列丛书中的两卷(另一卷为《全本周易诵读本》),共839页,计96万字。整套丛书是作者参考八十余部文献资料,历时八年在易学领域埋头耕耘的思想结晶,丛书的出版将有益于中华易学在新时代的普及与发展。《全本周易导读本》53万字。该书面向当代广大易学爱好者,从《周易》的基础知识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