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词汇     
单信 《天风》1994,(5):42-42
某日,邀一弟兄讲道。而这弟兄则推辞说:“讲道啊!我可不敢,要么让我来作作见证吧!”也许,他认为作见证远比讲道容易得多,可以东拼西凑,随便谈谈,可是他不知道,“见证”这词的严肃性绝不亚于法庭上的“作证”,那可是十二分认真的事。讲说耶稣的事情,不在乎我们去添油加醋,企图让他更光彩动人些,因为十字架的救恩本身是神的大能,够吸引人的了。只要实实在在把你经历的神的恩惠慈爱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就足以使那些虚心的人喊“阿门”了。  相似文献   

2.
今晨让我们听主耶稣对我们每个人说:“我必帮助你。”“帮助你”,在我——你的神,实在是一件小事。你想想我已经为你所作的,还会不帮助你吗?我曾用自己的血把你买了来。为什么会不帮助你呢?我曾为你死,我曾为你完成了更大的事,还不为你作这小事,帮助你吗?  相似文献   

3.
傅真 《天风》2002,(5):38-39
雅各和以色列家的人都要听:你们出生以来,我就照顾呵护你们;直到年老发白,我还是这样地怀抱着你!我造了你,必定照顾你;我扶助你,也必定拯救你(赛46:3-4)。“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23:1-6)。教会是神的家,也是我最亲爱的家。我从小生在教会(河南信阳鸡公山),长在教会,我读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是教会办的学校,我是在教会的  相似文献   

4.
刘少康 《天风》2010,(4):47-47
<正>成为蒙福的教会,这是一个理想,还是现实呢?我深信如果各人都肯付上代价,共同努力排除万难,那位赏赐各样恩惠的神,必沛降恩福于他的教会。  相似文献   

5.
小贝 《天风》2016,(6):44-45
天父有怎样的形象?我们都像门徒腓力一样迫切地想要知道——“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参约14:8),但这样的想法注定落空,因为神是灵,“从来没有人看见神”。然而,主耶稣赐给我们一条全新的路径——“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参约14:9)。  相似文献   

6.
魏士玲 《天风》2002,(3):21-21
主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6:36)唯有神的话语,才能给我们饱足,才能增长我们的灵命。圣经既是生命的粮,一天不吃就饥渴,所以我们应该天天研读圣经,每天应像小鹿渴慕溪水一样去研读圣经。在我们的教会里就有几位老姊妹认字不多,信主以后,心灵里有极大的饥渴,极大地爱慕神的话语。不认识的字就问别人,昼夜学习圣经,现在她们能流利地读经、唱诗、祷告,灵命有了很大的增长。读了圣经中神的话语,他们明白了神的含义、神的圣洁、神的智慧、神的大能,神对我们的爱。  相似文献   

7.
新春佳节,亲友团聚,你说我笑,好不热闹.读二年级的儿子也手捧糖果前来助兴,只听他大声嚷道:“吃大阳神峻,谁吃大阳神?”我一听话不对头,嗔斥道:“大过节的尽出洋相,你仔细看看.是‘大阳神’还是‘太阳神’?”儿子一本正经地说:“是十阳神’!不相信你瞧瞧!”我想:不会吧,太阳神的广告哪天不看三遍四遍的,别说太阳神三个字不会认错,就是商标图案闭着眼也能画出来,怎么会是大阳神呢?待我接过几颗糖果仔细一看傻了眼,堂堂正正的太阳神商标图案下,赫然入目的三个字无一不是“大阳神”。我只好苦笑,当初买糖果时只考虑到…  相似文献   

8.
梁朴 《天风》2002,(4):18-19
代祷(intercession)一词源于拉丁文inter(意指“之间”)及cedere(意指“前去”),所以代祷就是“去到破口之间或站在破口之内”之意。代祷与祷告,二者是何关系呢?祷告就是“向神说话”,而代祷是为了另一个人的益处而来到神面前求告。更准确地说“代祷是由一个在神眼光中看为有此权利的人去为另一个有需要的人向神恳求,使他能得着神恩惠的举  相似文献   

9.
神父一日     
“神父”一词意译于外文,其拉丁原文是Pater, 英文是Father,这两个外文词都是“父亲”的意思。在讲英语的国家,就称呼神父为“Father”,是一种尊称和爱称。我们中国教会为什么在“父”前又加了一个“神”字,称为“神父”,这里不作什么考据,大概是为了区别于自己的生养之父的缘故吧。不过,加上一个字而称为“神父”后,则较明显地表示出这样的一个群体的身份:与“神”有关,而与真正的“父”则无关,因为他们是一群独身者。由此可见,“神父”是与神,或者同宗教活动有关的人。那么,欲说“‘神父’的一天”,我想,实则是说神父…  相似文献   

10.
做你自己     
孟艳玲 《天风》1994,(12):42-42
刚进神学院学习时,常常羡慕别人的恩赐和才干,祷告时我常常问神:“既然呼召我,为什么不赐给我各方面的恩赐?”有一次与老牧师交通谈到自己的想法,然而这位老牧师对我说:“不要去羡慕别人的恩赐,也不要想方设法去做别人,神要你做自己,在神要你做的事上尽忠就是了。”这话给了我亮光,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相似文献   

11.
古人的警戒     
李铭约 《天风》1994,(2):16-17
读经:诗篇第一篇、犹大书 诗篇是颂赞神的诗歌集,第一篇是说一个有福的人是喜爱神的律法的人。说到“福”字,我们中国人是特别喜爱的,我们过春节总是写了许多福字,贴在门上、窗户上、墙上、缸上。圣经里说神的子民遵行神的诫命就会得到神的赐福,连筐子、抟面盆都蒙福。  相似文献   

12.
病中的启示     
去年初,我患乳腺癌住院手术,看到病情报告,就紧张害怕,我妈给我念了两段圣经:“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神,并依靠他,他就必成全。”(诗37:5)“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约11:4)为我做了祷告,让我带着圣经和赞美诗进了病房。  相似文献   

13.
黄俊威 《世界哲学》2010,(3):138-150
所谓的“自我的四位说”(atmasya caturpada vatda)一词,主要是指:每一个自我本身,是可以分为四种层次。而所谓的“自我”(atman),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永恒不朽的灵魂。同时,这一个永恒不朽的灵魂,可分为:1.“形躯我”(sarire atman;身体我,肉体我,佛教称“色蕴”);2.“梦中我”(svapne atman;情意我,经验我,佛教称“受、想、行、识”的四蕴);3.“无梦我”(asvapne atman);4.“最高我”(paramatman)。由于我们对于自我的探究,必须要层层突破,才到达最后这一个“最高我”的解脱境界。因此,一般研究佛教的学者,都会普遍地认为:佛教的无我论,其实就是在全盘否定《唱赞奥义书》中四个层次的所有自我。然而,倘若我们针对代表原始佛教的《杂阿含经》或者是《相应部》,去做仔细的学术分析或研究的话,就会慢慢地发现:原始佛教时期(B.c.550—B.C.300)所能破除的“自我”,其实顶多只有前面的两个层次而已。至于第三个层次的“无梦我”,则应该是产生于部派佛教时代(B.C.300—A.D.100),当时,就曾经引起了佛教对于“轮回主体”和“涅篥主体”的讨论,从而更产生了犊子部的非即蕴非离蕴的“补特伽罗说”(pudgalavada)。因此,本论文的写作,就是透过比较哲学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把原始佛教破我的范围去做一个初步的思想锁定,才不会使得原始佛教的“无我论”,草率地沦为一种凡我必破的独断论。  相似文献   

14.
我很喜欢唱《诗篇》第三十四篇,特别是第一节:“我要时时称颂耶和华,赞美他的话必常在我口中。”是的,神要求我们对他时时称颂,常常赞美。可是好多时候,我们你颂不起来,赞美不出来,其至认为自己是被神击打苦待了。心里  相似文献   

15.
沈天慧 《天风》2007,(13):15-17
亚伯拉罕和撒拉在年纪老迈的时候,得了一个儿子;多年在美门口乞求周济的瘸腿人意外地可以正常地行走——你能想象他们的心情吗?撒拉说“神使我喜笑,凡听见的必与我一同喜笑。”(创21:6)美门口的瘸腿人在痊愈之后,“走着,跳着,赞美神”(徒3:8)。得子的亚伯拉罕和撒拉,得了痊愈的瘸腿的人,在他们遗憾得以补足的那一刻,顽疾得以痊愈的那一刻,我们说他们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撒拉和美门口的瘸腿人看似毫无关联,但是却享受了同样的心情,当他们的企盼达到或是超越企盼的时候,他们是幸福的,他们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高建国 《天风》2008,(18):14-15
今天我们还是在研读<诗篇>八十四篇.其中所领会的问题,也就是神的儿女们的蒙恩得福问题.我们一般人所最盼望的也就是在神的面前能够蒙恩得福,对神与人的关系来说,也是神对人的赐恩赐福.我体会到全部圣经中的钥字,可以说就是恩与福这两个主要的字.  相似文献   

17.
王灵光 《天风》1996,(12):4-5
感谢神,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将要来临,我们心里都很快乐,因为救主降世了,就是天上的神“道成肉身”与人同在。所以圣经上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太1∶23)。 所以教会在每年的12月25日,要纪念这个日子。那么,怎样过圣诞节才有意义,是每个信徒应该考虑的事情。我们从四方面和弟兄姊妹共同勉励。  相似文献   

18.
我天生一副慈眉善目的容貌。同学赵勇说,你的长相太老实,是个窝囊样,将来走上社会一定要吃亏,会被别人欺负的。他说得一点不错,我还没走上社会呢,就已经被人欺负了。那天黄昏,我们几位男生刚从技校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热闹地聊起这些日子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神脚侠客》,该片演的是一位清朝末年的绿林好汉“神脚李”的传奇故事,说他能飞脚踢石,击中远处任何一个目标,弹无虚发,简直就像“飞毛腿”导弹。赵勇眉飞色舞地讲着,渐渐就心烦脚痒起来。这时,他忽见路边有一块鹅卵石,于是他学着“神脚李”的潇洒身手,飞起一脚…  相似文献   

19.
孙丽华 《天风》2003,(3):36-37
在这个美丽的日子里,当我们这些属神的儿女尽情、无条件地饱享上帝的恩惠与慈爱之时,是否想到为那些千千万万真正无家可归的人们祈祷,是否记念那些破碎家庭中的人们,是否顾念那些因疾病的折磨连看看蓝色的天空都成为奢望的人们,是否……  相似文献   

20.
高牧 《天风》1994,(7):8-9
莫强如喜乐行善 所罗门说:“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传3:12) 喜乐行善,这是多么宝贵的四个字。一生照这个原则去行,那就是光明的一生,有德行的一生。是神给人所定的旨意,也是神对人的愿望。 这四个字是谈到两个问题,一是心中所有的,一是天天当行的。把它当成座右铭,使它在我们一生的道路中变为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