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羯罗(700~750年)是印度中世纪最著名的经院式哲学家、印度吠檀多哲学的集大成者。商羯罗是一位很有创造性的哲学家,由他确立的吠檀多不二论的全部理论基础,由“实在论”的梵我同一观发展到了“幻现说”的梵我同一观;商羯罗又是一位卓越的解释学家,他几乎对  相似文献   

2.
第三回所罗门建殿巴比伦之囚希伯莱人进人迪南后,为争夺土地,同坦南人进行了多次战斗,夺取了他们的土地,定居下来。约书亚死后,希伯莱人进人混乱分裂构“士师时代”。每个部落由一名士师领导,他既是部落的行政领袖、宗教祭司,又是民事纠纷的裁决人、对外征战的统帅,集军。玫、教、法权为一身。希伯莱人受这些士师统治约200年,但没有一位士师可以称为全体希伯莱的人领袖,因为当时的希伯莱人尚未联合成一个统一体,诸部落各自为政,你争我夺,战事连续不断。但在士师时代末期,一些部落间已有宗教联盟。他们选择示罗为共同的宗教中…  相似文献   

3.
旧D罗9以王 编川I 中共厂州币发展中的文明 阵权时,。;: 。。1993.12广州 出版社I委、市社会科——””‘—”【(二(副主编)卜””“”““D’””“’“’“1奈沾”其孟瓦 D潘永康’”’—一DI 学院、市政协————。。民灿新 I—一、1、。。,。卜_l。;h_、。冲共J 东省市场道橱论 K工二(主 编)11995.71广东人民出版社【Z人”””’H————W’“Wb士亡’——’“””“”‘’J‘““冈山——一p## I江家齐(主 编)D【【。__^_,卜 肛家齐I、。。。n【。LLI。1,。。。卜.LL[;。___都市群众丈化 旧宠拈,_、21994.sl广 州 出 版 让…  相似文献   

4.
泉州古称“佛国”,历代高僧辈出。晋、隋以来,佛寺兴兴废废,不计其数。现有寺名可考的达400多座,尚存者215座。泉州佛教与海外各地的关系源远流长,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方面。早在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就有印度僧人拘那罗陀来到泉州,住在九日山翻译《金刚经》,现在九日山西峰一块盘石,据说是拘那罗陀当年翻经之处,人们称为“翻经石”。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跟随他去日本的18位弟子中,有一位是泉州超功寺僧,在日本担任戒师。  相似文献   

5.
十位亚洲主教最近以一个多星期时间,在日本一位道明会隐修者隐居的地方,透过默想和劳动,体验佛教式的祈祷方法。该道明会士曾经是一名佛教徒。主教们说,该次体验开展了他们在祈祷和交谈方面的新境界,也使他们的个人  相似文献   

6.
两地团契情     
《天风》1999,(2)
声端涵攫犷{/心!!一:l.在台北市地方教会“催其士拯由与同下们座谣两地团契情  相似文献   

7.
湖北老河口教区的陈自强执事6月29日在汉口领受铎品后,在三位神父、二位修士、四位修女及十多位教友的陪同下,于7月1日荣幸地回到了老河口。 7月2日,教友们热烈欢迎新神父学成归来。上午8时,陈神父与其他三位神父共祭,举行感恩大典;教友们齐集一堂,同心赞美、感谢天主,祈求天主赏赐教会更多的“工人”,来收割他的“庄稼”;弥撒后,大家按照教  相似文献   

8.
子贡与孔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子的诸多弟子中,子贡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之所以特殊,首先因为他是一个生意人,一个生意做得很大,以至于《史记·货殖列传》富翁排行榜上赫然名列第二(头一名是财神爷陶朱公范蠡)的跨国企业大老板,我们知道,孔夫子对做生意这种事是极不欣赏的。他曾在会见鲁哀公时指出:“好肆不守折而长者不为市窃。”(《孔子家语·卷二》)“市”竟然可以和“窃”相提并论,可见他还无法设想后代集义利于一身的“儒商”形象。这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理论在这方面的运用。他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相似文献   

9.
陈确,浙江海宁凤冈里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卒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初名道永,字非玄.青年时代即颖悟绝伦,三十岁时补博士弟子员.他是位潇洒拔俗、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对于琴棋篆书之道、陶冶性情之技无不精通,为此,声名倾动一时.但他的性格又有些“古怪”,本来文人社集,饮酒赋诗,不惟助兴,亦为人情之常,而陈确以为,“衔衔醉饱,无益身心”,一会之后,便不复赴.他又是位刚直、尚气节、不挠于势位的任侠之士,三十九岁时,海宁有贪令横行殃民,陈确挺身而出,集学子数百人为民请命,奔控各台.当事者受贿,对他百般恐吓,直至移文褫革他的学衔,他屹不为动,后此事风闻朝廷,当事者与贪令皆被劾落  相似文献   

10.
戒律之界说及其在佛教中之地位佛教三无漏学,首为戒学.《成实论》曰:"若无持戒,则无禅定." "戒能为定因."故持戒为禅定之基础.戒律梵名有三:一名尸罗,此云清凉.二名毗奈耶,旧译毗尼,此云调伏,善治;正译为律,律者法也.三名波罗提木叉,此云别解脱,亦云处处解脱,或云随处解脱,而中文之总名,便是戒律.《舍利弗问经》曰:"波罗提木叉,名最胜义,以何义故,名为最胜?诸善之本,以戒为根,众善得生,故言胜义.复次,戒有二种:一、出世,二、世间.此世间者,能与出世作因,故言最胜.复次,戒有二种,一者依身口,二者依心.由依身口戒,得依心戒,故名为胜."  相似文献   

11.
这次由市宗教局组织的爱国主义专题教育课程,内容是“如何做一名合格道士”,这是一个老话题,但在新世纪、新形势、新环境中,当有更丰富的内容,寓于更深的内涵。道士古时称为有道之士,当今应释为悟道之士,得道之士,守道之士,弘道之士。要做好一名道士,非一时一事的体现,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要立志、有进取心、有恒心、有奉献精神。悟道是为了得道,要经过艰辛卓绝的探寻,从徐福到东海寻长生不老之药,到郑隐炼丹而发明火药的不平常过程;从葛洪弃官而终生寻道,世称“小仙翁”,到陶弘景辞官入茅山,人称“山中宰相”,皆以道为一生追求的宗…  相似文献   

12.
佛言祖语     
《法音》1991,(8)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世尊,何因缘故,得二庄严?”“善男子,菩萨修集六波罗蜜,便得如是二种庄严。施、戒、精进,名福庄严;忍、定、智慧,名智庄严。复有六法,二庄严  相似文献   

13.
量词“个”和助词“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一本语法书在讲“个+谓词性成分”充当宾语时,举了下面这样的例句: ①你们可倒跑了个快。②妇女们把他围了个严严实实. ③两个师爷闹了个下不了台,……作者认为“个+谓词性成分”是体词性词组。“自然可以充当宾语”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在讲“个”“跟动作有关的用法”时谈到,“动+个+形/动”,“‘个’的作用跟引进补语的‘得’相近。动词可带‘了’”。举例有:  相似文献   

14.
张茂祥 《天风》2002,(8):25-25
叶忒罗乃摩西的岳父,为米甸的祭司,是个敬畏神的人。其名意为“他的特长”之意。他所表现出来的特长乃今天在神家里事奉的同工们所应追求的。这个特长可以推进神家的发展,堵住破口,带来教会更大的复兴。一、发现问题本章圣经一开始便记载叶忒罗如何来到以色列民中间,听到神在百姓中所行的奇事,所施的拯救便欢喜歌颂。  相似文献   

15.
1.一、三个和尚分头云游已逾一年,今日回来,互道外出见闻。2.二、小和尚:一日我到一城镇,当地居民虔诚信佛,分别拜二位高僧为师。3.三、二位法师关系原也融洽,因听信传言,嗔心陡起,相互斗气。众弟子不知如何是好,有的与同道反目,有的产生退道之心。4.四、我前往拜望二僧,与之共席,我道:昔日在天竺有那赖、题耆罗二位修行人,经历多年修炼,得“五通智”,能无处不见,无微不闻,行走无碍,洞观他心,遥测未来,可谓神通广大。5.五、某日,题耆罗诵经疲倦仰卧于地,那赖一时不慎,误踩其头,题怒:“踩我者,明晨日出…  相似文献   

16.
领带上的拉链 教授在给学生们上伦理道德讲座,教授说:“年轻人,如果你们发现一位姑娘的臀部有一根线头,你们应当尽可能委婉地提醒她,比如说:‘姑娘,你肩上有一根线头’,这样姑娘会看看肩膀,然后再往下看,最后发现线头在臀部。”教授刚讲完,一名女同学就举起了手,说:“教授,您领带上的拉链开了。”  相似文献   

17.
在多如繁星的中国古代杰出人物中,以人格论,备受后人称赞的,晏婴要算一个。还在他活着的时候,一位很有政治见解的女人——御者之妻,就称赞他:“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史记·管晏列传》)稍后,向来并不随便奉承人的孔子,赞扬他:“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  相似文献   

18.
论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纳妾婚俗的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华耶稣会士在发展信徒时遇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对那些纳妾者能否施洗?“一夫一妻多妾制”是中国封建时代一种畸形婚俗,耶稣会士们对此持否定态度,在吸纳信徒时对“多妻者”给予排斥。这种“受洗”与“授洗”之不苟的精神,对中国文化的负面造成了一定冲击,其文化、道德意义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9.
二谛就是俗谛和真谛。“谛”是实义,即非虚妄。审实不虚,谓之为谛。二谛之理难晓,涵义浅深有异,从来争论较大。如《法华经玄义》卷二下所指出:“夫二谛者,名出众经,而其理难晓;世间纷纭,由来硕诤。《妙胜定经》云:‘佛昔与文殊共诤二谛,俱堕地狱。至迦叶佛时,共质所疑’。二圣因地尚不能了,况即人情强生去取。……古今异执,各引证据,自保一文,  相似文献   

20.
偏正型合成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修饰、限制和被修饰、被限制的关系,有主次之分,以后一个语素为主。如果是名语素(即名词性语素)修饰、限制形语素或动语素(即形容词性语素或动词性语素),一般从两个方面来修饰、限制,一是表示方式,如“函授”、中心语素是“授”,“函”表示方式,意为用“发函”的方式来“授”,又如“笔谈”,中心语素是“谈”,“笔”表示方式,意为用“笔写”的方式来“谈”。二是表示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