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与弛 《法音》2022,(4):68-71
<正>高僧保志,又名宝志,在南梁慧皎所撰《高僧传》中有梁京师释保志传,唐道宣《续高僧传》中也有数言[1],宋惠洪撰《石门文字禅·钟山道林真觉大师传》中云:“(南朝梁)敕谥广济大师……(唐代)谥曰妙觉……(宋)太宗皇帝……赐号道林真觉大师。”[2]保志不仅被历代皇帝追赠谥号,关于他神力的记载也愈加玄妙。梁《高僧传》中,保志被归入“神异”高僧,  相似文献   

2.
正义净法师的著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下文简称《寄归传》)详细记录了唐代西行求法的僧人生平事迹和当时印度及南海诸国僧人的生活习俗,这对佛教史尤其是东南亚佛教史研究有重要意义。《寄归传》由王邦维先生校注出版。王先生曾对该书有这样的评论:"《寄归传》对七世纪时印度佛教寺院的生活作了全面的叙述。依据《寄归传》,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2,(6)
中国是一治史的国家,佛教也不例外。治佛教史者,人物、寺院和经籍为三大基础。纵论佛教,当以人物为半,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僧俗二界。为僧人立传,始于魏晋南北朝,至现在仍未缀止,历代僧传,计有几十部之多。然后藏传佛教中,有关僧人的别传和类传还是不少的,有些已由学者译成汉文或编纂整理出来,如牙含章著的《达赖喇嘛传》和《班禅额尔多尼传》。但是类似总传的《高僧传》传记,在藏传佛教的汉文  相似文献   

4.
熊烨  黄兴旺 《法音》2022,(8):39-44
<正>一、引言根据相关文献、史料、石窟题名的记载,有诸位禅僧在公元五世纪初期到访过河西走廊。例如《高僧传》记载到:“外国禅师昙无毗,来入其国,领徒立众,训以禅道。”[1]且炳灵寺169窟第6龛(420年前后)中,也有比丘道融与昙摩毗的造像与题名。[2]此外《高僧传》中,也记载了禅僧玄高在西秦(409-431)隐居在麦积山,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三国时代,以吴国首都建业为中心,最为活跃的佛教代表人物当推康僧会与支谦.支谦之先祖为月支人,出生于洛阳.他积极地向知识界宣扬佛法,并翻译了很多佛经.康僧会之先祖为康居人,出生于交趾.出家后,一边在普通民众中传播佛法,一边从事翻译事业.本文拟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康僧会的布教、翻译活动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作些探讨.康僧会传记方面的第一手史料为《出三藏记集》卷十三的《康僧会传》及《高僧传》卷一的《康僧会传》.下面看看他的传记中  相似文献   

6.
昙鸾(476—542),雁门(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人,少年时于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住锡于交城县石壁玄中寺,梁武帝萧衍誉之“肉身菩萨”(《续高僧传·僧达传》),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尊之“神鸾”(《续高僧传·昙鸾传》)。昙鸾是中国净土宗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把印度传入的影响并不大的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发挥、改造为中国式的净土理论。他创二道二力之说,以靠自力修持成佛的佛教其他各派为难行道,而以仗他力(佛力)成佛的净土法门为易行道,从而为净土法门争得独立的地位;论证阿弥陀佛本愿力可靠,往生净土是真,一切人皆可往生净土成佛,从而大开佛国之门;强调持名念佛的方法,简捷方便,从而人人可行。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7.
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佛学家,其《高僧法显传》不仅是他西行求法的纪实,也是一部文化意蕴深厚的著述。法显既代表了中国佛教高僧追求真理,不辞身命、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反映了崇高的信仰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代表。同时,他的《高僧法显传》还是一部弘法利生、包蕴佛教理趣的文学作品。其中许多内容,寄寓深刻,喻理深邃,不乏生动、完整的比喻故事,表现出叙述中彰显经典教义,议论中蕴含佛教喻理的文采。  相似文献   

8.
东晋太元九年(384年),慧远在庐山大大地振兴了佛教,这是中国佛教史上不可磨灭的事实。其最初的驻锡地名为龙泉寺。《高僧传·慧远》中记述:“后,欲往罗浮山,及届浔阳,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此处去水太远,远乃以杖扣地曰:‘若此中可得棲立,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后卒成溪。其后少时,浔阳  相似文献   

9.
曹山本寂禅师出家地考王荣国本文通过佛教史籍与福建地方志史料相应证,认为《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禅林僧宝传》等有关曹山本寂禅师出家“福州(福唐县)灵石山”的记载是可靠的,《宋高僧传》有关本寂出家“福州云名山”记载中的“云名山”,属鲁鱼亥豕,应为“...  相似文献   

10.
李湖江 《法音》2022,(10):68-71
<正>2014年日本京都黄檗山万福寺文华殿整理影印出版了《高泉全集》,该集中收录了《山堂清话》及著者高泉性潡(1633-1695)法像。高泉性潡是黄檗宗的开山祖师隐元禅师的法孙,系明清之交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人,俗姓林,别号昙华道人。他东渡日本之后曾担任京都黄檗山万福寺第五代住持,撰写了《扶桑禅林僧宝传》《东渡诸祖传》《东国高僧传》等著作,在日本文化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高僧立传,在中国史学界和佛学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以史学界而论,自北齐魏收《魏书》开正史立“释老传”之先河,在历代正史、方志中,僧侣传为不可或缺的内容。从佛学界来看,由僧人编修的高僧传也屡见不鲜,如梁释慧皎《梁高僧传》、唐释道宣《唐高僧传》、宋释赞宁《宋高僧传》、明释如惺《明高僧传》,合称《四朝高僧传》,此外,还有《补续高僧传》、《新续高僧传》等。这些由史家和僧侣完成的高僧传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史学和佛学研究的宝库。不过,要撰写一部成功的高僧传也殊非易事…  相似文献   

12.
昙鸾(476—542年)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人,北朝五台山著名高僧。昙鸾发挥了阿弥陀净土思想的蕴奥,奠定了后世净土佛学的基本教义,从而成为净土宗的开山祖师。关于昙鸾的净土信仰思想,笔者已有详论,始不赘言①。值得注意的是,昙鸾十四岁出家,直到五十岁才崇奉阿弥陀净土,那  相似文献   

13.
文益禅师在闽参桂琛的年代、因由、地点与卓庵处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教史籍对禅宗法眼宗创立者清凉文益入闽参学等活动的记载互有出入。本文通过考辨认为,《景德传灯录》文益传在这方面的记载是可信的,《宋高僧传》文益传有些差错,《禅林僧宝传》、《联灯会要》、《五灯会元》的文益传所载多失实;所谓文益在漳州地藏院或罗汉院参桂琛之说不能成立;所谓文益因“阻雪而参桂琛”是南宋禅僧编造的假公案。文益禅师是于五代后梁开平末至贞明初之间入闽,在福州参慧棱禅师,贞明年间或贞明末拟往湖湘,因大雨溪涨受阻,暂寓闽城西石山(今福州市郊)地藏院而参桂琛,并一度卓庵于侯官县甘蔗洲(今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一带),后移锡江西。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0,(10)
<正>宋僧释赞宁是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佛教史学家,存有两部重要著作——《大宋僧史略》和《宋高僧传》。有关文献对释赞宁生平事迹记载,如籍贯、生卒年、出家寺庙等均有误载或欠详之处,一直以来缺乏一个较清晰的梳理。本文在对有关文献进行考论的基础上,试图理清释赞宁的一些重要生平事迹,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5.
竹林寺是我国古代众多寺院中最早用来命名的一类,在佛教史上有着一定地位和影响.文章首先对竹林寺命名来源进行考辨;次则就竹林寺在"三朝高僧传"中记载情况差异分析,得出"三朝高僧传"编撰者对于竹林寺记载最大变化是;由传记性的真实竹林寺变为掺杂具有传说故事性色彩的竹林寺.这种变化模式典型反映了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特色;最后探讨了其产生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高僧传.道安传》中"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一语,表明论义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有过重要影响。敦煌遗书中新辨识出的论义文,帮助我们解决了以往论义研究存世资料有限的困难。本文以敦煌遗书中论义文的释读为基础,结合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论义的记载,从论义与论端、论义程序、论义失误、举行论义的时间和论义文五个方面,率先对汉地佛教论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读《中国近代佛教人物志》北辰关于中国佛教传记,有别传、类专和总传之分。其中以总传最有影响,因为它时代绵长,收列人物众多,记述某一历史时期佛教代表人物各种错综复杂活动情况,为研究中国佛教发展史保存着丰富的资料。在历史上,有梁代慧皎的《梁高僧传》、唐代道...  相似文献   

18.
义净“是中国佛教史和翻译史上开辟一一个新纪元的高僧,是中印文化的传播者,是中印人民友谊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脊梁。”(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赵朴初曾作词《鹧鸪天》赞云:“叉现长空万里身。看教日月作双轮。一池春水观南海,万顷清荷赏自云。寄归传,念艰辛。今朝弹指几由甸。大鹏金翅当青鸟,纸椰香傥足珍。”  相似文献   

19.
豫剧《三皇姑出家》又名《大香山》,述观音得道事。京剧、汉剧、湘剧、山东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常称《观音得道》,或《观音》。豫剧为何又称《大香山》?大概是因为有《小香山》相对而称的,但《小香山》是述侯七与黄桂香事,与观音无关。观音的传说,许多佛学典籍多有散记。如《高僧传》、《历代三宝记》、《开元释教录》等,所记大略为:东汉法勇,梵名昙无竭,幽州黄龙人。于永初元年,即公元107年,与僧猛、昙朗等二十五人,共适西域。至宾国,停岁余,学梵书梵语,求得《观世音受记经》梵本。此为中国人在异域得读观音经的开端。后来,经过法勇…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6,(3)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宋释僧璩撰,璩姓朱,吴国人,今江苏吴县也。为僧业弟子,业从什公受学,专攻《十诵》。璩于宋孝武世尝为僧正悦众。事迹具详《高僧传》本传。昔汉魏之时,戒律未传,出家者只剃发赤衣以殊俗耳。自曹魏末,康僧铠、昙谛东来,谛出《昙无德部羯磨》一卷,铠出《四分杂羯磨》一卷,集十梵僧羯磨受戒。二人既皆宗《四分》,故东夏相沿至今,皆依《四分》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