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莫高窟内存在着规模巨大,艺术精湛的壁画,这些壁画的数量非常的多,壁画的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对当代的美术学有着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敦煌壁画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和中国传统的哲学相结合而产生的。经过对外来艺术经验的吸收,慢慢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化艺术特征的佛教艺术,也是形成进程中最具代表的佛教艺术形式,它是中西绘画相结合的经典之作。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非常的大,可以说题材、造型、内容、色彩等都是有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天骄 《中国宗教》2022,(4):80-81
唐代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从唐代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形象,可以发现当时佛教乐舞艺术的状况:舞蹈形式与佛教思想巧妙结合;注重舞姿的灵动与韵律;将宗教乐舞与世俗民间乐舞融合;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正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汉代以来,不同的宗教、语言、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在这里相遇相融,造就了璀璨夺目的敦煌文化。本文以莫高窟61窟壁画《五台山图》为例,透过色彩斑斓的佛教壁画,以窥那个遥远时代佛教中国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丝路盛景。一敦煌莫高窟第61窟是五代时敦煌曹氏归义军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营造的功德窟。此窟又称"文殊堂",主要是为供奉文殊菩萨而修。洞窟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道教》日译本序任继愈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影响着世界广大地区的群众。中国也有三大宗教,即儒教、佛教、道教,这三大宗教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它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佛教、道教、儒教在隋唐...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17,(10):11-13
佛教和道教是中国两大传统宗教,历史悠久,信徒众多,影响广泛。佛教、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做好佛教道教工作,不只关系佛教道教的健康传承发展,还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6.
论西域文化对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由于佛教的传入主要是通过西域各国作为中介,因此,西域各国的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于佛教当中,对中国的本土宗教发生重要的影响。有证据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少西域胡人直接参与了当时的道教组织,这一方面表明西域文化对道教产生影响的途径比我们想象的更为直接,另一方面表明宗教文化的影响总是双向的。本文试图从方术、神话、服饰、音乐诸方面分析道教所受到的西域文化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7.
“敦伦堂”作为云南汉地的一个民间宗教组织,从其宗教仪轨来看更像民间佛教和民间道教,但它以“儒教”的名义面对大众,一方面表明云南汉地的民间宗教信仰本来就具有“三教合一”的传统,另一方面反映出“正信”的佛教、道教的“信仰供给短缺”.它被当地民众认同的程度表明,民间儒教作为与释道两教并立的“三教”之一,也可为百姓提供与佛教、道教相近的宗教服务,并且发挥着自己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陆峰 《美与时代》2004,(7):14-15
敦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敦煌的佛教艺术是东传的佛教在一个具有成熟的封建文化的地方特有的产物,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外来宗教的刺激下出现的新形态,它不仅对中国的佛教文化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世界佛教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内容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表现内容较石刻艺术更为广泛、丰富、生动,细节描绘详尽,这是敦煌石窟有别于其他石窟的最大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正宋代之后儒释道不断融会,中国传统园林生动体现了这种融合趋势。考察其中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内涵,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中国传统园林在审美意识、设计理念、造园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独具特色。它通过空间、布局、形态、比例、色彩、质地等园林语言,构成了特定的文化载体,用以表达时代精神和社会理念。中国传统园林不但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同时也反映了道家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日本人接受佛教的心态切入,着重分析了初期神佛融合的形态以及作为异域文化的佛教,主动向日本原生的神道教靠拢、渗透,进而把握对神道教主导权的递进过程;论证了神佛融合理论的形成、发展以及伴随社会变迁,两者对应关系的消长变化。作者认为,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以及日本的民族化,是推动神道教不断进化的第一源泉。换言之,成熟的神道教是日本固有文化和外来的中国宗教文化交融并经消化而为我所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敦煌壁画中的天宫伎乐,说法图乐舞,装饰性的乐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改造,转化为佛教的宣传画,具有特定的寓意和含义,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其背后蕴涵的宗教内容赋予它更为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道教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支,长期参与着,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绘画领域也不例外。无论是道教本身用作宗教目的的绘画,还是以道教神仙形象和神话为题材的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均占着独特的地位。而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及其某些环节上,也深深地刻有道教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正>寺观既是实践佛教、道教生态理念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佛教、道教生态建设的重要窗口。今年,国家宗教局将支持佛教、道教界建设生态寺观列为全年重点工作。佛教和道教是我国的传统宗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理教义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理念。我国佛教、道教界历来就有尊重自然、善待生命、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4.
道教文化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文化概览刘仲宇道教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本文仅对道教文化的各个侧面稍作巡视。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道教与儒学及佛教一起合称三教。其中儒学是一种社会政治和哲学学说,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宗教,道教和佛教才是宗教。而佛教是外来的,道教才是本土的。道教在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5.
南北朝时期佛教学者的道教观●杨曾文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从西晋末年开始的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伴随着各个民族的深入融合,流传于大江南北的各种宗教和思想也广泛交流,进一步会通,从而对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佛教和道教在南北...  相似文献   

16.
李琼 《中国宗教》2022,(3):86-87
宋元时期的泉州宗教石刻丰富多彩,其题材极为广泛,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景教、明教、婆罗门教等当时的各种宗教。具有重要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充分反映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宗教和平并存的状况,是宋元时期宗教融合的历史见证。福建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7.
<正>一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应坚持发扬传统、适应时代,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一是努力把道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不断从中华文化的土壤汲取养分,同时也在不断发挥自己的影响和作用,丰富中华文化。道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一方面,道  相似文献   

18.
正坐落于中国西北的敦煌莫高窟曾因出土大量的历史文献而闻名全球,其中百分之九十与佛教相关。在这些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有一部十分引人注目——《提谓波利经》。它大量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为当代我国宗教中国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词牌看道教对诗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信中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没有中国这块特定的土壤,不可能诞生道教这种对中国人影响深刻的宗教;同样,没有中国这块土壤,也不可能产生道教文学。道教对中国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限于篇幅,下面具体论述对词牌的影响。十九世纪初,甘肃敦煌鸣沙山第二八八石窟被打开,其中有数百首词曲,这是唐五代音乐舞蹈的资料,它对唐五代的词的研究带来新的视角。从敦煌卷子中清理出来的唐五代词,又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词。它是反映民间生活的唐五代的曲子词,这就是说,至晚在盛唐,这种带音乐的诗即词就已经产生了。起于民…  相似文献   

20.
汉末及魏晋时期,由于社会纷乱、民族斗争激烈、国土分裂,儒家名教纲常之学的独尊地位已呈现衰颓之势。佛教传入中国,初则依附黄老之词而立足中土,继则积极融摄道家之学及玄学,而逐渐形成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中国佛教;道教承方仙道及黄老之学发动,继而融摄道家、阴阳五行家及谶纬之学而成为具有中国传统宗法宗教观念及传统文化特色的宗教。与此同时,佛教、道教的教团组织也已相当庞大,宗教影响也已十分广泛,中国社会,出现三教鼎立的局势。佛教、道教在经籍义理体系、教团声势、社会影响均有很大扩展的情势下,各为进~步扩展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