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甘肃省榆中县道教协会秘书长孙永乐主编的《刘一明道书研究丛书》第一辑已于日前在兰州市出版发行。这是甘肃道教界第一部系统研究刘一明道书的作品。刘一明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道教人物 ,清代乾嘉时期的高道。《宗教词典》和《道教大辞典》对他都有专门介绍。刘一明一生中有 42年在甘肃榆中县兴隆山修持布道、医病济人、修建宫观、著书立说 ,为弘扬道教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著作有几十万字 ,用论辩、阐释、讲解、评述、注疏等多种方法 ,以杂记、书信、传记、诗词、歌赋、铭联等多种形式 ,弘扬道教深厚的理论 ,阐释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2.
道教形成于东汉,魏晋时期传到甘肃陇东地区,后渐西传。三国魏文帝咸熙三年(265年),甘肃狄道(今临洮)城东北东山北麓建有道教太平观。十六国时期,陇西安阳有道士王嘉隐居于东阳谷修炼,受业弟子数百人。唐代,道教被官方定为正统宗教,陇东、陇南等地道教已显兴盛,榆中兴隆山建有道  相似文献   

3.
友好往来     
甘肃道教参访团赴港澳参访圆满结束甘肃省道教协会应香港道教蓬瀛仙馆的邀请,组织了以王至全会长为团长、袁宗善副会长为副团长的甘肃道教参访团,于2002年11月16日赴香港、澳门参观访问,受到港澳道教界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11月26日,参访团顺利返回兰州,参访学习圆满结束。我会组团赴港澳考察学习,团员主要由省内各地道协和重点宫观负责人共24人组成。参访团先后参访了广州三元宫、黄大仙馆,香港蓬瀛仙馆、省善真堂、青松观、圆玄学院、信善玄宫和信善紫阙玄观,澳门哪吒庙、妈祖庙等道教宫观。同港澳道教界的朋友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座谈交…  相似文献   

4.
简讯     
任法融会长考察崆峒山道教工作5月29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一行到甘肃平凉考察崆峒山道教工作。5月30日,在省道协、平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崆峒区民族宗教事务局负责人和崆峒山管理局、崆峒山道协及道教宫观有关人员陪同下,任会长一行参观了崆峒山道教宫观,并听取了市、区宗教部门和省、区道协的工作汇报。任会长针对崆峒山道教工作谈了四点要求:第一,要进一步理顺崆峒山道教管理体制。第二,要加强道教人员素质建设。第三,要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第四,要管好崆峒山的文物。(甘肃道协办公室)湖北省道协二届二次理事会在武当山召开…  相似文献   

5.
道教仙话传说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人们不断传颂着道教的一些仙话。甘肃道教有一位道德学问高深的道士刘一明(1733—1821),他在栖云山(在甘肃榆中县境内,即现在的兴隆山)修持,也羽化在栖云山。他注解了道教的许多经书,如《三易注略》、《周易阐真》、《参同直指》、《会心集》、《指南针》、《修道辩难》、《指南三书》、《西游原旨》、《栖云笔记》、《道德会要》等等。还行医济世,做了许多善事。为阐扬道脉作了很大贡献。他羽化后,民间流传着他的很多故事。笔者搜集到的有以下三个:  相似文献   

6.
甘肃道教源远流长,自黄帝至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开万世治世之道之后,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不少知名的道教人物。他们或者著书立说弘扬教义,或者行道度世广结善缘,受到后世的景仰和尊重。1936年,甘肃张掖许合德道长冒死救红军战士的事迹,堪称甘肃丛林一大骄傲。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功勋,他的光荣事迹将永远载入我道教史册,永垂不朽。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长征到甘肃张掖时,受到国民党马步芳部的追击。红九军27师75团通讯排长王怀文,在梨园香山口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左大腿被炮弹片打穿,骨头断裂,血流如注,不能动弹。在三名轻伤战友的背负照顾下,经过两天一夜跌跌爬爬,历经  相似文献   

7.
张娜 《中国宗教》2022,(2):76-77
清水道教音乐创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传统道教音乐与位于甘肃东南部的清水县民间音乐文化融合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道教音乐种类,其音乐形态活泼丰富,既展现了清水当地的文化民俗,又体现了道教敬天爱人、自然无为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金秋八月,天高气爽,甘肃大地上已经微微露出寒意。中国道协副秘书长张继禹先生在西安参加有关道教学术会议之后,不辞辛劳,风尘仆仆,来到甘肃调查了解散居正一派道士活动情况。我和甘肃省道协秘书长翟清诚同志,作为甘肃省道协的工作人员,陪同继禹先生在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两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活动。这次调查活动,不仅推动了甘肃的道教工作,特别是武威、张掖两市散居正一派的管理工作,而且加强了两市广大道徒同党和政府以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教》1995,(2):4-4
中国道教学院第三期专修班——坤道班于3月15日(农历二月十五)在北京白云观开学。这期坤道班是中国道教学院成立以来办的第一期坤道班。 坤道班有学员近50名,她们来自四川、陕西、甘肃、辽宁、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浙江、江苏、福建等15个省,42个宫观。学员平均年龄25岁。坤道班学制为二年。学习课程有,宗教知识课:道教史、道教经典、道教科仪规戒、道教养生等;文化课:语文、历史、地理、英语等,另外还要学习有关宫观管理的知识及时事政策。  相似文献   

10.
正12月11日至12日,以"文明互鉴·道衍西北——西北道教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的首届西北道教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陕西省道教协会主办,甘肃、宁夏、青海省(区)道教协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道学研究中心协办,西安市万寿八仙宫承办。论坛旨在挖掘整合西北地区道教文化资源,促进西北地区道教交流合作,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共有来自国家宗教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以及陕西省、西安市相关领导,全国各地的高道大德、专家学者近300多人参加论坛。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正一派首次国内授箓传度法会在江西龙虎山举行中国道教正一派首次国内授传度法会,于1995年12月5日至7日在道教正一祖庭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内隆重举行。前来参加这次授传度的190多位生来自江苏、上海、湖南、湖北、安徽、甘肃、浙江、江西、云南、福建等...  相似文献   

12.
6月21日,“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考察团”一行赴甘肃民勤县进行实地考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副会长黄信阳、唐诚青、张凤林、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表炳栋,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汤伟奇等参加了考察活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也派代表参加此次活动。中国道教生态林基地建设始于2003年4月,截止到2006年6月,已有海内外众多道教组织、宫观和道教界知名人士先后捐款210万元。当天,考察团一行又捐款、认捐56.55万元。“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位于民勤县苏武山,总面积1500亩。爱心共建生态林@王宜峨 @胡绍皆…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继承和弘扬道教保护环境、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为西部大开发和绿化祖国作出积极的贡献,中国道教协会于2003年3月19日向全国道教界发出倡议,号召各地有条件的道协、宫观和个人,自愿捐款,在治沙防沙的重点地区—甘肃民勤县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这一倡议迅速得到了各地道教界的积极响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地捐款额已有30多万元。4月20日下午,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秘书长袁炳栋、副秘书长袁志鸿、江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叶至明、青海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喇宗静、江苏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郑志平以及北京白云观的代表等抵达兰…  相似文献   

14.
随甘肃道教学习参访团学习参访的几点感受袁宗善今年5月27日至6月12日,我作为甘肃省道教学习参访团的一名成员,到四川成都市青羊宫、青城山,重庆市老君洞、渣滓洞,湖北省武当山,上海市白云观、城隍庙等地参观学习。这是建国以来甘肃省道教协会首次组织教职人员...  相似文献   

15.
师公是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组织者,他们游走于庙宇、家宅与田野,开展祭祀活动,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形塑产生重要影响。民间傩坛包含多宗教文化元素,祭祀对象以宗法性传统宗教和道教为主,仪式建构依托道教斋醮科仪与宗法性传统宗教祭祀礼仪,在中原傩文化的基础上又嵌入藏族传统宗教及其傩文化元素,傩坛中的黑神则是藏传佛教阎摩护法与六臂大黑天护法。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师公与傩仪,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国宗教文化多元通和特质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6.
1994年6月10日至13日中国道协在陕西省西安市八仙宫召开了九省一市(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山西、河北、福建、安徽、西安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省道协负责人参加的“道教宫观情况交流座谈会”,中国道协傅元天会长出席并主持了会议。 会议对香港道教青松观侯宝垣观长为帮助大陆贫困道观维修建设、无条件资助的人民币209万元之举表示衷心感谢!为了使用好这笔资助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家一致认为拨款资助的宫观一定是“道士住观,道教组织自主管理;经政府批准为道教宗教活动场所和政府宗教部门行政领导的”。同时还就拨款资助的程  相似文献   

17.
5月29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一行到甘肃平凉考察崆峒山道教工作。5月30日,在省道协、平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崆峒区民族宗教事务局负责人和崆峒山管理局、崆峒山道协及道教官观有关人员陪同下,任会长一行参观了崆峒山道教宫观,并听取了市、区宗教部门和省、区道协的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地区是指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六省、自治区范围内的内陆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敏感多变,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及其演变情况的影响。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人类宗教文化现象,在西北大地上产生发展了几千年。“地理条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是古今中外的史学家、思想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①对于道教学术研究工作来说,西北地区道教的发展历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教尊奉的始祖黄帝长期活动于长安-终南山一带,道教史上的很多重要事件和人物,都发生和活动在西北,道教的一些主要宗派也是在西北境内形成。国际著名道教学者卿希泰先生曾指出:“开展地方道教史的研究……尚待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才能推动道教史的研究更上新台阶。”②但很久以来,学术界还没有一部全面反映西北道教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和状况的著作问世。樊光春先生新近出版的专著《西北道教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版),终于填补了西北地区区域道教史的学术盲点。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道教的信仰是近千年来转统文化发展积淀的历史缩影,是在新世纪盛开在我国西部开发战略征程上的文化奇葩,它以教团规模宏大、历史悠久、适应社会变迁和弘扬甘肃地域文化而名震古今。本文通过对兰州道教及其各信教群众多方位调研,得出了结论和调研成果,它在实践上的探索对西部地区乃至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定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甘肃南部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平凉的崆峒山相传为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处,天水玉泉观为元代邱处机之徒裔梁志通修真处,西和岷郡山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登仙处,而仇池山则同战国至汉初神仙家所说的著名仙人仇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