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3月26日下午,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海南省佛教协会承办的"澜湄六国佛教领袖对话"在博鳌亚洲会议中心举办。本场分论坛以"法乳同源·和合共生——汇聚佛教智慧与愿力的黄金纽带"为主题,旨在坚固澜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积极维护澜湄流域稳定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分论坛邀请了缅甸国家僧伽大导师委员会委员班德塔长老,老挝副僧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我们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相似文献   

3.
《原道》2017,(1)
本文主要讨论19世纪末到二战前后亚洲主义思潮在文明、文化意义上的总体现象和内在逻辑。不同于作为军事、政治的侵略策略的"大东亚主义",亚洲主义曾经是一个与"民族国家"和"启蒙与救亡"模式相抗衡的"文明论"和"文明国家"的叙事脉络,融合吸收了儒、释、道等东方传统的"虚静""空性"精神,试图逆反"文明/野蛮"的价值判断。本文认为,必须深入剖析部分亚洲主义者在政治选择和文化选择之间的关联,特别是通过章太炎等"亚洲和亲会"的宗旨、京都学派的"绝对无哲学",官崎滔天等人的"亚洲—中国革命"思路,以及周作人、三岛由纪夫、胡兰成等人在宗教、文明和国家之间设置的"亚洲主义转喻链",才能回答以"东方文明自身的现代选择"为旗帜的"亚洲主义"思想,如何会被"帝国主义""国家主义"吸收乃至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在欢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哈塔米提出的关于“文明对话”建议 ( 1 998年 9月 )的同时 ,于同年 1 1月 2 3号通过决议 ,将 2 0 0 1年确定为“文明对话年”。要求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组织并实施文化、教育和社会方面的各项活动 ,以倡导“文明间对话”这一主张。鉴此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主办了系列文明对话讨论会。首次讨论会题为 :“亚洲文明对话 :当前的差异与未来的汇聚”。应伊朗政府的邀请 ,我国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率团出席了今年 2月 1 7— 1 8日在德黑兰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提出 ,对话旨在拓宽并加强具有不…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国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逐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基督教与"一带一路"有着极深的渊源。"丝绸之路"提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平台,也成为不同宗教传播和对话的媒介。中国基督教如何服务"一带一路"大局,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一、发挥纽带作用古丝绸之路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呈现多宗教聚集、民族文化各异的特点。面对诸多的文化差异,需要经历求  相似文献   

6.
2019年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掀起了对文明互鉴的热议。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从宗教到哲学、从道德到法律、从文学到绘画、从戏剧到音乐、从城市到乡村,亚洲形成了覆盖广泛的世俗礼仪、写下了传承千年的不朽巨著、留下了精湛深邃的艺术瑰宝、形成了种类多样的制度成果,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文明选择。"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与会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30周年,从中国历史文献所载的“大西国”起,中国与欧洲国家的交往超过了两千年。1975年,中国与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双方交流进入新的阶段。30年来,中欧关系双方坚持以互惠双赢原则处理外交关系,支撑这一原则的基石,在于双方均具有深厚的文明积淀。双方的思维和利益诉求更易沟通,对于不同的立场差异更易理解,这就使得我们今天的会议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世界的发展与变化,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文明与文明,越来越强调彼此的对话,而这种对话,一方面是全…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从中华文明对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贡献等多维视角,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人类文明观、亚洲文明观和中华文明观,向世界提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基本遵循与理论基础,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伊儒会通"目前已经成为学术界的通行概念,不少学者就此发表了意见,可谓百花齐放。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所作的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用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来论述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至此,我国伊斯兰教学术界对于"伊儒会通"的探讨更加热烈。  相似文献   

11.
郭文 《孔子研究》2011,(3):65-73
杜维明教授的"文明对话"思想作为其理论上的一大创见,与其"儒学创新"活动密切相关.他通过深究文明对话与"儒学第三期发展"之关系,论证了儒学若要走出现代性的理论与实践困境,一种多元开放的、对话的文化交流态度必不可少.杜维明认为,当代所涌现出的全球文明对话思潮尤其对现代儒学的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更为儒家文明传统的现...  相似文献   

12.
缅甸是典型的佛教艺术荟萃的东南亚国家。在缅甸,佛教文化至今仍是其主流文化,佛教造像艺术价值很高。缅甸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骠国、蒲甘、战国以及殖民地时期四个阶段,其造像风格随着佛教文化在社会地位的变化显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征。其中,骠国早期的佛教艺术作品是稚拙的代表,骠国后期的佛教艺术作品不断走向"精致";蒲甘王朝时,印度教艺术来到缅甸并融入了缅甸佛教艺术造像中,佛教造像体量由小变大,叙事性题材的大量兴起并得到广泛传播,这是继缅甸后期佛教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15,(4):28-33
亚洲拥有丰富的宗教生态,世界性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宗教等皆发端于此,至今广为流布。历史上,宗教也是亚洲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对于推动亚洲文明进程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各宗教具有"尚和"的传统,并形成了关于"和"的丰富理论和实践,可以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重要启示。在当今全球治理体系大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宗教向善的力量,挖掘其  相似文献   

14.
正抚今追昔,灿烂繁荣的亚洲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佛教无疑是亚洲文明沧海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佛教文化起源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恒河流域,后花开三支,一南渡海峡,抵达锡兰、缅甸、柬埔寨等地形成南传佛教;一经丝绸之路沿线传入中国,又由中国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落地生根,形成汉传佛教;一越喜马拉雅山脉,形成藏传佛教。三大语系佛教各自发展繁荣又紧密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2022,(5):44-45
一博鳌亚洲论坛“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于4月20日至22日举行。论坛以“千江映月·美美与共——文明因交融会通而历久弥新”为主题,邀请宗教领袖与文化大家汇聚一堂,围绕宗教与文明间的融合交流、和平共存、和谐发展等议题展开对话,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国内外宗教界、文化界给予大力支持,境内外上百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在海内外宗教界、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宗教之一,是孕育伊斯兰文明的重要源泉。自传入中国后,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经千年历史传承和积淀,衍生出绚烂多彩的中国伊斯兰文化,见证了文明共生、文化共鉴、价值共享的和谐之道。其成功关键在于遵循中国化的演进方向,构建了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相融合的共识。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中国穆斯林面临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与社会主义社会三个维度的共识建构,从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17.
正自明清始,一批精通伊斯兰教且熟谙中华文化的中国穆斯林学者开展了以著译为标志的"伊儒会通"活动,其核心精神在于引导不同文明及其载体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促进伊斯兰教中国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其中他将"伊儒会通"作为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具体体现之一。至此,"伊儒会通"在推动文明互鉴中的重要意义得到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初,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在新加坡发表了题为《促进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与和睦》的演讲。就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文明冲突”问题,肯定了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已经成功实现多元宗教和谐共存,并称之为“东方模式”,进而提出“促进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与和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中国古代先民开通的"丝绸之路"联系起来,与复兴"丝路文明"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联系起来。作者认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固然需要广泛开展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但同时也应高度重视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友好交流和对话互鉴。作者强调,在同伊斯兰世界的经济与文化交往中,应当充分发挥爱国爱教的中国宗教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此,在对我国宗教界的理解认识上,似应进一步转变思维、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记者敏俊卿)2012年6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伊斯兰合作组织联合举办的"中国与伊斯兰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推动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间交流、促进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