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民国辅仁大学"艺人之家"艺术团体绘制了大量"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作品。在绘画中,画家将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与圣经题材相结合,这种绘画形式造就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新尝试。本文以该艺术团成员所绘制的《圣母像》系列绘画为例,从艺术作品的文本分析、文化解读、中西绘画对比、艺术批评等多角度对《圣母像》系列作品的中国化形式进行分析,用绘画语言和艺术表现的形式来呈现中西文化交流中所存在的张力。通过重构画家的创作语境,以揭示基督教艺术中国化的诠释难点在于两种文化语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法音》2015,(6):65-65
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近日到访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受到马英林主教、刘元龙副主席的热情接待。马英林主教等陪同班禅大师参观了一会一团的圣堂,介绍了天主教基本礼仪圣事和教义。班禅大师在圣母像前隆重地献上洁白的哈达表示致敬。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马英林主教对班禅大师带领信众为尼泊尔和我国西藏地震灾区的人们祈福并捐资救灾的善行义举表示钦佩,对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表示赞赏。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圣母崇拜随着天主教来华而传入中国.“圣母领报”是圣母崇拜中最为特殊、最不易被中国人理解的问题.“圣母领报”故事版画是对其解释的重要手段,亦是对《圣经》进行图像化翻译.本文将从下列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圣母崇拜入华;(2)明清《圣经》故事版画;(3)“圣母领报”故事版画简介;(4)“圣母领报”版画与中国天主教界的《圣经》文字翻译.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5,(6)
<正>本刊讯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近日到访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受到马英林主教、刘元龙副主席的热情接待。马英林主教等陪同班禅大师参观了一会一团的圣堂,介绍了天主教基本礼仪圣事和教义。班禅大师在圣母像前隆重地献上洁白的哈达表示致敬。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马英林主教对班禅大师带领信众为尼泊尔和我国西藏地震灾区的人们祈福并捐资救灾的善行义举表示钦佩,对佛教与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14,(11):86-87
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天主教绘画艺术本土化的强劲支撑。天主教绘画艺术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由此形成"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艺术",用中国画的写意方式来描绘天主教的信仰主题。这不仅在造型语言上更加贴近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和审美意趣,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宗教艺术,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应韩国天主教大邱教区邀请,中国天主教修女代表团一行15人,于2002年7月20日赴韩国进行友好访问20天。 代表团成员有:湖北省武汉教区方济训蒙会吴琳修女、山西省汾阳教区荣主传教会段彩艳修女、河北省献县教区炼灵中保会刘素平修女、广东省湛江教区圣母无原罪会刘灵娟修女、山东省青岛教区圣母无原罪会李桂香修女、山东省聊城教区中华圣母会李桂英  相似文献   

7.
正67年前,1950年11月30日,四川500余天主教教友发起了《自立革新宣言》。这份注定被历史铭记的宣言,满怀中国天主教徒的爱国热忱,铿锵有力地宣告了中国天主教信众回归中华大道的决择。它标志着中国天主教信众的神学觉醒,是对基督圣言的奉行,是对天主教伦理道德的持守。它为天主教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为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开创了新的天地,让天主教真正成为中国人自己的宗教。这份《宣言》的发起人,就是  相似文献   

8.
佘山行     
天上慈亲为安慰和护佑她在涕泣之谷及人生旅途中的子女,屡次从天降世再现人间,垂怜信众。我国上海佘山也因着圣母的垂顾而成为国内外天主教人士每年前来朝圣求恩的胜地,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圣堂——“中华圣母大殿”。去年5月,由本堂神父古朝林带队一行20人,18日乘车由昆明出发,21日到达上海。上海教区派来接待我们的小任、小龚两位同志专车送我们至天华招待所,这下真如到了家一样,工作人员待我们胜似亲人,热情温暖,态度和蔼,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们行李多,带上佘山不便,他们无偿地为我们保管许多件色裹。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4日上午8时,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暨北京教区在宣武门圣母无染原罪圣堂,为刚逝世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联合举行了追思大礼弥撒。参加追思大礼弥撒的有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教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秘书长刘元龙教友、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全体师生和在修院进修班学习的来自20多个省市的50多位神父,以及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和北京教区的神长教友共1000多人。追思大礼弥撒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主教  相似文献   

10.
比利时KADOC文献中心是收藏欧洲低地国家天主教教会文献的专门机构,其中收藏有大量天主教(也有新教)在华传教的文献资料,涉及耶稣会、遣使会、圣母圣心会、方济小兄弟会、圣言会等多个修会,既包含西方教会和来华传教士的档案,也藏有大量中国神职人员、信徒及天主教中国化的文献。但是这一丰富的资源还远没有被有效地利用,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利用该馆藏的已有研究成果和KADOC所藏在华天主教文献概况,将这一重要档案馆介绍给相关领域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画家们创作的天主教绘画作品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是天主教绘画艺术中国化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宗教艺术是宗教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来说,总结这一段历史,对于当前的天主教中国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30日上午,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全体神长教友,迎着东方灿烂的朝阳,手持经本,满怀着无比虔敬的心情,赴京效大地西胡林圣母堂和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圣母领报堂朝圣,以孝爱之心恭敬圣母玛利亚。 参加朝圣的有: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主教团秘书长、昆明教区主教马英林及“一会一团”各部室的神长教友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18,(10):28-29
人贵质朴,质朴则情真。被评价为“质朴修道人”的黑龙江省天主教两会主席、天主教黑龙江教区主教岳福生,以“对国家真,对信仰真,对信众真”的情怀,带领黑龙江广大神长教友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坚定不移拥护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省天主教两会和教区各项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徐晓鸿 《天风》2012,(4):26-27
三,清代文人眼中的西洋画 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西方传教士逐渐把西方的绘画及其技法传入中国,其作品被称为“西洋画”,最早进入中国的西洋画,常以宗教物品出现,如早期的耶稣会以传播天主教为目的,在传教士来华时均携带了一些天主像、圣母像这样一些美术作品。根据明末清初人姜绍书’(生卒不详)所著的《无声诗史》一书中记载:“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像,乃女人抱一婴儿,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主教:亲爱的兄弟姐妹:感谢全能天主的助佑和圣母玛利亚的眷顾!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中国天主教平信徒委员会会议,这在中国天主教历史上是第一次。2010年,在中国天主教第八届代表会议上成立了中国天主教平信徒委员会,标志着中国教会平信徒的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圣母”马利亚,从天主教神学观点来看是《圣经》中的第二号人物,主人公耶稣基督是她的儿子,“为了人类得救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相信耶稣基督的宗教都尊敬圣母马利亚,最典型的是天主教和东正教。所有基督徒都认为圣母马利亚是人,是“第一位得救赎者”,“耶稣基督救  相似文献   

17.
壬午新春,中国天主教留学回国神职人员一行二十余人莅临福州教区玫瑰山庄举行座谈会,并于玄义玫瑰圣母大堂隆重举行感恩共祭,诚空前盛典也。余有幸参加接待工作,感而赋之。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组织的11个省、市、13个修女会负责人代表团一行14人,应邀于2003年4月1日至20日,对韩国汉城教区和修女会进行了友好访问。 代表团成员有:北京教区若瑟会修女李玉双、江西教区善导圣母修女会修女祁桂芳、天津教区仁爱会修女杨全珍、广东省梅州教区圣母传教修  相似文献   

19.
正明清天主教倚重版画书册吸引信众、宣扬教义,其在华翻刻均出自中国绘画工匠和雕刻艺人之手,故而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记。一在中国版刻史中,福建刻书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两宋时期,福建就已经是三大刻书中心之一,且以宗教类书籍的刻印为主要成绩,曾刻印大藏经6部、道藏1部,以及佛、道教经典《崇宁万寿大藏》《毗卢大藏》《万寿道藏》  相似文献   

20.
登临圣母山     
露德圣母山,座落在吉林市的松花江畔,与著名的东团山毗邻。从吉林大桥的南端沿江东行,大约4公里,即可见一处渡口。紧傍渡口有座山,草木茂盛,这便是天主教圣地——露德圣母山。圣母山有圣母洞。洞前,立有一大石碑,上面用工整的楷书镌刻着圣母山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历史: 吉林露德圣母山为天主教圣地之一。1920年法籍古若瑟神父买下山地8万80余平方米,修建了圣母洞与教堂。十年动乱期间,被全部破坏。1986年,吉林省教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