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深刻影响着中华传统习俗,新春习俗里就蕴含着许多道教传统,如腊月初八王侯腊、腊月廿三祭灶、腊月三十换门神、正月初一天腊、正月初五接财神、正月初九斋天、正月十五上元节等。春节是华夏儿女共同期盼的佳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2019己亥新春到来之际,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江苏省道教协会协办,苏州市道教协会、吴中区上真观承办的"2019年内地与港澳道教界迎春联谊会"于2019年1月4日在苏州举行,来自内地、香港、澳门的道教界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5,(1)
<正>"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从旧年除夕之夜过到新年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一直到正月十九)的高潮。民间"过年"的活动主要有扫尘、吃团年饭、守岁、拜年、贴春联、放烟花爆竹、发压岁钱等,国人会在春节期间祭神祭祖、除旧布新、迎禧接福、  相似文献   

3.
正春节来了,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开始放松心情、休息娱乐,道观却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从腊月二十三起,道观开启春节模式。腊月二十三祭灶送灶神,二十五接玉皇,除夕夜迎诸神,正月初五接财神,正月初八顺星节祭星拜太岁,正月初九玉皇圣诞拜玉皇,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圣诞赐福人间。在这一系列重要的道教节日里,道观都会举行相应的法会。持咒、掐诀、踏罡步斗、礼拜、诵经、步虚、存想、进表,高功法师依科演教,祈福纳祥;虔诚的信众结缘参加,共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各族人民迎来了虎年的新春佳节。春节是中国老百姓最看重的传统节日,在大家充满喜悦、载歌载舞迎接新春时,宗教界与全国人民一起,祈福纳祥,共庆佳节。每年腊月(农历十二月)刚过一半,便开始有了年的气氛。腊月二十三祭灶标志着进入过年阶段(此日称为过小年),于是就有一系列节俗活动与道教信仰  相似文献   

5.
正道教对中国社会民俗影响是深刻的,由此也不难看出,生长于中国文化土壤的道教与中国社会的亲密关系及本身具有的适应性。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最被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看重,庆祝活动也最为盛大的要数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与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春节的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6.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种节序风俗或节令风俗。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沿用传统,人们往往仍然称春节为“年”或“大年”,而专称公历新年为“新年”。按照历来的习惯,过年不仅包括除夕夜、元旦(即正月初一,又称元日),而且还要延展到正月初二、初三、初四,甚至到十五,称作“小年”。春节是炎黄子孙特别重视的节日,春节风俗覆盖于神州大地及海外华侨驻地。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不断本土化,中国穆斯林的节庆文化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穆斯林与其他兄弟民族过春节的习俗,既有大同,也有小异,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8.
正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不断本土化,中国穆斯林的节庆文化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穆斯林与其他兄弟民族过春节的习俗,既有大同,也有小异,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道教对中国社会民俗影响是深刻的,由此也不难看出,生长于中国文化土壤的道教与中国社会的亲密关系及本身具有的适应性。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最被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看重,庆祝活动也最为盛大的要数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与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记者敏俊卿)在2010年中国穆斯林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到来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专程来到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亲切看望伊斯兰教界人士,并向全国各族穆斯林致以节日问候和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1.
王雷 《天风》2016,(2):8-9
正在中国众多的民俗性节日当中,春节被称为"众节之首",它标志着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到来,也标志着人们年岁的自然增长。中国人历来重视新年,春节将至,家家户户忙于置办年货,做好新年的种种预备。及至春节期间,人们忙碌于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对于普通人而言,新年不过是"吃喝"和"娱乐"的代名词,在奔走忙碌中迎来了新年,也在吃喝  相似文献   

12.
文化在国家与民族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形式。大学生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国家文化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对传统节日的观点与态度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春节为例,通过问卷法调查了当代大学生对待春节的态度与观念、现如今他们的过节方式,以及春节对于大学生们的意义。发现:大学生的传统节日观体现文化补偿与逆向流动的心理特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要考虑出生年代、成长阶段、性别、地域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节日滋味     
论起一年到头名目繁多的节日来,感觉已远不及孩提时代那般兴趣盎然,若说滋味,一个字:腻。腻从何来?忙,烦忙,忙乱。一个所谓“节日”,尤其是世俗的传统节日,诸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还遥遥在望时,人们便率先为之忙碌起来。“吃”好是节日的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节日的“天”无论如何必须是“晴朗朗的天”,否则,便很难显示出“节”的韵味。于是乎,使早早地着手策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7,(12)
<正>研习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中国传统节日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基督教在关注中国传统节日方面,成绩显著。如《天风》刊登如何过春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及  相似文献   

15.
邵立良 《天风》2017,(1):40-41
新的一年来临了,有基督徒认为传统春节有很多活动带有迷信色彩,基督徒应当注重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和元旦新年,而非传统春节。的确,基督徒当怀着虔诚、敬拜和感恩的心对待这些基督教传统节日,感恩上帝的恩典和拯救。但春节作为中国最重大的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之一,基督徒不应该排斥,而应当融入和吸收。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脱离中国文化的沃土,但传统节日中确实有一些不合基督教信仰传统的迷信活动,对此我们应当破除迷信,融入文化。  相似文献   

16.
张远来 《天风》2018,(5):23-24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它是继春节以后,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并因其浓厚的爱国与孝道的意义,而成为东南亚各国庆祝的节日。但和所有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也在某些地方的庆祝习俗中被掺入了不少迷信色彩。作为基督徒,我们能否过这样的节日?让我们从信仰的角度一起反思。  相似文献   

17.
春节过去了.在春节的举家团圆欢庆中,你思考过它的社会意义吗?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系是在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整个社会和谐、整个道德教育都在这个节日体系里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8.
犹太人的逾越节和中国春节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逾越节和春节都是重大的传统节日、都是举家团聚的日子、它们的起源都带有传说色彩、节日庆祝活动都充满了文化气息等,逾越节家宴和中国的"年夜饭"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9.
马图里迪教义学是我国穆斯林主流教义学派,对真主"泰克维尼"属性的论述是其有别于艾什阿里学派的一个特色。中国穆斯林先贤在著述中充分发挥了这一特色,将其与苏非思想的显化理论巧妙地融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穆斯林学者对此问题的创见。  相似文献   

20.
马图里迪教义学是我国穆斯林主流教义学派,对真主"泰克维尼"属性的论述是其有别于艾什阿里学派的一个特色。中国穆斯林先贤在著述中充分发挥了这一特色,将其与苏非思想的显化理论巧妙地融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穆斯林学者对此问题的创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